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最近的內娛熱搜有個感受:道歉藝人千千萬,喜劇行業(yè)占一半。

特別是辣目洋子和金靖,路人緣斷崖式坍塌,讓很多真情實感喜歡過她倆的觀眾都深感猝不及防。
畢竟說起近幾年發(fā)展勢頭強勁的喜劇女藝人,她倆都絕對排得上號。
2020 年辣目洋子和金靖剛積攢下一些小名氣時,一起參加過《超新星運動會》。采訪中有個問題是:" 如果有一天上了熱搜,希望自己的熱搜詞是什么?"
金靖耍寶說是 " 美貌 ",辣目洋子的回答是 " 演技 "。

盡管那時還沒獲得參演太重要的作品的機會,但兩個姑娘對自己的定位相當明確:我們是喜劇演員。

兩年后的今天,無論辣目洋子還是金靖都遠比當時要紅,同時上熱搜的這個目標也隨隨便便就實現(xiàn)了,遺憾的是,相關詞條卻和她們的初心大相徑庭,甚至很難說正面 ......

先說說辣目洋子吧。
對辣目洋子的爭議主要集中在綜藝《五十公里桃花塢 2》中。
說起來這檔節(jié)目的氣質也是神奇,聽名字很治愈,但能出圈全靠 " 慫恿 " 嘉賓們內斗。尤其是最開始幾期," 佛系擺爛人 " 王傳君大戰(zhàn) "PUA 領導 " 宋丹丹,人設和劇本的痕跡雖明顯,但也管用,完成了一半的熱搜 KPI。

" 黑紅 " 了一把的老藝術家宋丹丹被網(wǎng)友罵成篩子,趕緊聰明地撂了挑子,之后化身知心大姐。
但畢竟討人嫌的劇本還是要有人拿啊,看樣子,被傳到了辣目洋子的手上。
面對一言堂的領導,她是口是心非的騎墻派。

李雪琴干了活兒沒被看到,被辣目洋子搶功。

辣目洋子的 " 劣跡 " 還包括,明目張膽吊著汪蘇瀧和王鶴棣兩個男嘉賓,坐實渣女人設。

以及疑似欺壓后輩尹浩宇。
" 明晃晃的證據(jù) " 就是把節(jié)目中對方送的禮物轉手就給掛上了閑魚,售價還不低,一看就是割粉絲韭菜。

結果被對方粉絲發(fā)現(xiàn),辣目洋子又連夜出來道了歉。

如果前面還勉強可以解釋有劇本,這個買專輯事件,很難說辣目洋子無過。
搞笑博主出身、此前以高情商著稱的辣目洋子,經(jīng)過以上 " 塌房 " 事件,口碑幾乎來了一個 180° 的轉變。

在《桃花塢》中除了通告費,其它一點也沒撈到好的辣目洋子至少證明了一件事,就是喜劇人和綜藝的適配度也許遠沒有想象那么大。
同樣在流量路線上水土不服的,還有金靖。
金靖最近的大動作是在《跑男》中和頂流蔡徐坤炒 CP。

看起來升咖了,但也毫無意外地收獲了對方唯粉的一波問候,算是 " 富貴險中求 " 吧。
而且這姑娘似乎有點把握不住開玩笑的尺度,同樣的俏皮話在節(jié)目中撩帥哥還算你情我愿、各有所圖,但用來解釋自己和助理的工資糾紛,卻起到了完全相反的效果。

事情起因是有傳言說某藝人脾氣不好、苛待身邊的工作人員,金靖自己跑出來辟謠:" 我從不罵助理,她犯錯了我就扣她錢,一次扣一千,比罵人管用多了。"
有粉絲提醒她不能在這件事上亂開玩笑,但金靖沉迷于自己的耿直人設,繼續(xù)給自己補刀:" 扣個大概五千塊之后就很少犯錯了,真的很 peace and love(愛與和平)。"

此話一出徹底捅了輿論的馬蜂窩,爭論擴大到金靖到底有沒有濫用私權霸凌、壓榨員工和違反《勞動法》。
盡管事情脫軌后,金靖馬上滑跪,稱自己只是逞口舌之快,實際上早就把扣的工資加倍還給了助理,但收效甚微。最終還是助理發(fā)微博稱金靖絕無薄待自己,才算暫時平息了事端。

就說辣目洋子和金靖這歉道的,冤吧也挺冤,娛樂淡季,小水花也能翻出大波浪;活也活該,畢竟無風不起浪,這些年在人設和流量中迷失的,恐怕不僅僅是她倆。
" 內娛的真人秀里到底有沒有真人?" 這事兒不好說,但對于辣目洋子和金靖來說:卿本搞笑女,奈何做流量啊?

如果按照京劇的行當劃分藝人,辣目洋子和金靖定位是 " 女丑 ",如今更流行的說法是 " 女諧星 "。
無論是靠拍短視頻起家的辣目洋子,還是演即興喜劇被發(fā)掘的金靖,在成名之初接的都是一眾面容姣好的美女放不下身段、賣不下面子干的苦差:調侃、傷害、甚至是丑化自己,來塑造小人物或者反映某種社會現(xiàn)象。


不可否認,最終能從喜劇這條賽道上突出重圍,說明無論辣目洋子還是金靖確實都小有才華,也能忍、能熬、能吃苦。
她們都曾是家境平平、相貌更平平的普通少女。
辣目洋子出生在礦工家庭,金靖的父親身有殘疾,兩家的經(jīng)濟狀況都不算太好。雖然天生愛藝術,但不出眾的長相也讓她們很早就斷了要做最紅、最漂亮女演員的心,唱歌跳舞都只是像愛好一樣被培養(yǎng)著。

辣目洋子大學就讀于重慶大學的新聞專業(yè),金靖則在高中時從職校考入了上海政法學院。大學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讓金靖和辣目洋子都有了更多時間發(fā)展愛好,性格愛搞怪、模仿力都很強的她們借著社交媒體的傳播紅利,慢慢走上了喜劇的道路。
不起眼的相貌、被看輕的經(jīng)歷成了她們做喜劇的優(yōu)勢,兩人接地氣的經(jīng)歷,也成就了她們讓行家驚嘆不已的創(chuàng)作天賦。
2016 年金靖在一次藝術節(jié)中被《今夜百樂門》的導演發(fā)掘,隨后靠小品《機場培訓師》打出知名度;2017 年辣目洋子自編自導自演的一段學 rap 的小視頻被主持人何炅轉發(fā),開始收獲業(yè)界關注。


小火看個人,大火看時勢,處在小火關口上的辣目洋子和金靖正好踩在了喜劇擴圈、諧星吃香的風口——無論是登上春晚舞臺的金靖,還是在《演員請就位》大放異彩的辣目洋子,徹底出圈都發(fā)生在 2020 年。
這一年,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喜劇和笑聲成了很多人度過艱難時光的剛需,于是面孔足夠新鮮、性格討喜接地氣的金靖和辣目洋子成了行業(yè)的強心針。

哪怕在很多資歷深厚的演員被迫下沉的行業(yè)寒冬,仍然有不少大小制作向辣目洋子和金靖伸出了橄欖枝。
當時擺在辣目洋子和金靖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指向演員,本質上還是做內容創(chuàng)作,先深耕喜劇,然后慢慢開始嘗試正劇表演。

一條指向流量,通俗來說就是啥火跟風啥,比如上綜藝、炒作人設、CP 以及直播帶貨等;戲也可以演,但角色肯定就不求精細了,能增加履歷即可。
兩個年輕女孩與她們的團隊,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后者。

如果不是最近接連翻車,很難說辣目洋子和金靖當時的選擇是錯的。
在擁抱流量市場后,她們的事業(yè)前途一度如烈火烹油:數(shù)不清的真人秀排隊約檔期,小成本網(wǎng)劇的邀約也接到手軟。
簽約在馬東的公司米未傳媒的金靖主攻綜藝,幾大熱門節(jié)目都有她的身影。

和頭部主播組 CP,很多人嗑得上頭,也讓金靖嘗到了甜頭,如今照葫蘆畫瓢換成了蔡徐坤。

辣目洋子則在綜藝之外,還搭上了開心麻花這條線。
從 2020 年的《我和我的家鄉(xiāng)》到最近上映的《獨行月球》,她總計在六部麻花電影中露臉,即使放在麻花內部,這待遇可能也就僅次于馬麗。

但上升得太快,缺乏實力支撐,強捧難免被質疑。

再結合最近發(fā)生在她們身上的連環(huán)道歉風波、《與鳳行》換角、《我叫劉金鳳》被下架 ......

歸根結底,錯的很難說是任何一個人的哪個具體選擇,而是諧星走流量藝人這條路本身蘊含了巨大的風險。
首先演員和做綜藝咖這兩個身份之間本來就存在天然矛盾。
創(chuàng)作角色,一定要真,真實的痛苦中才能開出打動人心的真誠之花;但做綜藝,卻要會裝,在真真假假之間表演好自己的人設。
兩者之間的切換一旦太頻繁,連自己都很容易產生認知混亂,更別說觀眾了:哪個是角色?哪個是本人?哪些是演的?哪些又是真的?
內娛中能勉強平衡二者的人少之又少。
此前拿過影帝的鄧超,在《跑男》的那幾年中演技的爭議很大,后來賺夠錢了還是回歸到影視市場;像沙溢這樣的實力派,為了養(yǎng)家糊口去錄綜藝,就再也回不去了。
唯一兩條腿走路還走得不錯,目前只有沈騰。

其次,咖位不夠的諧星,在綜藝里拿炮灰劇本的幾率最大。
多明星參加的綜藝,爭奪好人設是大型的修羅場。當各路流量小花、鮮肉愛豆們背后的公司和資本齊上陣,喜劇人想占上風簡直是胳膊要擰大腿。
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喜劇藝人上綜藝就沒有能美美把錢賺了的。像什么智商擔當、美貌花瓶肯定也輪不到你,能干的就是一些苦活兒、臟活兒,常見的是要么負責挑事和拱火,要么冒著被對方粉絲問候的風險炒 CP。

雖然大家心知肚明內娛的綜藝可能埋人設線,但當爭議發(fā)生,還是分分鐘上升到嘉賓本人,最后落得一地雞毛,誰叫你上的是 " 真人秀 " 呢?
最近看《人物》采訪拿下豆瓣 9.6 分的綜藝《快樂再出發(fā)》的導演趙浩,他提到一個觀點很有意思——
" 真人秀是有生命周期的,因為嘉賓歸根結底是人啊,一個人這么多期下來,觀眾對他的期待閾值會越來越高,但人還是那樣,就滿足不了觀眾的閾值了。綜藝可以呈現(xiàn)的手段也就那么多,等把呈現(xiàn)的手段用完,藝人可被開發(fā)的東西用完,這一個 IP 的壽命就會走到某一個極限 ......"
綜藝有其生命周期,流量和人設會消逝,從這個角度來說,綜藝咖天生就是個 " 短命 " 的職業(yè)。當流量的浪潮褪去,音樂人去寫歌、運動員去比賽、演員去拍戲、模特去走 T 臺、諧星去創(chuàng)作喜劇 ...... 關鍵問題,是不是每個人都回得去呢。

其實只需稍稍復盤就會發(fā)現(xiàn),此前兩年間辣目洋子和金靖口碑的高峰都和做扎實了內容這件事兒相關,有一些是自己當編劇打磨出來的作品,還有一些是參演現(xiàn)實題材作品中的角色。
比如辣目洋子主演了電視劇《沒有工作的一年》,金靖在《我在他鄉(xiāng)挺好的》中出演抑郁癥女孩 " 胡晶晶 "。

這些不算太有流量、貴在寫實的作品,創(chuàng)作的過程恐怕并不容易,但辣目洋子和金靖的詮釋卻能喚起觀眾心中最深的共情,以及覺得內娛還有好作品的,還有演得了普通人的女演員,真好。

與看似烈火烹油、光鮮亮麗的流量路線相比,埋頭做內容、去創(chuàng)作,用作品和觀眾見面,是更傳統(tǒng)也似乎更艱難的一條路,但勝在每一步都扎實、長久。
用自己的真心換觀眾的真情,贏得是口碑和藝術生命。
這是一條老路,卻是一條長路。
如今,和辣目洋子、金靖差不多同期成名的女諧星楊笠的工作重心明顯回歸了脫口秀,張踩鈴也拍著她的視頻盡量不斷更——風向在變,風口下,人們的選擇也在變。
無論是大時代還是整個行業(yè)的磨盤都轉得更慢了,卻也磨得更細了。往后是搞藝術還是搞流量,走長路還是走捷徑,是擺在喜劇行業(yè)和每一個從業(yè)者面前的必答題,觀眾們不妨拭目以待。
內容和才華為王的時代,我們總希望它能真正到來。
作者:王通通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0352edb15ec0631d75cb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