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看天下實驗室 (ID:vistaedulab),作者:孫譯蔚、沈佳音,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在東京大學,本科生中女生比例還不到兩成。在日本所有大學中,女生約占本科生的45%。而被視為世界頂級大學的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劍橋、牛津的本科生男女基本各占一半。以理科見長的麻省理工學院,女生也占46%。
對此,有部分人士批評,“東京大學對男生的偏向性太大。”2021年度,東京大學增加了往年女生合格者較多的學校推薦型入學考試里每所學校的推薦名額。但是,東京大學報考人數(shù)最多的普通入學考試的學生中,女生比例僅為20.4%,與2020年度相比還下降了0.1%。
今年的合格學生中,女生的比例為20.0%,雖然增長了1.5%,但也可以看出,報考東京大學的女生人數(shù)比較少的情況仍沒有改變。
東京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上野千鶴子曾在東大2019年開學典禮上講到這樣一個現(xiàn)象,和其他大學的聯(lián)誼活動中,東大男生很受歡迎,而東大的女生,當別人問她,“嘿,你哪個大學的?”女生只會說東京的大學。為什么呢?聽說是怕東大的來頭把人家勸退了。那為什么同樣身處東大男生就可以以此為榮,而女生卻百般遮掩呢?

上野千鶴子
上野千鶴子說:“那是因為對男生來說,成績好會給男性魅力加分,對女生來說,成績好卻不等于有魅力,因為從小到大所有人都希望她們‘可愛’。然而‘可愛’算什么魅力?‘可愛’的潛臺詞就是被疼愛、被選擇、被保護,暗含了絕對不會威脅到對方地位的順從意味,因此女生們不敢說自己學習成績好,自己是東大的學生。”
在《東大女子》一書中,教育記者太田敏正講述了日本社會對精英女性的污名化。而在這些污名化背后,本質上還是對性別平等問題的爭論。太田敏正認為,正是這些問題導致了東大女生人數(shù)無法增加。

“東大女生”的標簽化
東京大學是日本公認最頂尖的高校,是全球大學排名最高的亞洲學校。然而在東大每年入學的約3000名新生中,只有約600名是女性。
寒窗苦讀數(shù)載,你終于進入了東京大學。但你進入了怎樣的環(huán)境?太田敏正在《東大女子》中講到這樣一個現(xiàn)象:在東京大學社團中,東大男生可以加入的網(wǎng)球社團有20多個,東大女生能加入的只有兩個,其他社團基本上由東大男生和知名女子大學女生(外校)組成,名為校際網(wǎng)球社團,有人把它們稱做“相親社團”。
對于這個現(xiàn)象,一位在校的東大女生見怪不怪地說:“校際網(wǎng)球社團的男生們,就是假裝我們東大女生不存在。事實上,這個現(xiàn)象并不是最近才出現(xiàn)。”
在東京大學,令人感到驚訝的性別歧視還不止這些。原東大法學部學生山口真由在《好精英,壞精英》這本書中寫道,當她告訴媽媽自己要考東大時,她的媽媽說:“女孩子嘛,還是別去東大,去慶應吧?”
山口回想,還是高中生時,以為這只是一句隨口的玩笑。現(xiàn)在,她大概能明白母親的意思了。男性在勞動市場的價值和在婚姻市場的價值是成正比的,但女性卻不然。因此,考進東大,拿到好成績,可能會與傳統(tǒng)的“女性幸福”發(fā)生沖突。
《東大女子》中寫道,大學畢業(yè)后的一場酒會上,有位男性問:“結婚的話,一個東大首席畢業(yè)的女人和一位‘傻白甜’的女人,你們選哪個?”在場的所有男性都選擇了“傻白甜”。
更多時候,家人擔心的是女兒會因此無法結婚。由于存在“男強女弱”的傳統(tǒng)社會結構,在國內(nèi),處于學歷頂點的東大女子找不到比自己更高學歷的男性,而大多數(shù)男性也不愿意選擇比自己聰明的女性。
一位東大女生對太田敏正說了一個故事。一個看上去不像東大生的“東大女子”,被一個慶應男生搭訕。兩人邊走邊聊了一路。男生問:“那你是哪個大學的?”女生回答:“我東大的。”那個男生說了一句:“對不起!我們是低能幼稚大學的。”然后,他就落荒而逃。
據(jù)由東大女性畢業(yè)生組成的同學會“皋月會”統(tǒng)計,近七成會員都是與“東大男子”結婚。會員的未婚率是19.8%,遠高于日本女性7.3%的終身未婚率。
在《對不起,我是東大畢業(yè)生》一書中,作者中本千晶發(fā)現(xiàn),一旦大學畢業(yè)進入社會,多數(shù)女性都會因“學歷”被議論——“她東大畢業(yè)?估計不食人間煙火吧。”“她東大畢業(yè)?那瑣碎的雜事都不好拜托她做呢。”“東大畢業(yè)的女生?跟我們肯定不是一類人。”
不僅在日本,很多國家的高學歷女性都會被打上一些“刻板標簽”。在中國,我們也可以經(jīng)常看到高學歷女性被污名化。輿論常使用“滅絕師太”“UFO(ugly、fat、old)”“第三種人”等飽含歧視性的詞語形容接受博士教育的"大齡"單身女性。
不是“男VS女”,而是“競爭VS照料”
《東大女子》中寫道,“東大女子”在日本社會是一個帶有特殊意義的標簽,一方面意味著這些擁有日本最高學歷的精英女性在智商、能力上的出類拔萃,另一方面也意味著高冷、強硬、缺少女性魅力等固化形象,暗示著她們背離了日本女性相夫教子的傳統(tǒng)道路,闖入男性主宰的社會,不得不付出沉重代價。
東大女子的苦惱,在于要以何種比例來使“東大生”的部分和“女性”的部分在自己身上和諧共處。
“在東大女子以往的生活經(jīng)驗里,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所有事情就都能解決。可是出了象牙塔,等待她們的又是另一番不同的局面。哪怕按照規(guī)章制度辦事,還是有很多地方對女性來說是不友好的。”從東大畢業(yè)后,咲子經(jīng)過一番波折,才平衡好“東大生”和“女性”之間的關系。
因懷孕生子,咲子休了一年育兒假。當然,關于丈夫休育兒假這件事,他們從未討論過。回到公司后,領導問她還想不想生二胎,因為沒有給出明確答復,所以她只被安排了一個閑職,做的工作也都不是她的專長。
無奈之下,咲子辭職,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公司。之后,她又懷了二胎。她現(xiàn)在既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也是公司的董事長。
咲子的丈夫說:“妻子現(xiàn)在的工作,可以把之前被埋沒的女性魅力充分發(fā)揮出來。另一方面,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只需五分鐘就可以給他們做好便當,家務事也一樣不落。她的行動力和實踐力實在不容小覷。”
丈夫在他的能力范圍內(nèi),負責洗衣、洗碗、倒垃圾、清潔浴室、接送孩子上幼兒園、處理周末的雜務等。特別是周末,他會盡量多安排一些時間來陪孩子們。
“我本來也想更積極主動地幫忙,但孩子出生后,比之前想象的要辛苦太多了。結果育兒的壓力大部分都落在妻子身上,甚至讓她放棄了自己的事業(yè),我覺得很是愧疚。”丈夫所在的公司也充滿了傳統(tǒng)的男性社會氛圍,每周一早上7點就要開會。這個行業(yè)的工作方式,不是靠個人努力便能輕松改變。
結婚時,咲子也沒有預料到,丈夫工作單位的企業(yè)文化會成為一個隱患。咲子以自嘲的語氣說道:“我每周一早上都要往自己裝電腦的包里塞兩個孩子的被子套裝,用自行車一前一后地載他們?nèi)ケS龍@。估計誰都無法想象我身上還帶著兩個孩子的被子、毯子和床單。”
和追求自我實現(xiàn)的“東大女子”結婚,男方將不得不犧牲自己的事業(yè),這樣的想法如果成為主流,很容易形成“不要跟”東大女子結婚的輿論風向。這樣一來,就坐實了“女孩子最好不要上東大”的說法。
太田敏正認為,打開這一困境的鑰匙其實不在“東大女子”身上,而在男性。男性要打破這一思維定勢,比起妻子的自我實現(xiàn)和家庭整體收入,男性習慣于優(yōu)先滿足自己的自我實現(xiàn)和成功欲。
當然,“東大女子”也不能因出身和收入等因素看不起男性。這樣一來,男性也可以從以往的生活方式中解脫出來。
太田敏正認為,問題的本質不是“男VS女”,而是“競爭VS照料”。不論男女,真正的問題,是承擔家務和育兒的人的價值被低估。
東大男女比1:1,才是日本真正變革之際
日本當下正面臨著“以事業(yè)為重心”的工作方式改革與“依賴專業(yè)主婦”的家庭生活改革,在低生育率、少子老齡化的社會趨勢下,長久以來男主外女主內(nèi),工作為主家庭為輔的傳統(tǒng)模式已經(jīng)越來越行不通,雙職工家庭、專業(yè)主夫家庭、男性育兒假等出現(xiàn),都是這一趨勢的反映。
而東大女子正是處于這兩大變革大潮尖端的先鋒群體。如果這群比其他人更有能力、因而也本應更有選擇余地的女性都無法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社會多樣化的生活方式的實現(xiàn)更是無從期待。
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東大女性的生活狀態(tài)正是日本未來社會的先兆。正如日本學者中屋健一所說,只有當東大男女性別比例達到1:1之時,才是日本真正變革之際。而這需要所有東大人的努力。
太田敏正在書中寫道,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東大女子”是極富開拓精神的,希望靠自己的雙手來改變社會。現(xiàn)在,他感覺這種精神消失了。
采訪中,大多數(shù)東大女子開口的第一句話便是,“可我并沒有因為‘東大女子’的身份而感到有什么困難和掙扎。”……這部分“東大女子”應該是在某個時期以個人的方式把問題解決了,但是社會層面的問題并沒有解決。

上野千鶴子在東京大學2019年開學典禮上說:你們一定是秉持著“努力就會有回報”的信念一路拼到今天,但是就像我一開始提到的招生歧視,今后等待著你們的會是一個“努力也未必會有公平回報”的社會,而你所秉持的“努力就會有回報”這個觀念,請你記住,這不是你一個人努力的結果,環(huán)境也造就了你。你現(xiàn)在之所以會認為“努力就會有回報”,那是因為你一直以來所處的環(huán)境,有人鼓勵你,在背后推著你走,在前面提攜你,肯定你的點滴進步。
上野千鶴子指出,這世上還有“努力也沒有得到回報”的人,“想努力卻無從努力”的人,“太過努力而身心俱毀”的人。還有想要好好努力,但一想到“反正輪不到我”“我這種人還是算了”就打退堂鼓的人。
“所以請你們不要把所有的努力都用于追逐個人的勝利,你們被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所塑造出來的能力優(yōu)勢,不是為了凌駕于沒有享受過同等資源的人們之上,而應該發(fā)揮這些優(yōu)勢去幫助他們,然后,不要逞強而是承認脆弱,與他人互幫互助。”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看天下實驗室 (ID:vistaedulab),作者:孫譯蔚、沈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