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8 日晚,在 B 站擁有近百萬粉絲的 UP 主「柳青瑤本尊」在多個社交媒體網站發布視頻,指控劉宇在節目《蒙面舞王》中《公子半遮面》的舞臺表演曲目涉嫌侵犯了她的原創琵琶樂作品《蘭陵王入陣曲》的版權,并表示將起訴江蘇衛視、愛奇藝、優酷、上海燦星制作及劉宇這一違法行為。

隨后,# 劉宇抄襲 # 的熱搜就一直掛在高位上。

夾雜著粉絲的澄清和謾罵,讓這場聲勢浩蕩的「質詢」也變了味:
有的說 up 主應該去找節目組,劉宇也很無辜;

還有甚者認為 up 主就是貪圖劉宇的流量:這個女的不去找節目組,逮著劉宇發什么瘋,扯扯皮熱度就上來了,要不誰認識你這個妖精;

8 月 29 日,劉宇方發聲明回應版權爭議,稱 " 節目中表演音樂由節目團隊統一處理版權,且我方藝人是在向節目組確認版權無異議的前提下完成的表演。"

劉宇也已在個人社交平臺上刪除了在《蒙面舞王》節目中關于《蘭陵王破陣曲》的舞臺表演視頻,并表示應 " 尊重并支持原創 ",且宣布退出《蒙面舞王》總決賽。
但截至目前,節目組和制作方仍未就此事出面解釋。
要是說劉宇有意抄襲,還故意抹去了原作者的相關信息,可能著實有點冤枉,畢竟舞臺和編曲都要前期和節目組協商,且這種行為風險過高,也沒什么實際的好處。

但藝人和節目制作方是利益共同體,在沒有確認版權的情況下就上臺表演,并將表演視頻大肆宣傳,也暴露出了藝人團隊的不專業。
尤其是,暴露了無論藝人方、還是節目組,在整個事件中對版權意識的淡薄。
如果這次遇到的是個沒這么 " 剛 " 的 up 主,可能早就已經息事寧人,或者根本就什么都不會發生。能混則混,混不過去就發個聲明,也沒什么實際損失。

就像前不久蔡徐坤發布單曲《Hug me》,并配上了由 " 羊有四十七只有限公司 " 負責設計的海報。海報以粉色為底,紅色線條有一個被雙手擁抱著的人的身影,海報上下部分則印著代表蔡徐坤的 "KUN" 以及歌名 "HUG ME"。

然而眼尖的網友跳出來指出剛發布的海報涉嫌抄襲,其構圖和設計的形式與 2010 年上映的美國電影《遭遇陌生人》的海報有相似之處,有抄襲之嫌。
隨后,蔡徐坤工作室發布聲明,稱 " 此前已與設計公司和創作者在合同中明確提出原創及版權要求,并為工作室審核不嚴而致歉 "。另外制作設計此海報的公司也發表了致歉聲明。

類似事件還有劉德華所拍攝的奧迪廣告被指抄襲。
無獨有偶,今年 5 月,一則劉德華為奧迪拍攝的一段關于小滿的短片廣泛傳播。結果第二天晚上,博主北大滿哥指控該短片抄襲," 里面的詩詞是我自己做的原創命名詩,麻煩問一下引用的時候能不能通知一下原作者。"

對此引起的輿論反應,劉德華也迅速表態,稱自己尊重原創,并對給原創者造成的困擾深表遺憾。
奧迪官方也發布聲明表示:" 因監管不力,審核不嚴對劉德華先生和北大滿哥及相關方造成困擾,為此表示誠摯的歉意。同時在事實澄清之前,奧迪官方將會下架該視頻。"

如果說上述事件屬于藝人合作方的抄襲和藝人團隊的監管失職,加上藝人后續若能主動與原創者溝通,并積極給出解決辦法,提高保護版權的意識,尚可被原諒。
但有些藝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己為了圖省事去抄襲,就顯得尤為可恥。
比如,北電導演系研究生發文稱自己的畢業作品《紙船家庭》被包貝爾抄襲。

在質詢的微博中,他表示包貝爾在《導演請就位》上的作品《漫長的別離》和自己的畢業作品十分雷同,場景、臺詞有相似之處。他還稱自己的這部電影取材于真實故事,沒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在電視上看見。
輿論發酵后,包貝爾發微博說故事來自于編劇的親身經歷,又說有任何問題歡迎討論,還曬了創作群里的聊天記錄自證清白。

但這不是包貝爾第一次被指控抄襲,之前他導演的《胖子行動隊》被網友質疑抄襲《王牌特工》,他則是用 " 致敬 " 二字簡單回應。

除了包貝爾,把抄襲風波搞得滿城風雨、人盡皆知的還有于正和和郭敬明。

2014 年,瓊瑤舉報于正《宮鎖連城》多處劇情抄襲自己的作品《梅花烙》,另外列舉了多處案例作為證據,還通過《花非花霧非霧》官方微博發表致總局的公開信,她懇請廣電總局領導停止播出于正新劇,稱自己因為此事已經病倒。

于正也 " 大方 " 回應,拒不承認自己抄襲,面對大量業內人士和觀眾的聲討也毫不在意。畢竟自己坐擁收視率,也賺到了錢。
無獨有偶,郭敬明也是如此。
2003 年,作家莊羽稱郭敬明的《夢里花落知多少》剽竊了她在 2002 年創作完成的小說《圈里圈外》,采用改頭換面,人物顛倒的手段抄襲,并將郭敬明告上了法庭。

莊羽表示,郭敬明的抄襲十分講究技巧,把很多原書中的內容進行分散安插在不同的章節。為了尋找證據,她曾耗費了大量時間。
直到 2004 年底,法院正式判決郭敬明抄襲成立,除了賠償、停止銷售以外,郭敬明還要向莊羽公開道歉。但郭敬明支付了賠償金,仍一直拒絕道歉。

他說自己可以接受法院的判決,但如果道歉,就是看輕了自己當年的付出。
直到 2020 年底,編劇余飛等人在微博上發布了 111 位編劇、作家、導演的聯名公開信。信中稱:在一些綜藝節目中,屢屢出現有抄襲劣跡的編劇、導演(于正、郭敬明),呼吁媒體平臺主動拒絕這些有劣跡的創作人,不給抄襲剽竊者提供舞臺。

此時的輿論環境早已與彼時不同,如今的網友寬容度極低,對污點藝人的容忍度也更低。
所以于正和郭敬明不得不公開道歉——
郭敬明就抄襲一事在微博道歉,將把《夢里花落知多少》的版權收入全部賠償給莊羽女士,還稱其要是不接受,自己會把這筆錢捐給公益慈善機構。

大約十小時后,于正也就《宮鎖連城》侵犯《梅花烙》版權一事向瓊瑤道歉。

時隔許多年,這份道歉來之不易。網友猜測,大概是因為行業人士的聯名聲討和輿論的持續施壓,郭敬明和于正道歉是不得已而為之。

正是娛樂圈的這些人對抄襲的不在意、不重視,才愈發地助長了抄襲的風氣,也讓原創作者陷入了維權過程難、成本高的漩渦之中。
究其原因,是創作者們的浮躁心理和大環境對抄襲的懲處力度不夠。
但這樣傷害的不僅是創作者本身,更是整個創作的環境——認真做內容成本太高,還有被抄襲的風險,那就不如不做,直接拿來。
天下熙攘,皆是利來利往,長此下去,好的內容就會越來越少,抄襲和 " 致敬 " 會越來越多。想改變這種現狀,還需要所有人共同提高版權意識,尊重原創,尊重作者,不為抄襲者辯解,并讓其付出應有的代價,才能重塑良性競爭的內容生態,才能讓觀眾看到真的好內容。
抵制抄襲,任重而道遠。
(文章配圖來自網絡)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0df28a8e9f0968f70e88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