明明是同一幅刺繡作品
正反兩面卻是不同的圖案
栩栩如生,令人驚奇
↓↓↓



近日,這種 " 神奇 " 的刺繡作品
吸引了無數網友
大家在線 " 發問 "
" 太深奧了!
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總臺記者專訪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
代表性傳承人姚建萍
揭秘 " 針尖上的魔法 "↓↓↓
如何讓刺繡作品
呈現正反兩面不同的效果?
姚建萍介紹
刺繡作品兩面
圖案不同,針法不同,色彩不同
被稱為 " 雙面三異繡 "
這是蘇繡中最神奇精妙的創作手法

△姚建萍雙面三異繡《母愛》
一般情況下
雙面三異繡需要兩個人協同完成
兩根針,兩根線
兩位繡娘在一幅作品的正反兩面
繡制各自的圖案
同時幫助對方回針
講究的不僅是精湛的刺繡技藝
還有協同合作能力等

蘇繡好看又耐看
秘訣是什么?
作為我國四大名繡之一
蘇繡歷史悠久,以精細、雅潔著稱

△姚建萍蘇繡作品《一枝獨秀》
通常來說,蘇繡有一百多種針法
姚建萍表示,將其靈活運用
是蘇繡好看且耐看的 " 秘訣 " 之一

這幅《荷露嬌欲語》創作用時約 4 個月
絲理顏色和針腳粗細的變換
使花瓣呈現出半透明的狀態
而作品中最難、最亮眼的部分
則是花瓣上的露珠

姚建萍介紹
要想將露珠繡得靈動
關鍵在于把握高光、輪廓與留白
用線要求極細
最細之處要把一根絲線
分為 1/64,甚至 1/128
為此,刺繡前一定要洗手、涂護手霜
手上不能有任何毛躁
以保持絲線的最佳狀態

另一幅作品《西出長安》
則采用了 " 融針繡 "
姚建萍介紹,傳統的蘇繡題材
常常局限于小花小貓、小情小調
而《西出長安》則描繪了
張騫出使西域的場景
題材的改變也帶來了手法的變化

姚建萍結合蘇繡中傳統的
平針繡、亂針繡等技法
并將油畫、國畫等藝術形式的
線條、光影變化融入其中
僅僅一匹馬的馬頭就需要配四個色塊

最終,姚建萍耗費一千多個日夜
在 3 米長卷上用 3776 種彩線
完成了這幅《西出長安》
如何傳承蘇繡?
她的答案是 ……
如何發揚、傳承蘇繡
姚建萍說僅僅學會欣賞還不夠
" 蘇繡起源于生活
就應該回歸生活,服務生活 "

△姚建萍蘇繡作品《寂寂軒窗淡淡影》
姚建萍的家鄉
是號稱有十萬繡娘的江蘇蘇州鎮湖
在她的童年記憶中
蘇繡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姚建萍蘇繡作品《三貓圖》
成年后
姚建萍不斷拜師學藝,精進技巧
因此也與家人聚少離多
女兒曾一度抵觸蘇繡
在家中,蘇繡甚至 " 提都不能提 "

但隨著年齡增長
孩子們慢慢理解了姚建萍的熱愛
曾覺得蘇繡 " 搶走了媽媽 " 的大女兒
也在出嫁那天
穿上了姚建萍親手繡制的嫁衣

如今,兩個女兒接過了姚建萍手中的接力棒
用自己的專業知識
為蘇繡的傳承與發展出力
未來,姚建萍希望
把蘇繡的種子種到年輕人心中
讓年輕人愛上蘇繡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姚建萍和女兒,與團隊成員共同創作蘇繡作品。
來源:央視新聞
( 編輯 陳海靜 )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763e59e780bf92c001f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