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周文猛
特斯拉 CEO 埃隆 · 馬斯克在大洋彼岸的一句簡單評論, 再一次引發了國內科技業界對于 " 腦機接口 " 的空前討論。
近日,狗狗幣聯合創始人比利 · 馬庫斯在 Twitter 上提問稱," 如果你將自己的大腦上傳到云端,并且與自己的虛擬版本交談過。這是否意味著你已經被重建了呢?" 對于這一提問,馬斯克評論表示," 已經做到了(Already did it)。"

馬斯克評論發出后,很快引發了國內科技圈內關于 " 大腦如何上傳云端 " 的討論,360 公司創始人兼 CEO 周鴻祎便連續發布兩條微博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認為腦機接口可以用在臨床醫學上,用來治療和幫助一些殘障人士、精神疾病患者等,但在廣泛的人類世界使用腦機接口卻是 " 一件可怕的事情 "。
人類社會的數字化,整個社會的數字化,甚至人的數字化,都將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周鴻祎表態自己是積極擁抱數字化的,但對于腦機接口這項技術,卻持有保留態度。" 腦機接口一旦把人連上網,就像開啟了‘潘多拉魔盒’,就很有可能會引來一些人研發并利用網絡攻擊技術,來入侵你的大腦。那時候我們是不是還得研究人腦的防火墻和人腦的殺毒軟件?還得用我們的人腦安全衛士給他查殺一遍。" 周鴻祎表示。在他看來," 腦機接口技術將是對全球數字安全的巨大挑戰。尤其一旦人腦開始聯網,大腦數據的安全也將成為一個新的命題。"

與周鴻祎持相同觀點的人不在少數,微博上,包括中國通信業觀察家項立剛等在內的人士均對馬斯克所說的 " 大腦上傳云端 " 持保留態度,甚至于認為是 " 行騙 "。一邊是熱情地叫好,而另外一邊則是克制地批判,馬斯克與周鴻祎等對于 " 云端大腦 " 技術實現及其應用近乎截然對立的態度背后,真實的腦機接口行業現狀又是怎樣的呢?
大腦上傳到云端,
是科學還是行騙?
在馬斯克發出 "Already did it" 的評論后不久,一條 " 馬斯克稱已將大腦上傳云端 " 的消息很快登上了微博熱搜,眾多討論的聲音中,批評與質疑占據了大多數。
評論區,網友們紛紛表示," 大忽悠,和狗狗幣一樣 "、" 說實話,我不信,就算是他也辦不到這個 "、" 他只是想吸引投資罷了 "。在一部分網友看來,如果沒有節制地發展 AI 和生物技術,這無異于玩火," 遲早會給人類帶來災難 "。

中國通信業觀察家項立剛也直接發言表示," 我是支持腦機接口的,通過對人腦運作機制的解碼,然后把它和現在的信息技術的手段結合起來,了解人腦運作的基本規律。這在醫療和人類信息技術發展上面都非常有價值和有意義。但我認為今天所有宣稱已經實現了人腦交互,包括虛擬人,這都是騙術。這與美國曾經出現的一滴血驗百病一樣,都是同一個路子的騙術。"
項立剛直言,人對于世界的感應是通過我們的感官器官,眼、耳、鼻、舌、口、皮膚,進行信息的采集,將這些采集的信息轉化成生物電,傳到大腦進行計算和存儲。大腦再將計算的結果,轉化成生物電傳輸到人的各個器官,對器官進行控制。這里面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對信息進行編碼和解碼。" 生物電要承載的信息必須是要通過編碼,然后也必須要進行解碼。馬斯克從來沒有關于編解碼這樣的一些說法。一直都是用一些簡短的似是而非的語言做結果性描述。說白了就是要吸引眼球,騙大家關注。"
在他看來,人類的腦機接口這樣的項目,目前還是非常粗淺、表面、最基礎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真正了解大腦運作的機制。" 馬斯克自己的大腦是什么,連他自己現在都不知道是如何運作的,更枉論進行信息編碼和傳輸。"

當然,在一部分人反對的同時,也有少部分聲音表示," 大家對信息可能有些過度解讀了,馬斯克本人從來沒有直接說過或者明確肯定‘已經將自己的大腦上傳到云端,并與自己的虛擬版本交談過。" 在與新浪科技溝通,BrainCo 強腦科技創始人兼 CEO 韓璧丞表示," 自始至終,馬斯克都僅僅只是在回復別人時候說了一句‘ Already did it ’。"
據韓璧丞介紹,事實上通過腦機接口技術上傳一部分包含人在運動或交流時大腦中出現的電信號數據到云端,然后借助腦機接口技術解碼這些數據,當機器明白這些數據所要表達的意圖后,再將這些信號轉化為控制指令來進行外部設備的操控,這個技術已經可以通過非侵入式的技術實現。只不過目前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進行交流與互動的程度。
" 我認為馬斯克‘ Already did it ’應該就是一句玩笑。" 韓璧丞表示。
在醫療大健康等領域,
腦機接口已開始落地?
去年四月,馬斯克創辦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放出了一個 3 分 28 秒的視頻,展示了一只 9 歲的猴子用意念玩電子乒乓球游戲的過程。據介紹,這只猴子的顱骨內被植入了一款可以充電的芯片來遠程操控游戲,猴子只需在大腦中想象操作桿該怎么移動,就可以全憑意念玩乒乓游戲。

當時,馬斯克連發了 6 條推文介紹了這一技術成果,并且將自己投資的腦機接口企業 Neuralink 狠狠地夸贊了一番。在 YouTube 等平臺上,這一則猴子玩乒乓球游戲的視頻也獲得了廣泛的關注。
如今,伴隨著 " 大腦上傳云端 " 事件的發酵,外界對于腦機接口的關注度再次提升。雖然這件事引起了大量的爭議,但卻也從側面折射出了外界對于腦機接口技術及其發展的濃厚興趣。" 大腦作為科學的最后一個前沿陣地,普通大眾對于他的研究進展和關注度一直以來都非常高。"
在韓璧丞看來,雖然目前想要真正地實現人腦乃至于 " 意識 " 的云端上傳,仍需要等待下一個重大的科研范式突破,但這并不影響當前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
在醫療康復、大健康等領域,腦機接口技術是目前公認應用場景最廣闊,且落地效果較為理想的。以強腦科技研發的智能仿生手為例,據介紹," 目前佩戴者在佩戴后只需要經過兩分鐘左右的熟悉和適應,就能夠自然地通過意念和手臂肌肉運動控制假手,做出一些比較精細化的動作。" 此外,在孤獨癥干預、老年癡呆治理以及睡眠治療、兒童專注力提升等領域,腦機接口相關的技術也正在被大范圍使用。
另有臻泰智能總經理王浩沖對新浪科技透露," 通過腦機接口技術,目前在一些手臂粗大動作控制領域,業界的技術已經能夠達到 90% 以上的準確率。" 在他看來,人類的一切活動、語言和思想都源于大腦,而大腦活動的本質是神經元放電與電信號傳遞,腦機接口就是為這些電信號與外界設備人工搭建通路,以實現信息的直接交換。通過腦機接口技術讓患者建立起與計算機、機械臂等外部設備的溝通交流能力,這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
仍有問題亟需解決,未來 3-5 會有更多成果落地
雖然仍然飽受質疑,也可能面臨著科學倫理、技術安全等方面的問題,但腦機接口相關的技術,也正在醫療等特定領域不斷萌芽生根,并開始走進一部分特殊群體的生活。
" 科學技術從來都是中立的,關鍵還是要看用在什么地方以及什么人去用,這是非常重要的。" 強腦科技資深科學家楊錦陳認為,任何一項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面臨著不合倫理且不被大眾接受的現象,而解決辦法則是——需要建立一個公開透明的交流機制,減少社會大眾對于這一事物的認知壁壘,讓大家一起參與進來討論并共同監督,共同發現并且解決問題。
" 我預計在未來 3-5 年之內,這個行業會有一些更具體的產品和商業化落地成果出現。" 王浩沖表示。楊錦陳則進一步表示," 可能會出現一款類似于移動時代‘ iPhone4 ’那樣的跨時代產品。"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8b78b8e9f09250c218a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