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 DNA 制成的馬達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汽車、鉆頭還是自動咖啡研磨機,都需要馬達來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
在更微小的尺度上,比如在活細胞中,也存在一系列天然的能執行重要任務的分子馬達,從擺動細菌的鞭毛,到可儲存和轉移能量的三磷酸腺苷(ATP)分子。天然分子馬達必不可少,但要在這種尺度上復制出具有和天然分子馬達功能相近的馬達,卻是件十分困難的事。
現在,在一項于近期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研究中,一組物理學家就利用 DNA 折紙技術,制造出了首個由 DNA 鏈構建的納米級電動馬達。這并非第一個納米級的 DNA 馬達,但它是首個可真正執行可測量的機械工作的納米級分子旋轉馬達。

通過 DNA 折紙技術,用 DNA 鏈構成的馬達。(圖 /A-K. Pumm et al./Nature)
布朗棘輪機制
在活細胞中,細胞質里的分子和其他粒子會遵循布朗運動,以一種隨機的方式不間斷地運動。通常,當粒子碰撞在一起時,它們可以相互傳遞能量。細胞里生物機器也會因為布朗運動而不斷受到沖擊。
活細胞中充滿了分子機器,其中就包括我們前面提到的分子旋轉馬達。這些分子馬達通常遵循棘輪機制,這類似于發條裝置中的齒輪——只允許向一個方向轉動,不能向另一個方向轉動。
要使分子機制的運動具有方向性,首先必須克服在溶液中的隨機熱力。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希望用 DNA 設計出一種通過布朗運動來驅動的馬達——就像在活細胞中發現的那些基于蛋白質的分子機器一樣。
用 DNA 折紙技術構建微型馬達
現在,研究人員利用DNA 折紙技術,實現了這一想法。
DNA 折紙是一種由Paul Rothemund在 2006 年首次提出的技術,它涉及到使用短的 DNA 鏈折疊成復雜的有著特殊形狀的二維或三維結構。自被提出以來,這項技術已經成了在納米級尺度上構建結構的一種標準工具。
在新研究中,利用 DNA 折紙技術,研究人員設計和制作了一個高 40 納米、寬 30 納米的基座;在基座上,他們固定了一個邊長為 60 納米、厚度為 13 納米的等邊三角形平臺;此外,他們還制作了一個總長 500 納米的轉子(或者說旋轉臂)。

馬達的組裝步驟示意圖。(圖 /Nature)
為了制造出棘輪效應,研究人員為三角形平臺設計了一個凸起,這個凸起可以充當一個 " 棘輪障礙 ",使旋轉臂的旋轉更加困難。若要通過障礙并旋轉起來,旋轉臂必須向上彎曲一點。由布朗運動所提供的動量,通常能使旋轉臂克服這個障礙并旋轉起來。

左:顯微鏡下能夠觀察到的馬達裝置示意圖。右:兩個鉑電極浸入溶液中,并連接到一個函數發生器上,產生方波交流電。(圖 /Nature)
在沒有任何能量供應的情況下,旋轉臂會在周圍溶液分子的隨機碰撞的驅動下,隨機地朝著某一個方向運動。為了應對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在裝置中加入了兩個電極,并向電極施加了交變電場。通過控制電場的方向,以及控制交流電壓的頻率和振幅,他們可以控制旋轉臂的旋轉速度和方向,從而實現旋轉臂朝著一個方向的連續旋轉。
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通過將三個 DNA 折紙結構固定在一個玻璃表面上,研究人員將一個被動式的設備變成了真正的由電力驅動的馬達,成功地構建了遵循 " 布朗棘輪 " 機制的旋轉。在這種機制下,旋轉臂的旋轉會傾向于向想要的方向轉動,而與其相反的方向的轉動會遭到阻止。
這是首個由 DNA 制成的納米級電動馬達,它標志著 DNA 納米技術的又一進步。它的實現證明了用 DNA 就可以制造出一個由多個部件組成的馬達。這臺納米級馬達具有前所未有的機械性能,甚至可以與細胞中的分子機械相媲美。
它每秒所產生的能量比兩個 ATP 分子分裂時所釋放的能量還要多,它實現了自我組裝,能夠將電能轉化為動能,它不僅具有開關,而且其旋轉速度和旋轉方向都可以被人為控制 …… 而如此復雜且功能齊全的結構,完全是通過 DNA 折紙折疊實現的。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e947c8e9f096e0429ba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