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郊,深井,一個驚人的發現;
背后主謀竟然離奇失蹤。
一把斧子,
一輛汽車,
他想殺誰?
到底是誰殺了他?
這段陰森、詭異、離奇的話,既不是網絡小說的前言,也不是恐怖片的宣傳語,而是央視一檔節目的文案。
沒錯,它就是《今日說法》。

說起它,那可是央視爸爸手里的王牌!
自 1999 年播出,便自帶熱搜體質,收視最高的時候,能與《新聞聯播》看齊。
并且,它在觀眾心中的地位,也屬實不一般。
大家不分年齡,把它當神劇一樣追:

評價還甚高:
比老干媽還下飯。

它更被無數人納入" 童年陰影 "系列。
且慢,一檔法制普法節目,怎么就變鬼片了???
這還要從節目組那些 " 不正經 "、反套路的操作說起 ......
雖說現在的《今日說法》,不是講騙保案,就是講賭博害人,但早年間,它與隔壁的《走近科學》簡直并稱 " 兩朵奇葩 "。
兩者,一個說 " 法律 ",一個講 " 科學 ",卻都最擅長走裝神弄鬼、嚇唬人的路子。
節目里,隨處可見的陰間配樂,一驚一乍的運鏡,把恐怖氛圍烘托到極致的旁白。
以至于網友調侃,讓國產恐怖片都來學學。

不過,與案件本身的驚悚相比,氛圍只是虛無。
可以說,那時的央視,絲毫沒有顧忌觀眾的承受能力,甭管多么毀三觀的案子都直白的丟到屏幕上。
除了逢年過節,停播一下下。
至于到底有多嚇人?
廠長至今都記得多個經典案例——
神奇的 " 夢境擒兇 ":
弟弟神秘失蹤后,姐姐在夢中看到弟弟被殺的場景,且埋在火車站的草叢里,結果夢照進現實,慘劇確實發生了。
她的弟弟確實遇害,藏尸地點也正是夢里的地方。
案件結案后,公安局局長對著鏡頭難以置信的搖著頭說,自己生平第一次碰到這種事。

多次被送上熱搜的 " 煙鎖殯儀館 "。
一位殯儀館負責火化的員工,竟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殺人于無形。

電影都不敢這么拍,但《今日說法》里的,都是現實里實實在在發生的,它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從深層次剖析犯罪者的心理。
節目中,名叫索南的男人,是史上唯一上過兩次《今日說法》的人。
一期是《追捕隱形人》,一期是《再次追捕隱形人》。

他的犯罪經歷,比傳奇還傳奇。
那是 2020 年年初,湖北疫情正值爆發期,全國都在救援湖北,一家公司也同樣。
該公司高層緊急取消休假,召集下屬開會,決定從公賬上撥款。
結果嘞,一眾人傻眼了:
賬上的 1900 萬沒了。
轉走公賬上的錢,需要同時掌握三個 u 盾及密碼,能做到這的,只有財務總監索南。
隨即,警察的目光轉移到索南身上。
然而,全公司上下的人都表示,不可能是他,一方面他是個富二代,不差錢,另一方面他為人正直,業務能力強,是名副其實的精英。

但,經過警察調查,所有人都傻眼了。
放假期間,唯一到過公司的人,只有索南,并且,他并非是富二代,他的名字、家世、學歷、經歷等通通都是假的。


原來,索南來自農村,學歷不高,但他頭腦聰明,什么都喜歡走捷徑。
N 年前,他曾因騙取兩家公司的信任,卷走 2000 萬,被判入獄。
別人是在獄中改造,索南則是在獄中升級。
他坦言,別的愛好沒有,在監獄里每天就是看書。
他自學財務、法律、投資、計算機、心理學,掌握多項技能,為的就是等出去后干一票大的。

出獄后,索南通過學歷造假,進了前文提到的公司。
看到這,或許你會說,騙子很快就會被識破。
但,別忘了,索南的學歷是假的,實力可是真的。
入職后,他宛如開掛一般——
公司上下,小到職員,大到董事長,索南都完美搞定。
短短三個月,他火速做到財務總監,年薪 36 萬,董事長直夸他是公司的未來。

好家伙,照這實力,索南可謂是前途無量啊。
然而,人家壓根看不上這點兒薪水,他的目光正直直盯著公賬上的錢,這也是他絞盡腦汁爬到總監的目的。
成為總監后,他就能拿到核心密碼。
于是乎,待到過年放假,他獨自大搖大擺走進公司。

在關掉一切監控安保后,將錢分批次轉入他之前創立的皮包公司的銀行賬上,之后,他又花錢從外地雇兩個大學生,將錢取出,兌換成外幣。
他將現金打包好,塞滿一個行李箱,計劃出境。

但是,就是這么巧。
新冠疫情爆發,海關將出境通道關閉,就此,索南錯失了逃走的機會。
看了索南的例子,很多網友自嘲:一個罪犯都努力至此,我卻一天到晚想著躺平。
確實,為了 1900 萬,索南斥巨資報補習班,學技能,又前后花大半年的時間,討好同事和董事長,努力程度堪比高中生沖刺高考。
真叫人覺得可惜,又覺得唏噓。
索南倘若把犯罪的心思,用在正道,自考個大專、本科,有了敲門磚,或許,他能在職場有一番作為吧。
畢竟,他在被問到為什么走上犯罪這條路上時,身邊那些因出身、沒文化而瞧不起他的人,對他影響頗深。

法律是為人服務的,透過案件,看到的不單是離奇的故事,還是人不同的生活處境。
它反映出社會最真實的一面。
同樣讓人感慨的,還有另一個案件——
一位媽媽帶兩個孩子,中途媽媽被熟人騙到屋子,熟人當著孩子們的面,將其殺害。
之后,又把兩個孩子拐賣,分別賣給兩個人家。
然而,鑒于大孩子已經 7 歲,他已懂事,因此在被賣后,他一直努力獨立,擺脫控制,最終找到了自己家。
并成功指認當年殺害媽媽的兇手,弟弟也被找回。
看似是個好的結局,然而后續是,雖然兩個孩子和爸爸團聚了,但此時,爸爸已經再婚,有了新的家庭。
而兩個孩子在不同的省份長大,已然像陌生人一樣。
一個惡人,殺了一個人,改變了四個人的命運,毀掉了一個家庭。
能看出,《今日說法》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說出了犯罪的深遠后果,潛移默化人們對法律的認識。
正如節目創始人肖曉琳所說的——
古代有句話,‘不教而誅,謂之虐’;
我國有很多部法律,公民有了解法律內容的知情權,辦《今日說法》就是為了把這個權利交給我們的觀眾。
可貴的是,這二十多年來,節目的意義并未止步于此。
節目中經常反復出現一句話:法制在進步,我們在記錄。
2000 年,透過駭人聽聞的《貞操鎖》:一對愛人,男方出于懷疑給女方下體安了一把鎖,并對其毒打謾罵。
一時間,家暴這一詞,受到全國熱議。

人們這才開始意識到,家暴并不是家務事,到了 2001 年,《婚姻法》將 " 禁止家庭暴力 " 寫入法條,家暴受害者,正式受到法律的保護。
記得羅翔曾說,法律永遠是在有問題的社會中尋找平衡,這種平衡不可能是最完美的。
《今日說法》在普法的同時,點出了社會現存的問題,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正是它區別于其它節目的意義。
在此,又回到了節目創立的初心。
它說的是社會,而且是中國的社會;說的是人,而且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
這一切都注定,《今日說法》是屬于普通人的節目。
它,無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