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機哥在外網上圍觀了一場關于手機圈的小撕逼。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在推特上有一位博主說:「小米說的 1 英寸傳感器是騙人的嗎?」

里面引用了一張某視頻博主用游標卡尺測量小米 12S Ultra 上 IMX989 傳感器的截圖。
這塊傳感器的黑色區域對角線尺寸顯示為0.6770 英寸。
離一英寸還是差了不少。
可是在發布會里,雷軍明明說的是「1 英寸」:

上手一測變成這樣,有沒有搞錯?
So,小米到底有沒有騙人?機哥今天就想來聊聊這個話題。
這要從手機影像傳感器的尺寸,是怎么定義的開始說起。
機友們有木有想過,影像傳感器,為什么都是用英寸來命名的?
因為最早的攝像管相機最常用的攝像管外徑尺寸,是 1 英寸。

在那時,一英寸攝像管里面負責接收光線的「靶面尺寸」,對角線長度為 16mm。而這個靶面區域的比例為 4:3。
在靶面之外,還有一層玻璃管,算上玻璃管的厚度,剛好是一英寸。

在用現代傳感器替換攝像管的時候,沿用了最常用的「1 英寸」這個尺寸,作為基準單位。
所以準確地說,傳感器尺寸上標注的數字,應該叫「1 英寸攝像管等效尺寸」。
即:成像區域對角線長度 16mm,比例為 4:3,寬約 13.1mm、高約 9.8mm。

視頻截圖里這位博主測到的 0.6770 英寸的對角線尺寸(約合 17mm)算上誤差,也和這個定義相符。

小米 12S Ultra 里面這塊「1 英寸」的 IMX989 傳感器,確實是等效 1 英寸攝像管。
如果要比較嚴謹地說,一般會用 1 inch type (1 英寸型)傳感器。

看到這里,應該就能明白,手機傳感器們的「1 英寸」是一個型號的代稱,而不是實際尺寸。
這個標準沿用了好幾十年,在各個廠商不斷地「商業實踐」里,外面的那個圈,就逐漸被省略掉了。
直接標注傳感器區域對角線的這種用法,也越來越常見。
影像領域的的尺寸標準混亂、N 年不更新的問題困擾了很多人。
機哥之前和大家聊過的顯示器、屏幕尺寸也是如此。
現在也有人開始呼吁更改命名方式,用更嚴謹且不會造成誤解的方式來:

比如說,將 1 英寸(型)傳感器,改稱為 1 型(12.7x9.5mm)傳感器。
降低溝通和理解的成本。
機哥只想說,干得漂亮,搞快點!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bdeff8e9f09570370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