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多地氣溫高達 40 ℃。對此,大家紛紛叫苦不迭:
40 ℃的江浙滬,已經變成了工折戶。
唐僧當年取經肯定沒路過杭州,不然這火焰山他指定過不去。

近乎變態的高溫下,空調電扇成了大家續命的必備物資:
離開冷氣,身體受不了;在家吹空調,錢包受不了。
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不過關了空調可以試試。
高溫也造成了一些啼笑皆非的狀況:" 小心地滑 " 變成了 " 小心地,滑 ~"

圖片來源 @江眠
甚至有人在上班的路上被熱掉了鞋底??

圖片來源 @發光狗狗
最高氣溫超過 37 ℃時,氣象部門將發布高溫紅色預警,提示大家盡量減少戶外活動時間,謹防中暑。
但聰明的你或許會發現,高溫不僅會造成身體上的中暑,我們的情緒也極其容易 " 中暑 ":氣溫升高,空氣濕度增大,人們會變得躁動不安、與人發生矛盾沖突的幾率大大增加;又或是情緒低落、提不起興致,也難以集中注意力、高效快速地完成工作。
研究表明,正常人群中約有 16% 的人會在夏季發生" 情緒中暑 ",尤其當氣溫超過 35 ℃、濕度高于 80%、日照時間超過 12 小時," 情緒中暑 " 的比例會急劇上升。

圖片來源 pexels
我的情緒怎么了?
" 情緒中暑 " 最常見的表現為攻擊性增強:動不動就覺得心情煩躁,壓不下火," 一點就著 ",尤其容易在排隊或交通堵塞時與人發生口角甚至肢體上的沖突。
又或是莫名其妙的情緒低落:原本活潑、積極向上的人可能突然 " 變蔫兒 ",喪失了對事物原有的興趣,與人溝通交流的欲望也大幅減低,做事提不起精神。
" 情緒中暑 " 的另一個常見癥狀就是茶飯不思,夜不能寐:一到夏天,大家就會因為天氣炎熱而食欲不振,又或是白天疲倦無力卻在夜晚難以入眠,對周圍環境的細小噪音往往也變得更加敏感。

到底是啥原因導致的 " 情緒中暑 "?
溫度升高,人體新陳代謝加快,腦部能量消耗自然也有所增加。
大腦是整個人體的指揮部,當腦部血運不足以支持大腦的高速油耗時,下丘腦情緒調節中樞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出現 " 情緒中暑 " 的各種表現。
電解質紊亂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夏季高溫,出汗量成倍增加,而食欲不振又使得汗液排出的水和電解質難以得到及時、足量的補充, " 只出不進 " 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進而影響腦部神經活動,出現情緒異常。
對此網友戲稱:今夏,我為自己帶鹽。

圖片來源 pexels
真的 " 情緒中暑 " 了該咋辦?
莫方,妙招在手,分分鐘搞定 " 情緒中暑 "。
1. 降低環境溫度
高溫是導致情緒中暑的直接原因。由此入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個涼快地兒呆著,使自己更多時間處于適宜溫度的環境中。
避免一天中最熱的正午時分出行,如有需要,盡量選擇溫度相對較低的晨間或晚間外出;乘坐地鐵等降溫措施完備的交通工具;穿淺色、吸濕排汗效果好的衣褲,確保身體最佳散熱;做好防曬,避免陽光直射造成體表溫度過高。

2. 清淡飲食、規律作息
秋冬吃好要 " 貼膘 ",夏季則要給身體減減負:清淡飲食,營養均衡,避免油膩。多喝水有助于保持體內電解質平衡,也可加入金銀花、苦蕎茶等進行沖泡,清熱解毒。
務必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別熬夜。一時熬夜一時爽,一直熬夜火葬場。

圖片來源 pexels
3. 調整心理
" 情緒中暑 " 說到底還是一種情緒紊亂。工作和生活長期處于壓力狀態的朋友,時不時給自己一個放松的機會,適當宣泄壓力,防止日積月累下的突然爆發。
性格內向,不善溝通表達的朋友,遇到煩心事多敞開心扉,和自己親近的人溝通,疏導負面情緒,就像天熱要常吹吹風,別把自己悶壞了。
平日里情緒波動較大的朋友,多聽聽舒緩的音樂,睡前進行冥想和放松,有助于獲得心靈的平靜。
正所謂 " 心靜自然涼 ",當我們能很好地調節自己的內心狀態,外部的高溫自然也搞不出什么幺蛾子了。

圖片來源 pexels
今天你被烤到幾成熟?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積極防暑,放松心態。祝我們都能擁有一個炙熱卻愉快的夏日。

話說,后天就是立秋啦,涼爽的秋天離我們不遠了。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d347e8e9f0973e761e3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