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公,不要做沉默的大多數。
作者:歌
來源:砍柴書院

誰能想到,都已經 2022 年了,居然還會出現" 證明你是你自己 "的荒唐事?
近日,《譚談交通》主持人譚喬,被一家民營公司狀告侵權。
不但《譚談交通》的全部作品被下架,譚喬還可能面臨數千萬的賠償、甚至牢獄之災。

慶幸的是,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清一色力挺譚喬。
畢竟譚警官是什么樣的人,大家心里都再清楚不過了。

在做《譚談交通》這檔節目之前,譚喬是一個普通人。
為了生存,譚喬什么都干過,擺過地攤,養過豬,當過傳菜生,后來又被父母送去部隊當兵。
在部隊中,譚喬有一個特別好的戰友,同是四川人的王迅。
不過,退伍后,王迅走上了當演員之路,譚喬則選擇考編。
1995 年,成都公安交通管理局想要統招 100 名交警。
譚喬知道了,就想要報考試試。
那時候,交警還并不如今天這般吃香。
工資不高,社會地位也很低。
吸引譚喬報考的動力。
一是因為可以留在成都工作;
二是他目睹一場交通意外后,想要讓大家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部隊中的歷練加上譚喬本身聰慧,他非常順利被錄取,成為了一名交警。
順利被分配到成都一大隊的譚喬,每天都要站 5 個小時的崗,主要是路口執勤,疏導交通,糾正一些交通違法行為。

本來這個是初來警察才干得工作,譚喬卻一下子干了十年。
眼看著同期警察一個個都已經升職加薪,唯獨譚喬卻始終原地踏步。
說實話,工作上,譚喬能力很不錯。
隨著成都馬路上車輛越來越多,交通問題也不斷增加。
譚喬憑借自己在一線的經驗,他給交管局科學規劃處寫了很多建議。
由他設計的橢圓形的隔離欄,還拿了獎。

問題就出在譚喬的性格上。
別的同事習慣講規矩,很懂人情世故,但譚喬卻很不喜歡。
無論是多有關系的違章者,到了譚喬這里都不會被放行。
他也因此和同事越來越聊不到一起。
同時,他對于站崗執勤也漸漸感覺疲憊。
主要是當年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在執勤時,與糾正交通違法行為無關的話都不能說。
這讓譚喬特別不理解:" 這句話真不好界定,我要是對別人多關心一句,多問一句話,你說和交通執法一點關系都沒有么?我覺得是有的 "
不過規定就是規定,譚喬再不舒服也得照做。
這也讓他在工作中,得到的樂趣越來越少。
甚至感覺到不安和絕望:" 難道這輩子就要這樣過了么?"

沒想到,2004 年 5 月 1 日,隨著《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實施,譚喬的人生也迎來了新轉折。
為了更好地科普新交規,成都電視臺和交通局決定策劃一檔交通警示類節目。
鑒于這檔節目的 " 特殊性 ",要求主持人不但得有好口才,還得非常熟悉交通知識。
" 兩條腿的人遍地都是,可精通節目主持和交通知識的人才可不好找 "。
為了找到這樣合適的人,交通局和成都電視臺領導都無比犯難。
機緣巧合下,有人突然提議可以讓譚喬試試,他熟悉交規,在局里還是有名的小品王。
之前,交通局曾要求編排一個有關交通安全的小品,領導要求既有干貨,還不能太嚴肅。
就在眾人為此犯難時,沒想到譚喬卻站出來表演,一上臺他就把小品演活了,把臺下的同事們逗得哈哈大笑。
他也因此成了單位里有名的小品王。
只要有表演小品的活動,大家就會找譚喬幫忙。
就這樣,2005 年,隨著《譚談交通》開播,譚喬成了節目主持人,開始每天騎著一輛破舊的交警執勤車,穿梭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尋找道路違法者。

雖說是記錄道路違法者,但譚喬卻成功挖掘出不少搞笑又感人的故事。
因此節目時長盡管只有 5-10 分鐘,但一播出后,收視率就異常火爆,成為成都交通臺的王牌節目。
為了讓節目效果更好,宣傳的影響力更大,私下里譚喬不斷瘋狂學習,文言文、古詩詞、娛樂八卦、天文地理,他想一塊海綿一樣盡可能吸收進去。

為了讓節目更有趣,他還會融入時下最熱的網絡熱梗,把《小蘋果》《最炫民族風》改變成交規科普歌;改編小沈陽春晚臺詞,勸誡大家要遵守交通規則。
不過,做節目并不全是有趣事,也會遇到不少危險。
有一次,一輛車不斷變道、狂飆,被譚喬攔下來后還想要逃跑,最后譚喬直接跳到對方車蓋上,才將惡徒徹底懲治住。

還有一次,因為譚喬暫扣了對方的車輛,結果他險些被圍毆,幸虧有好心市民報警,譚喬才被營救出來。
不過,盡管如此,譚喬卻從未沒有放棄過,而是堅持要把節目做到最好,他也因此收獲了各種鮮花與掌聲。
不少節目的忠實觀眾都給電臺寫信,夸贊節目新穎有趣,根本看不夠。
譚喬也因此成了名人,走到哪里都會被人一眼認出。

有一次,他和王迅一起去超市,沒想到他卻成了最先被認出的那位。
有位德國姑娘看了《譚談交通》后,就輾轉聯系上譚喬,說想要和他談戀愛 ……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單位邀請譚喬去科普交通安全,他也被《我要上春晚》、《天天向上》等熱門綜藝也都邀請過。

甚至央視都曾想挖他過去,并開出了 3 萬月薪、分一套房子的優渥條件,湖南衛視、北京衛視也都想過挖墻腳。
不過,面對這些美意,譚喬卻選擇了婉拒,他不想離開成都,更不愿意脫下身上的警服。
對于譚喬來說,做好節目科普好交規,就能獲得最大的滿足了。

然而,天下從沒有不散的宴席。
2018 年,由于種種原因,《譚談交通》宣布停播,這個曾經陪伴大家 13 年,講了將近 3000 個故事的科普節目,最終徹底退出了大家的視野。
同樣和大家告別的還有譚喬。
不過,不再主持《譚談交通》的譚喬,日子卻依舊要被譚 sir 的身份絆著。
2018 年,兩次婚姻失敗的譚喬,終于找到了真愛,喜結連理。
但新婚妻子有一次出門時,因為染了黃頭發,就被人拍照發到了網上,惹來一頓非議。

譚喬偶爾給自己買一兩件名牌衣服,一群人就會跳出來,指責他愛慕虛榮、奢侈,不懂得節儉。
從小愛車的譚喬,經濟條件好了后,就給自己換了一輛奔馳,也被遭受不少非議。
其實譚喬從來沒有掩飾過自己的虛榮心:做節目的時候,他有時候會故意讓人看自己的新鞋,有意制造話題、增強喜劇效果;
當初買奔馳,其實也是吃了好久泡菜存錢買到的,為了讓別人一眼看出,特意買車標大的;
換了新手機,也會特意發個微博,把手機型號亮出來。
不過,譚喬并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欠妥 , 自己 40 多歲,靠著正當收入滿足自己的欲望,有什么問題?
況且自己也不是一直高消費,平常穿著九塊九一雙的布鞋,吃著幾塊錢的地邊攤也是常事。

在平時行事上,束縛譚喬的事也越來越多。
有一次,譚喬開車時,被別的車輛 " 別 " 了一下。他隨口說了句:" 你不會開車么?" 沒想到對方沖到前面把他截停,認出他后,說:" 譚警官居然還罵人?"
被人認出后,譚喬就沒有敢再說任何話,他知道說多錯多,還不如沉默。

還有一年冬天,小區的門口被一群業主堵住了。
當時譚喬正著急出門,卻被人認了出來,一下子被推到了最前面。
民警誤以為是他帶頭鬧事,直接把他帶到了派出所。
一時間流言飛起,有不明真相的人傳言:" 一直帶別人回公安局的譚警官,被警察帶走了。"
譚警官也因此接到不少詢問真相的電話,他最后不得不發文澄清。
雖然譚喬享受到不少光環,但是不止何時開始,他卻連普通人的權利都沒有了。

多年來,一直忙著做節目的譚喬。
雖然贏得了口碑,但在單位還只是一個最基層、最普通的交警。
加上長久不回局里,和單位同事關系很一般。
結果,辛苦忙了多年,到頭來卻 " 什么都不是 ",甚至有好事的時候,大家壓根不會想起譚喬,因為覺得他不是局里的人。
但倘若犯一點小錯,譚喬又最會被嚴格要求,受到嚴厲批評。
雖然譚喬一直希望通過節目獲得組織的認可,但更多人卻罵他是功利心太重。
最終,為了順從本心,譚喬只能無奈選擇離開體制,卻依舊不被大家所理解。

與同事告別時,他給大家發言說希望可以被多多關照,沒想到卻有人突然站起來,對他大喊:" 滾出去掙你的錢,這里沒有你的位置。"
為此,譚喬差點和他打了起來。
各種壓力最終把譚喬壓垮了。
在女兒出生的第二年,他和妻子一起被確診為抑郁癥。
家里老人都已經八十多歲,身體都很不好,岳父得了嚴重的糖尿病,岳母患上了結腸病變,母親也因為高血壓住院。

當同齡人都享受平穩生活的時候,年屆不惑的譚喬卻要天天去醫院報道,甚至為奶粉錢發愁。

為了救贖自己,2021 年開始,譚喬決定尋訪曾經上過《譚談交通》的人。
有一個現實版 " 富貴 " 曾給譚喬留下深刻印象。
當時這個老人的父母、哥哥、妻子都不幸相繼離世,只剩下智障弟弟和一條狗作伴,生活很凄苦。

然而,大爺卻在節目中說,人還是要 " 往前看 "。

現如今已經十多年過去了,譚喬很想知道大爺活得怎么樣了,他往前看到了什么?
在一個小山村里,譚喬找到了大爺。
他又結了婚,還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在政府的幫助下蓋了新房,生活雖然還是很窮,但卻充滿了希望。
臨告別前,大爺帶著妻女一起到河邊玩耍,快樂的場景深深印在譚喬心里:別人那么艱難都可以過得很好,我為什么不行?
譚喬的抑郁癥好像一下子就被治愈了,他找到了自己的希望。

之后,他又去拜訪了二仙橋大爺、呂老板、氣球哥等人,并把他們現在的情況拍成視頻上傳,既算是延續了《譚談交通》這個節目,也是與自己握手言和。
然而,成都游術文化突然狀告他侵權,卻再次打破了他剛剛恢復平靜的生活。
這個成立于 2018 年,注冊資金為 50 萬的民營公司,卻無一人參保。
但從今年 4 月開始,游術卻發起了大量著作權訴訟,狀告了我們熟知的各大平臺。
眾所周知,《譚談交通》是一檔由成都廣播電臺,和成都交通局聯合開辦的公益節目,沒想到,版權現如今卻落到一家民營公司手里。
而作為《譚談交通》的創作者、主持人,譚警官卻被告知無法在享受使用權。
譚喬覺得公益節目本來也就不應該牽涉到版權,他希望通過一個合理、合法、合情的途徑來解決。

目前,譚喬準備求助于刑法專家羅翔老師,相信最后法律會給一個公正的處理結果。
對于譚喬遭遇的一切,我們大多人都替他感覺不公、氣憤。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已經停更 1 年多的頂流網紅——李子柒。
同樣是面臨資本的圍剿,李子柒差點連自己的名字保不住,事到如今,李子柒還在和微念公司打官司。
如今,李子柒被迫停更,譚喬也成了第二個李子柒,即將面臨牢獄之災。
誰不說一句 "資本真是好手段!"
在一個正常的社會環境下,譚喬本來就無須證明是自己譚喬。
版權本該是保護創作者權益的,卻不應該被有心人借此來綁架創作者,更不應該成為資本無恥牟利的工具。
倘若我們對譚喬事件一再沉默,那么寒心的不止是譚喬,還有更多真心創作的人。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52b1c8e9f09103a37e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