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銀河戰士惡魔城游戲,果然還是搭配掌機風味更佳。
時隔近一年,我終于快通關《暗影火炬城》了。
關于這款優秀的國產銀河城游戲,我們之前也撰寫過詳細評測。其實在去年游戲剛發售時,我就購買了 PC 版卻一直沒玩進去,距離通關更是遙遙無期。
這不是因為游戲本身的問題,而是我始終覺得,銀河城游戲最適合的平臺還是 NS。與其用空閑的大塊時間來一口氣通關,還是更想隨時隨地掏出來玩一段。
很慚愧地說,雖說我自認還算一名銀河城游戲的忠實擁躉,但像《暗影火炬城》這樣的情況已不是第一次了。2017 年《空洞騎士》剛推出時,我也是買了 Steam 版后遲遲提不起興趣,進入淚城后就漸漸把游戲擱置了。直到它在一年后推出了 NS 版,我才以每日一兩小時的穩定速度把它通關。

雖說很想收藏實體版,但銀河城游戲還是數字版更方便
這也是我眼中銀河城游戲的一大優勢所在,它天然就與掌機有著很高的相性。沒有需要回憶前因后果的劇情,掏出機器打開地圖看看自己的位置,就能馬上確認當前目標,重新回到此前未竟的探索進程里。
不管是在地鐵上還是商場里,游戲精妙設計的拓荒感能被即插即拔地隨時體驗,總能在碎片時間帶來額外的充實感。比如 NS 上的《密特羅德:生存恐懼》《信使》等頂尖的銀河城游戲,我都是在地鐵上完成的一周目初體驗,就和這次即將通關的《暗影火炬城》一樣。

當然,游戲本身的代入感也很關鍵
當然,作為一款畫質常常被拿來夸獎的 PC/PS5 游戲,《暗影火炬城》在機能不夠看的 NS 上縮水幾乎是必然的。
原版穩定的 60 幀到了 NS 版被限制在了 30 幀,好在它被鎖定后的幀數表現還算比較穩定,比起更加硬傷的加載時間,這對習慣了 NS 孱弱性能的玩家來說已經不算太難接受了。而在明顯糊了不少的畫面里,PC 版細膩的毛發特效等細節很難看清,倒確實是個遺憾。

雖說圖片有一定折損,但還是足以看出畫質明顯的下降
特別是對于銀河城游戲來說,能有游戲把畫質的優先級放得如此高十分難得。這類游戲雖然近年來在獨立游戲界大放異彩,刀耕火種地搓出了不少小型爆款,但在開發規格上,卻遠遠沒有達到這個類型的極限。
銀河城這個游戲類型,在技術硬實力上的門檻其實并不高,反而更多需要的是關卡設計上的摸索和積累,才會有這么多獨立工作室突圍而出。但談起國產銀河城游戲,腦中能蹦出的名字不多,談得上優秀的更少,能做到用品質遮住國產標簽的《暗影火炬城》反而難得。

里面不少中國元素都運用得很好
所以盡管 NS 版《暗影火炬城》在畫面表現上不如桌面平臺,但能隨時隨地體驗它的關卡設計、招式豐富的搓招系統和讓人手心冒汗的 BOSS 戰(中后期 BOSS 戰體驗遠好于前期)這些沒有縮水的核心玩法,我已經很滿足了。
何況這只是他們的第一部銀河城游戲,經過《暗影火炬城》的積累,我對他們未來的作品更加期待——畢竟總不會等到他們的新作推出,任天堂還沒拿出機能更強的 NS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