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馬香玉。
《東八區的先生們》播出后,張翰被封新晉油王。
到目前為止,熱搜霸屏近一個月。

原本適當調侃沒什么,可看一眼如今的熱搜話題:




張翰的輿論重點,已經徹底偏移。
人人都在吐槽他的長相身材、英語發音、唱歌片段來突出搞笑和油膩。

可似乎忘記了,最初人們生氣的點是什么。
而張翰最該被指責的又是什么?
這些有關的事情,仿佛都被擠到犄角旮旯處。
不再是人們關心的重點。
就在前幾天,有一個熱搜話題:
# 任命張翰為黃曉明負責油膩工作 #
不知不覺中,好多人將他與黃曉明相提并論,各種捆綁。

可在香玉看來,這更像是在為張翰洗白。
兩人雖同為霸總類型,但其本質并不一樣。
黃曉明的油膩感,主要體現在對自己的迷之自信上。
例如,《中餐廳》的明言明語。
因為對自己極為自信,要求所有人都要聽自己的指揮。

還有他對自己外貌,帥而過分自知。

可這并沒有什么攻擊性。
充其量,讓人有種想摳腳捂眼的尷尬。
因此,可以拿他的油膩玩梗,當成一件笑話,一種娛樂。
而張翰呢?
外表油膩,內在的過分自信,他都不缺。

但與黃曉明相比,他還有一個最本質的區別。
那就是對女性的不尊重。
拿《東八區的先生們》來說,他掌握著全劇最高的話語權,也是劇的編劇。
完全可以說,這劇呈現出的觀念就代表了張翰的個人觀念。
從對女性各種貶低和意淫的臺詞:
和外國女性搭訕,被說成是「為國爭光」。

「瘦的好看,胖的好使。」

還有對女性月經的羞辱:
「女人啊,萬年流血不死,最可怕的動物。」

再到自己在劇中對女主演的各種動手動腳。
拉內衣帶,拉女主坐腿襲胸。

這當中,存在著可怕的男性凝視。
所透露出的觀念,全是對女性的物化、歧視,還有蔑視。
因此,張翰給人更多的是一種冒犯和不適。
這早已不能用油膩來輕描淡寫,換做猥瑣形容更為貼切。
相比來看,油膩只算是他最不起眼的缺點。
而如今,輿論居然要將其與曉明的油膩畫上等號。
這無異于是在避重就輕。

他的性騷擾、對女性的打壓貶低等行為。
不該變成梗,變得徹底娛樂化,被輕易說笑著揭過。
否則,我們擔心這場風波的最后。
張翰可能又會仿照當年的黃曉明,選擇去油。
再和大家調侃下自己的油膩,說些人間清醒的話。
稍微營銷一下,讓自己再次成功圈粉。

至于之前的行為,早已被用油膩的說辭輕輕掩蓋。
就好像,所有人都忘記了。
我們最初需要的不是搞笑,而是一句道歉。
有關嚴肅話題被娛樂化的事,大家并不陌生。
可不管人們再怎么呼吁,好像都阻止不了這種風向。
例如,前段時間鄧澤鳴語音被爆出。
因為足夠好笑,全網都在玩梗,各種調侃轉發。

但在這過程中,重點也在逐漸偏移。
沒有多少人關注他曾對女孩實施了長達半年之久的pua。
刪除她三四十個微信好友。
讓女生沒有私人生活,每天都圍著自己轉,又當助理又當媽。

還要對她進行外貌羞辱。
說女孩是大餅臉,身材也不好,時常拿自己的前女友來對比打壓。

就這樣,鄧澤鳴居然還能多次出軌。

而在這場鬧劇中,女孩受到的傷害被好笑的語音輕易遮過。
又甚至,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他的惡行。
只知道鄧澤鳴有一段好笑的語音。

在鄧澤鳴語音被玩上熱搜后,女孩還曾發文感嘆:
「互聯網真就娛樂人生,他留下來的不是純好笑語音,是對我的惡夢,以及真心換來的陰影。」

并在微博下盡力矯正風向。
警示女孩們不要像自己一樣傻傻上當,教訓太痛。

但就連這條微博,都很少有人看到。
又或是看到后覺得無趣,直接隨手滑過。
同樣的,還有勞榮枝案件。
一方面,她的美貌成了太多人關注的重點。
那個被抓時的微笑照片,更是被不少人奉為經典,各種追捧。

甚至,還有人畫起了勞榮枝仿妝。

另一方面,勞榮枝案件被審理后,很多媒體都在爭相報道。
可看一眼熱搜,大都是娛樂化的標題。
# 勞榮枝多次反問檢方引哄笑 #
# 勞榮枝稱自己從未整容是個傻白甜 #
要知道,她手握七條人命,是赤裸裸的刑事案件。

這樣的事情,采用這種措辭方式。
就好像是在用一些娛樂的東西,一步步消解刑事案件的嚴肅性。
沒讓人看到對生命和法律最基本的敬畏。
就因此,很多事情都在由重變輕。
讓整件事在玩梗中潛移默化,改變了性質。
不信你瞧。
現在都有人無腦到開始聲援、美化勞榮枝。

但提到今年最心痛,也最憤怒的事情,還要屬有關川渝地區的新聞。
眾所周知,最近川渝等地災害頻生:
高溫、干旱、限電、山火、地震、疫情 ...
當地居民被一次次施以重擊,有太多人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可被頂上熱搜的話題,一個比一個惡心。
# 川渝人民要哭了 #
# 川渝好像有高溫結界 #
# 限電后的重慶的地鐵好像拍鬼片 #

這種帶著小孩子天真撒嬌的語氣。
很難想象,當中藏著的是一件又一件無數人正在遭受的苦難。
在相關新聞下,又有太多附和的人:
川渝退圈退了個寂寞、火盆還是紅油鍋底、四川重慶與退燒無緣 ...
他們一個個就仿佛是戲精上身一般。
川渝人民的苦難,也成了展現自己表演欲的一種方式。
但凡有人提出意見,就會被說成是上綱上線,太計較。
他們認為這是鼓勵,是在苦中作樂。
可咱不明白,這到底樂了誰?又幫助了誰?
是那些正在受災的川渝百姓?還是你我這樣的旁觀看客?
相反,香玉所看到的是冷漠,感受到的是生理性的惡心。


近幾年,有關嚴肅事件不要被娛樂化的聲音,我們聽到過太多次。
那這又是為什么?
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害怕。
我們害怕大家只看到娛樂好笑的一面,忽略了最該關心的問題。
讓事情的嚴重性消解,不能引起重視和反思。
讓道德與法律不再是底線,變成誰有梗誰搞笑誰才是王者。
讓更多的人受到傷害,也讓一些人借機洗白,轉移視線。
當這樣的事一次又一次發生,對整個社會的打擊也是巨大的。
人們充斥在過于娛樂化的信息潮中,變得麻木、呆滯。
他們一心只追求最好笑,最有趣的點,將所有的傷害與苦難都拋之腦后。
也讓一心堅守的人,變得心灰意冷,學會冷漠看待。
沒有人愿意關心、反思。
任由事態一次次出現,甚至是加劇。
到那時,世界又會變得怎樣恐怖?
我不敢想。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3fbbcb15ec0683d1e81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