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吳先之,編輯:王潘
7 月 11 日上午," 文檔人 " 們遭遇 " 黑色星期一 ",WPS 與石墨文檔兩款在線協作產品紛紛翻車。
先是有微博用戶懷疑 WPS 有某種敏感詞和諧機制,其出聲稱儲存在云盤和本地的文件會被刪除。隨后消息持續發酵,有人推測,可能是保存后被檢測出敏感詞,然后被判定為可能包含敏感信息的文件,直接封鎖,也可能是被后臺服務器遠程檢測后直接鎖死本地文件,用戶除了申訴沒別的辦法。
在社交平臺上,有不少文字創作者表示自己將會轉用其他產品。
隨后 WPS 官方微博澄清,否認了刪除用戶本地文件。并指出,用戶是在分享在線文檔鏈接,涉嫌違規,因此才 " 依法禁止了他人訪問該鏈接 " 的情況。

一些看到 WPS 傳聞的人剛剛轉戰到石墨文檔,結果遇到了尷尬。上午 12 時左右,有用戶在使用石墨文檔編輯文字時遭遇閃崩,頁面顯示 " 服務器不可用,請稍后重試 "。即便隨后恢復服務,可 " 文檔人 " 們并不買賬。
一前一后兩件事情,表明用戶對文檔編輯存在穩定性和私密性的訴求,WPS 與石墨翻車所引發的詰問,或許是在線協同辦公步入下半場的一個縮影。
" 小而美 " 式微
2020 年,疫情極大刺激了在線辦公需求,行業迎來大爆發。
當時入局者既有百度、阿里、騰訊、字節等互聯網巨頭,亦有一些早已布局,以功能性見長的產品,像今年 34 歲的金山,2016 年就已問世的石墨文檔。
這場關于協同辦公產品的故事起初是以金山、石墨躺贏開篇的。2019 年 11 月 18 日,雷軍系著紅領帶,著藏青色西服,一身老干部派頭,首次敲響了內地市場的鐘。當時,他講了兩個數字讓人印象深刻,一個是 31,另一個是 20。
" 從 1988 年金山創辦到今天,WPS 走了整整 31 年。從 1999 年以金山辦公為業務主體準備上市算起,到今天,我們足足等了 20 年。" 行業龍頭、僅此一家、科技巨頭背景等多種屬性加持下,金山辦公開盤首日暴漲 205%,2 個月后疫情爆發,股價高舉高達,市值一度逼近 2400 億元。
春風也曾駐足于石墨文檔。2020 年 2 月距離石墨上一次 B 輪融資,已經過去兩年,終于在疫情之中,總算盼來了一筆數千萬美元規模的 B+ 輪融資。
金山與石墨,開局美如畫,逆向 Office、超越 Office,二者依靠 " 免費大法 " 搶占了國內大部分個人用戶市場,而且金山還與永中共同分食互聯網巨頭們都無法企及的 G 端大客戶。

然而,邁過 2020 年的黃金期后,WPS 的增長日益疲軟。一方面,營收增速滑落至 12.3%,且今年一季度首次出現環比下滑。另一方面,營收半壁江山來自 C 端市場(截至 2022 年 Q1,個人辦公服務訂閱收入占比 49%),由于 MAU 增長難言優秀,付費用戶人均消費不高,拖累了整體營收。
曾科(化名)在某國家隊背景的投資部門供職,且有多年體制內的采購經驗,他提到 "所有想拿 G 端生意的服務商,最終都會因為安全性與合規性變得遲鈍,買賣越大,就越是遲鈍。"
從財報看,金山確實已經告別高增速時代。截至今年一季度,近七個季度平均增速皆在 20% 以下。不僅付費用戶基數低、而且增速從 2020 年 Q2 的 98.5% 滑落至 2021 年 Q4 的 29.3%,即便付費用戶人均消費達到 35.8 元,可是兩千萬用戶規模撐不起千億市值。

WPS 靠免費擊敗 Office,卻很難打開收費市場。眾所周知,工具型應用長期困于低付費,而且用戶賬號缺乏多場景綁定,在不少場景下容易被共享(學名 " 白嫖 ")。對比 2019 年百度網盤 5000 萬的付費用戶規模,WPS 付費用戶截至今年一季度不過 2537 萬,只有百度網盤的一半。
金山辦公老早就解鎖了付費功能,而石墨文檔的商業化一直小心翼翼。目前個人用戶單月 9 元,包年 108 元;企業級用戶,基礎班包年 360 元 / 人 / 年,高級版包年 600 元 / 人 / 年。
石墨文檔的困境在于,云端 Office 面向個人用戶的市場,既要直面來自 WPS 的競爭,而且在企業市場,單靠 Office 很難贏得客戶青睞,尤其是在線協作平臺打包了 Office、招聘、組織、OKR 種種功能后,石墨所提供的服務無論如何都顯得異常寒磣。
更重要的是,作為協作平臺,不少競品早已脫離了工具屬性,開始走向平臺。此外,當下企業更看重協作平臺能為自己輸出怎樣的管理理念,例如理想汽車從用飛書實踐 OKR,中小學廣泛運用釘釘建立家校聯系,企微盤踞營銷領域等等。
種種跡象表明," 小而美 " 的模式可能不是在線辦公的終極形態。
飛書、釘釘與企微的場景分化
昔日 " 百度 Hi" 更名而來的如流漸漸失聲,WPS 文檔有余,協同不足,倒是石墨文檔依靠 " 小而美 ",躺在個人應用場景中,向普通用戶乞求每月 9 元。
嚴格意義上講,在線辦公市場分為三類,一類為個人用戶,他們既包括數量龐大的學生,亦涵蓋個人文字工作者,例如網文作者與自媒體人。這類用戶對價格極為敏感,且付費會員普及率不高。" 我就碼個字,你卻找我要錢?"
第二類為中小企業用戶,若干工具型產品對其有極大吸引力,相比個人用戶,只要提供低門檻、高效率,它們的付費意愿相對較高。很長一段時間,釘釘靠著低門檻、企微靠著 " 積木式 " 的產品矩陣,一度獲得了不錯的市場份額。
第三類為大中型企業,他們不僅對在線辦公有需求,而且還希望通過在線協作平臺提升效率、轉變管理理念,釘釘的 " 云釘協同 " 與飛書各有偏廢。
整體上,僅僅兩年時間,飛書、釘釘,以及目前依然處于散裝狀態下的騰訊協同辦公體系(企微、騰訊會議、騰訊文檔),基本將企業市場分割殆盡,而且在細分領域上,三者建立了屬于各自的 " 勢力范圍 "。
一款企業協作平臺,往往輸出著該企業的管理理念。
" 騰訊做 to B 業務的思維決定了它們最終是以散裝形態進入市場。" 曾科分析稱,騰訊一方面考慮到小微企業有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產品。另一方面或許是為了以漸進形式,進入企事業單位。
他認為,國內政企服務市場盛行一體化采購,而且一個腦袋就能決定一切。因此,騰訊究竟能獲得多少市場份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不過,在一些需要頻繁與組織外溝通的行業,企微擁有非常好的前景,例如銷售、物業管理、市民管理等等。
某物業負責人提到,企微與微信協同,使得溝通效率得到了最大化," 企業微信群發消息在對話框有強提醒,但是一天只能群發一條消息 "。
同樣,釘釘也不可能完全覆蓋所有領域。對于不少學生而言 " 釘釘是惡魔 ",但是對于教師而言,釘釘是天使,為師生間、家校間提供了不亞于線下的解決方案。林蔚(化名)為某地教育人士,據她了解市域內的中小學,幾乎全部上了釘釘。
" 釘釘主要提升了作業收集、學習督促、作業批改,再到成果考評,環環相扣。" 上述人士提到,在諸多功能設置甚至比線下還有優勢。" 對于不及格的作業,教師可以一對一反饋,避免公開反饋導致學生自信心被打擊;對于及格的作業,平臺可以智能生成教師按語,拉進師生距離、提升溝通效率。"
真正讓小學生們領教到釘釘威力的,其實是在視頻教學場景。教師通過連麥的方式,既可以創造有效的線上連接,還能迅速、準確地洞察學生聽課狀態。此外,對于綜合科教師而言,哪怕每個班級有獨立的群,他們都能跨群同時授課。
相較而言,飛書更適宜那些效率團隊、目標牽引、或者提升組織迅捷能力的企業。5 月,飛書春季無限未來大會上,完成了從事向人的升級。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拿了 AT 兩家融資的初創團隊與成長型企業,相繼放棄企微或者釘釘,轉而成為飛書的用戶。這并不意味著 AT 兩家產品不好,而是企業管理者開始有針對性地采用在線協作平臺。
從工具到輸出理念
《變動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中的一句話,可以套用在企業管理上:組織是通向企業管理之路,是制度穩定的基礎,因而也是釋放個人創造力的前提。
不過,令人費解的是,三大協作平臺至今都沒有上線離線功能(例如離線文檔編輯),這或許是留給 WPS 最后的尊嚴。
WPS 與石墨文檔只是在線協同的工具時代,而釘釘、企微、飛書代表著平臺時代的到來。企業治理不是三五本書以及若干個高管腦袋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重構傳統的連接形式。
連接的迭代體現在從紙、筆、印章的文本時代,轉變為數字化審批;二元的職稱與職級,到模塊化的扁平組織;線下語言溝通,到聊天工具等等。釘釘、企微、飛書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這不僅有阿里、騰訊、字節對管理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而且各行各業也有天差地別的訴求。
對于教育行業而言,全流程與人性化的問題更突出,因而釘釘是適合的。對于銷售、廣告、物業等行業,與微信打通的企微能夠幫助從業者同客戶保持持續、高效的溝通,乃至轉化。而對于那些尋求打包人與事的企業而言,飛書則是更好的選擇。
至于那些迫切想要擺脫 " 利維坦 " 的人們來說,WPS 也好,石墨文檔也罷,屬于小眾的 " 桃花源 ",永遠有人愿意為之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