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再也沒有辦法相信真人秀了。"
每次有新綜上線,總有許多觀眾會經歷從期待,到苦等,到追更,再到失望的心路歷程。
多少次,都忍不住捫心自問:"看這玩意,到底圖個啥?"
看大尺度互撕,不如看《動物世界》;看內部斗爭,不如看《甄嬛傳》;看選手剖心掏肺說自己的不容易,不如看成功學紀錄片 ……
尤其最近的許多節目,由里到外都透著股 " 一碗泡面都就不下去 " 的無聊,更別說下飯了。
看綜藝,不就圖一樂嗎?
與其在等待中反復失望,不如 " 夢回 " 七年前的《咱們穿越吧》,看明星們集體穿越。

" 挖到寶了,墻裂推薦 "
丑話說在前頭:就播出前后對比來說,這是一檔 " 翻車 " 十分徹底的節目。
號稱 " 明星大咖云集 ",張國立首次擔任真人秀節目總導演,宋小寶、張涵予、沈騰、金圣柱等明星的 " 處女 " 真人秀 ……
只看這行字,就感覺很奢侈、很高級?
然而實際情況是:畫風很粗獷,眾位 " 大咖 " 的形象,完全看不出有多美好、多高大上。

錄制中處處都透著青澀、不靠譜,嘉賓激動晃出畫面是常有的情況。
節目進行過程中,更是肉眼可見的經費緊張,時常會被觀眾吐槽" 確定不是 PPT 嗎 "。
但就是這樣一檔綜藝,卻一度成為許多觀眾心中的" 國綜天花板 ",直到現在仍念念不忘。


到了第二季分數還水漲船高
它到底有什么魔力?一切,還要從頭說起。
有人說,參加戶外綜藝,最不能相信的就是節目組。
《我們穿越吧》節目組的不靠譜,從騙大家簽賣身契,并稀里糊涂走紅毯開始。

別人家的紅毯,高級大氣,閃光燈咔嚓不停。
這里的紅毯,荒山老林,渺無人煙 ……
一臉懵的明星們,穿著不開空調能捂出一身痱子的禮服面面相覷," 還以為今天來參加你們的婚禮 "。

然而下一秒就換裝穿越到史前時代,為自己的口糧奮斗
于是一開頭觀眾就發現:這幫人往那一站,就把大家的笑穴給點開了。
天生自帶笑點,抖包袱都不用過腦子,每一句都出人意料,游于套路之外。
在這部綜藝里,每個人都是亮點。
這一回,女酋長索吻張涵予,他從拒絕到順從,只需要一個命令。

另一次,布店老板娘為圓少女心不擇手段,聽說張衛健、沈騰要征收店里的布匹,就提出以壁咚為征收要求。
張衛健沒明白什么是壁咚,沈騰親自示范了標準動作:伸手,扭胯,定。

玩世不恭的表情,配上微紅的臉色,意外地讓張衛健看起來透著一絲絲青澀。
到最后沈騰都看不下去了,直接找了匹布 " 一頭撞死 "。


沈騰:我只是錄個節目我有什么錯
彼時的沈騰,還不是那個擅長用 " 眼霜 " 撫平歲月痕跡的精致美人兒。
當所有人都有正常的名字,只有沈騰被冠名了丑字時,那一刻他就放棄了用顏值面對大家,成了聞名遐邇的 " 騰妹 "。

如此稱號,倒也不能說是因為沈騰不能吃苦,而是有對比在眼前,他的隊友黃小蕾。
生吃活蟲、手抓牛蛙、抱著沈騰夠鳥蛋,黃小蕾專業整治沈騰的片段,三天三夜講不完。

夢回古老生猛的野人歲月,一開始,沈騰的內心還是滾燙的。
隊友黃小蕾在沈騰的心中,也一度被稱為是 " 神 " 一樣的女人。

直到他和黃小蕾進行 " 采摘 " 任務,發現一窩 " 蛆 "(面包蟲),倆人的糾葛就此展開。
一個淡定自若,又勇又猛,能泰山崩于前而不動,猛虎嘯于后而不驚;
一個尖叫到破音,彈跳著離開現場也就是一秒鐘的事情。

黃小蕾:風一樣的 " 騰妹兒 "。
區區小場面," 神一般的 " 黃小蕾自然不怕,趕緊張羅沈騰給大伙 " 打包 ":
按照穿越的設定,這些 " 優質蛋白質 ",足夠大家伙飽餐一頓。
只見她就如同貝爺附體,荒野求生,連頭都不掐就把蟲子嚼了下去。

看到這一段,屏幕前所有人的心情,大概都和沈騰一樣兒一樣兒的。

" 我的眼里沒有光了,你們看不到嗎 "
以往,閱遍綜藝無敵手的觀眾,總能預料到一些故事發展走向。
許多綜藝需要走劇本、卡流程,已是公開的秘密,但到了這里大家干脆表示:
別鬧了,這情節別說設計,想都想不出來。
接下來,為了躲避黃小蕾的 " 吃蟲 " 暴擊,沈騰一通賭咒發誓,黃天在上,厚土在下:只要不讓我吃這個,咋都行。

命運的齒輪轟然轉動,沒有人可以猜到它將去向何方。
沈騰也是直到最后才想明白:每一個倉促許下的諾言,都早已被命運標好了價格,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并且還得交點利息。

" 沈騰躲完初一,又躲了十五 "
不久之后,幾次三番違背誓言的沈騰,就迎來了生命中一次難忘的 " 襲擊 ":
在軍事演練中,被偽裝成土塊的馬糞直擊面門。

" 偷奸耍滑 " 的下場 ……
鏡頭前嘉賓們拋去偶像包袱,全情投入。
在游戲環節中,也不存在什么君子游戲,哪怕是親父子,也要明算賬。

賣隊友什么的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一邊哈哈笑,一邊嗷嗷叫。人人都是搞笑擔當,各個都是喜劇奇才。
于一言一行中逗樂觀眾,在意想不到處搞笑,便是觀眾時至今日,仍然愛看這檔節目的根本原因之一。


" 用心做節目,用腳做宣傳 "
真人秀看了那么多年,觀眾們大多 " 掃上一眼 ",就能有自己的判斷。
" 喜歡看真人秀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可以觀察人,觀察人的用心程度。"
為了節目效果和還原程度,穿越各個時代的嘉賓們,簡直不要太拼。
史前時代正式錄制之前,嘉賓們先體驗了一把光腳走在鄉間小路上的感覺。

左手比 6,右手比 7,人人范偉附體,依舊扎腳到哀嚎。

好不容易背著厚重石板找到 " 家 ",才知道 "xx 是我家 " 真的只是一句口號。
舊石器時代隊,家就是個連床都沒有的大石洞,不僅打赤腳,還得在暴力女酋長的指揮下打磨石器。

新石器時代隊,家則是個無限下達命令卻不給你一口水喝的地方。
野雞、蜥蜴、蟒蛇輪番出現;食物、水、火、甚至用的器具,都要自力更生去獲取、制作。

如果說這里的情節難度還算正常,到了戚家軍訓練時,就真是體力上的挑戰。

士兵成一列用肩膀頂住竹筒,時間需持續一炷香,如竹筒掉落則加罰一炷香。
為了最后的勝利,所有人擰成一股繩,這是如今很多真人秀再也看不到的內容。


海陸戰勝恐高成功越過網墻,有腰傷的沈騰咬牙堅持
確實,這不算是一檔完美的節目。
但卻勝在用心程度無可比擬,即使開啟了 hard 模式,所有人也愿拼上一把。

" 溫故知新,時常復習 ",沒有辜負大家的努力,效果確實是達到了。
在 b 站,時常有網友反復品味、討論每一期節目,彈幕之密集,遠不止一個 " 厚 " 字了得。

誰說娛樂就只能是娛樂?娛樂只是一個載體,是最容易讓觀眾接受、并沉浸的載體。
最終指向,還是讓觀眾 " 有所得 "。

《咱們穿越吧》第一季,嘉賓們穿越四次,分別到達史前時代、南宋書院、唐朝驛站和明朝鄭義門。
第二季,則體驗了清朝晉商票號、戚家軍抗倭、蜀山俠義傳以及清明上河圖。
為了客觀還原情境,節目組特意聘請了近 50 位歷史專家顧問,連群演的服裝造型演技,都全員在線。

群演流民,驚慌失措,四散奔逃。
難民老嫗,愁容滿面,哭嘆世道艱難。

乞丐老大說讓親腳,小的絕不含糊
普通人不再是人肉布景,看得觀眾直想給他們封個 " 一分鐘影帝 "。

在歷史背景和人物關系設置上,整個節目也極為用心。
北宋,王安石變法,是年光景,波云詭譎,危機四伏。
社會矛盾如何解決?平民百姓怎樣安身立命?官家權貴又是哪樣的情狀?嘉賓們的 " 穿越之旅 " 就此展開。
沈騰、張衛健,從乞丐幕役成衙門差役,經歷人生 " 大起大落 "。

宋小寶身為炊餅小販,苦讀以求中舉,私塾講學授課,憑真才實學成為訟師;
彼時還是情侶的于小彤、海陸 " 升級 " 成了爹和娘,大小五個孩子圍了過來,進城納稅做買賣、遭富人調戲而鬧上公堂 …

節目以嘉賓們的視角,帶觀眾體驗北宋汴梁的真實圖景,直擊當時的社會矛盾。

湊近細看,一個時代的變革,在嬉笑打鬧間,濃縮于鏡頭中的片段。
走近原始社會,茹毛飲血,體驗祖先生存艱難,感悟生命不易。

艱苦中還不忘創作一首鞋子之歌
與戚繼光共同抗倭,追風逐浪,和寬廣的海洋一樣無窮盡的,是保家衛國的決心。

從 " 無知 " 到 " 融入 ",從輕松搞笑到不由自主的代入,節目漸入佳境。
復刻宋代書院教授的《束脩》《六禮》不夠,又請來《百家講堂》的酈波,主持還原一場 " 黑赤之爭 "。
劇情進展穿插歷史資料,寫實插畫、毛筆書法展示或專家教授講解由點及面。

什么是用心之至?這,不就是了。

" 觀眾什么都知道 "
我們討論了那么多年,到底何為 " 真人秀 "?
是明星大咖們遵循臺本,一言一行都是套路;還是肉眼可見的嘉賓們摸魚擺爛,滿心滿眼都透露著 " 上真人秀好賺錢 "?
" 秀 " 本身的定義,是谷粒草木的開花,引申指 " 事物的精華 "。
對于《咱們穿越吧》而言," 秀 " 是以歷史為魂,幽默為形。取其精華讓觀眾產生代入感,還要考慮其合理性,必要性、可能性。

就像一位觀眾給出的評價——
"與其說這是一檔綜藝節目,不如說這是一部半開放式的寫實電視劇。"


若有人說:影視作品僅僅是娛樂,不等于真實的歷史?
" 戲說以普及真實歷史 ",就是 " 穿梭 " 于歷史長河的人們一直在做的事。

學一門技能,感悟一次人生。誠如宋小寶說,兩年的時間,兩季的穿越,每一次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如果此時再問,多年前的一檔綜藝而已,憑什么就能火到現在?
答案顯而易見:在這世間," 誠摯 " 二字向來最能打動人心。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都喜歡看 " 真人秀 " 綜藝。
被其中富有見識和力量的瞬間打動過,也曾因其發起過關于人生況味的更多想象。
可時過境遷,大家都變得太 " 聰明 " 了,太明白怎么登上熱搜,如何拿上漂亮的流量數據。
反而忽略了最最基礎的問題。

一切的關鍵或許在于:沒有人需要一本重炒明星大咖 " 日常糊弄 " 殘羹冷炙的菜譜。
當陳詞濫調不可避免地讓人興味索然,誠摯對待才是化腐朽為神奇的利器。
真誠的 " 一絲不茍 ",永遠比自作聰明的 " 旁門左道 " 好用;尊重觀眾,用心做節目,也永遠比鄙薄誠意,轉投流量密碼懷抱強太多。
懷舊,不是說 " 舊的就一定很好 ",而是新的似乎已經把很多東西都丟掉了。
其實觀眾什么都知道的。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e50c78e9f097e39360b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