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游戲披薩
就算你不了解什么叫 " 后互聯網 "(Post Internet)藝術風潮,你也肯定對 " 蒸汽波 " 略有耳聞。
2010 年代一群自詡為 " 藝術家 " 的互聯網前衛分子用 8090 年代的復古濾鏡、大理石雕塑和千禧年動漫 / 像素等元素創造出了這種視覺與音樂風格,并在此后從亞文化發酵成爛大街的元素——什么都可以 " 蒸 " 一下的今天," 蒸汽波 " 已經成為互聯網美學最重要的一部分。
到了 2020 年代初期,這群小眾的互聯網藝術家開始研究一種新的美學風格," 后互聯網 " 的后起之秀、" 蒸汽波 " 的接班人—— " 夢核 / 怪核 "(Dreamcore/Weirdcore)正在逐漸成為新的互聯網先鋒藝術。

一張典型的 " 夢核 " 作品
與 " 蒸汽波 " 類似," 夢核 / 怪核 " 通常指一類作品的風格,但比起 " 蒸汽波 "," 夢核 / 怪核 " 更碎片化,它可以是一張圖、一小段視頻或者一段聲音。這些作品往往具備一些共性:例如都經過人為的低保真處理讓圖片看起來像素很低,視頻則會添加類似蒸汽波的 " 雪花 " 濾鏡,內容中經常反復出現相同的格式或元素,以及圖片和視頻通常配有語焉不詳的暗示性文字。

最經典的 " 怪核 " 作品之一:" 你不好奇里面是什么嗎?"
但 " 夢核 " 與 " 怪核 " 也有區分。" 夢核 " 作品更多旨在營造一種類似夢境的熟悉感,圖片和視頻通常帶有更明亮的濾鏡,甚至會制造令人感覺刺眼的特效;而 " 怪核 " 作品則色調更偏陰暗,更多營造一種令人不安的詭異感。
但兩者的共同之處在于," 夢核 " 與 " 怪核 " 作品都試圖創造一種 " 似曾相識 " 的感受。

《楚門的世界》或許是最早的 " 夢核 / 怪核 " 作品
許多 " 夢核 / 怪核 " 作品會選擇一個 " 閾值空間 " 作為主體——這是通常是一種現實中常見的過渡性空間,例如走廊、車站、樓梯間、隧道等。這些空間的性質在于連接兩個特定地點,人們從中走過但不會停留,但當它們成為主體后,觀看者會因為這種 " 不知從何來,不知往何處去 " 的臨界感而感到不安。

一個典型的 " 閾值空間 "
也有一些 " 夢核 / 怪核 " 作品的主體會選擇廢舊、狹小的房間和商場。這類作品中會出現一些人為痕跡,但不出現人類本身,這種處理給人一種 " 有什么人曾經來過 " 的暗示,有人會因此覺得背脊發涼,有人則會從中感受到安定。

很多時候,觀看者對 " 夢核 / 怪核 " 的作品反應來自他們自身相似的經歷。這些作品選擇的場景:舊房間、兒童樂園、幼兒園、公園草坪等地點,覆蓋了大多數人的共同經歷。大部分人都有與這些地點相關的童年回憶,同時這些經歷又因為時間的流逝變得模糊。" 夢核 / 怪核 " 會喚起你腦海中碎片化的記憶,進而讓人產生 " 我曾經來過這地方 " 的既視感。
此外," 怪核 " 作品還延伸出了一個令都市傳說愛好者著迷的 " 后室 "(Backroom)理論。
2019 年,一位用戶在國外知名論壇 4chan 上發了一個帖子,帖子主題是請網友們發一些 " 并不恐怖,但會令人感到不安 " 的圖片。之后有一位網友上傳了一張燈光昏黃的庫房的圖片,圍繞這張圖,網友們接龍創作出了這個具有互聯網風格的都市傳說:后室。

這張圖衍生出了整個 " 后室 " 怪談,此后它成了后室中的第一層:level 0
" 后室 " 是一個靈感來自游戲的虛擬世界觀。通常,游戲在開發過程中會動用大量圖形素材,這些素材會集中于素材庫方便隨時調用。而當游戲出現 Bug 的時候,玩家就會發現游戲中出現了 " 穿模 " 現象。
由此出發," 后室 " 愛好者將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比喻為一個高等程序的產物,而創造現實所需要的素材全部堆積在 " 后室 " 當中。當人在現實中發生了極低概率的 " 穿模 ",就可以卡 Bug 進入 " 后室 ",而所有人進入 " 后室 " 的第一站,就是第 0 層(level 0)——一個被稱為 " 前廳 " 的地方。
第 0 層實際上就源于那張發在 4chan 上的昏黃的庫房圖片。但在后室愛好者為它添磚加瓦增加了不少設定后,它成了 " 怪核 " 最重要的分支。
據描述,第 0 層是一個無限循環的空間,這里只有散發著霉味的潮濕地毯和泛黃的墻紙,昏黃頂燈發出著永不斷絕的 " 嗡嗡 " 聲。普通人要在這里生存下去極其困難,但只要找到方法,你就能活下去,甚至找到前往 " 后室 " 其他層級的入口。
目前," 后室 " 已經被創造出了 999 層(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每一層都有其截然不同的生態環境和生存其中的 " 實體 ",這也讓不同層級擁有不同的危險程度。
例如第 1 層(level 1)被稱為 " 宜居區 ",據描述,這里是 " 一個巨大的倉庫,有混凝土地面和墻壁,裸露的鋼筋,墻壁上放置著昏暗的熒光燈,還有低垂的霧氣 ",它的危險等級為 1。

level 1 中的一角
第 486 層被命名為 " 高中校園 ",它看起來與普通的學校無意,但地下室潛藏著會威脅生存者的實體,因此安全等級為 4。
第 905 層 " 無盡公路 " 的危險等級為 "V" ——這意味著它的危險等級是多變的。這是一條無盡循環的公路,隨著循環的疊加,危險等級會從 1 逐漸升高,最終幸存者將進入 " 死區 ",無法生存。

處于第一個循環的 level 905
人類抵達 " 后室 " 后需要大量生存手段才能保證存活,并且通過不同的方式,人可以在不同層級間穿越。
這一切都是一種虛擬設定,從某種程度上總結," 后室 " 就是加入了 " 怪核 " 創作的 " 動物園怪談 "。目前還一直有網友在完善 999 個層級的詞條,并不斷增加新的層級。
在不斷接龍創作的過程中," 后室 " 的熱度也被一些游戲廠商看中。2019 年由獨立游戲工作室 Pie on a Plate Productions 開發的同名游戲登錄 Steam,在目前 2859 條評論中收獲了 85% 的好評率。

此外,基于 " 后室 " 的 Minecraft 模組也已經由不同玩家制作并在游戲社區發布,但由于 " 后室 " 本身尚未完善,模組也還處于持續開發更新狀態。
雖然大部分關于 " 后室 " 的詞條都來自國外論壇上的創作者,但國內也有一群 " 后室 " 愛好者在參與創作。在 wikidot 的后室中文站點上,你可以看到由國內創作者編寫的原創層級,目前層級列表的長度為 499 個(level C1~level C499),但大部分層級依然在創作當中。

C-72 層 " 外婆的澎湖灣 ",請不要在意它為什么叫這個
" 夢核 / 怪核 " 的誕生當然是緣于當下這個互聯網時代,利用數字手段對現實對象的處理,背后隱藏著數字生活與現實生活之間邊界逐步模糊的邏輯。
社交網絡盛行之下,每個人都有條件拍攝疊了無數層濾鏡的自拍照和短視頻,在數字化的過程中,虛擬的線上身份已經成為生活中的重要一環。既然如此,人們當然也可以拿起手機拍下意義不明的圖片,并用機器生成的濾鏡再加工,讓它實現 " 去現實化 " 與 " 去真實化 ",成為一件 " 后互聯網 " 藝術品。
假如說 " 蒸汽波 " 還只是在給現實增添一層濾鏡,那么如今,現實生活則徹底成為了待虛擬化的 " 物料 "。人們在網絡上交流、創作、分發,共同構建一種美學風格,完成一個都市傳說。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在 " 夢核 / 怪核 " 與 " 后室 " 怪談中得以展現——虛擬成為主體,現實成為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