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彈 " 足足飛了兩個月。
這兩個月里,捧起過榮譽,炒熱過話題,燃起了期待。
也曾陷入流言、爭議、中傷。
Sir 終于等到今天。
一切煙消云散,那么,作品說話——
分手的決心

韓國導演樸贊郁憑借它摘下戛納最佳導演。
湯唯,也一度被認為是本屆影后有力競爭者。
吊足了國內影迷的胃口。
昨天電影終于上線流媒體平臺,豆瓣如今已涌入 7000+ 打分,評分 7.9。
Sir 也馬上熬夜看完。
此前話題多集中在演員——
樸贊郁啟用御用編劇鄭瑞景(曾合作過《小姐》《親切的金子》《蝙蝠》《機器人之戀》等作品),幾乎是為湯唯和樸海日量身定做劇本。
他要湯唯的,野性,和神秘。
他要樸海日的,收斂,和陰郁。
然而,看完片后。
Sir 認為更值得玩味的是故事,或者說,講故事的方法。
不得不說韓國電影又為我們上了一課。
一部片踩中三種國內常見的類型,卻講出了獨具個人色彩的新意。
它的好不僅僅在于挑對演員。
更在于,它同時是高級的分手故事,現實故事,以及女性故事。
01
" 分手的決心 "。
重點不在 " 分手 ",在 " 決心 "。
這是一個不想分手的故事。
所以電影始終猶疑在一個曖昧的情感區間。
你很難以簡單的 " 愛或不愛 " 去分析男女主的情愫。
Sir 可以舉個例子。
一個流傳于互聯網的黑色小故事:
母女三人,母親死了,姐妹倆參加葬禮
妹妹在葬禮遇見一個英俊的遠房親戚,一見傾心
但葬禮后男孩就不見了,妹妹怎么找也找不到
過了一個月,妹妹把姐姐殺了
為什么?
答案是,妹妹想通過再辦一次葬禮的方式,見到那個男人。
匪夷所思?
《分手》的故事便大致如此。
一天,刑警海俊(樸海日 飾)在山腳下發現一具尸體,中年男人奇都秀。

死者有一名中國籍的妻子,年輕,漂亮,名叫瑞萊(湯唯 飾)。
當妻子來認尸時。
她并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悲傷,反而很鎮定,甚至在笑。
警察調查發現,瑞萊常年受到丈夫的家暴。
甚至,丈夫將她視為私有物一般,在女人下腹的隱私部位也紋下了自己的名字。


女人有極大的殺人動機。
可,擔任老年人護工的她,在丈夫被害那一天有著完美的不在場證據。

兇手是不是她?
破案追兇的過程中,海俊漸漸愛上了這個寡婦。
他甚至忘記了作為丈夫和警察的責任,眼神越發無法從瑞萊的身上挪開。

海俊與瑞萊所產生的 " 某種 " 愛情,激烈,卻不長久。
13 個月后,海俊與妻子搬到了另一座濱海小鎮,在這里,他再次接到一樁難得的兇殺案。
而死者,又是瑞萊的新任丈夫。
動機是什么?
瑞萊很坦然:" 要跟你當面說話,至少要有一件殺人案件。"


這次,兇手一定是她了吧。
不劇透。
可縱觀樸贊郁曾經的作品,《老男孩》《親切的金子》《小姐》…… 哪一個不是帶著反轉反轉再反轉的跌宕起伏。
而且這些故事里有一個共同點:
沖突以外的人性留白。
比如《我要復仇》,一個殘忍又崎嶇的復仇故事,東勁找到害女兒溺亡的 " 間接 " 兇手,從一個老實人,到最后殘忍殺人,并肢解了尸體 ......
可華彩并不在案件本身。
而是,盛怒之下的人性流露。
當東勁在河里顫抖著,問兇手 " 你知道我為什么要殺你 " 時,絕望、懊悔的眼神。
復仇的匕首,化成語言扎向了他自己。

《分手》也類似。
樸贊郁依舊在用一個夸張的戲劇作為引子。
讓一個警察與一個用 " 兇案 " 才能見到心上人的女人,相愛,分手。
抓馬的故事之下,再深挖,才能看出隱藏在這層情欲流動中的微妙。
幾個細節。
瑞萊被海俊傳喚到警局做筆錄,轉眼已經到晚飯時間。
男方點的外賣,是妻子不喜歡吃的壽司。
吃完,二人沉默著整理起飯桌。
鏡頭并沒直接給兩個人臉上的表情。
卻給了兩雙井然有序的手。
兩人共同清理著 " 偷吃 " 之后的痕跡,心照不宣,不言而喻。

默契,是越界的前奏。
接下來還有一組對照,同樣是雙手。
海俊與妻子,每周一次的 " 例行公事 ",海俊的走神,和妻子壓在胳膊上的麻痹感。
讓這兩雙手看起來早已不在同一平面。


當然這并不只是一次簡單的出軌狗血片。
從一雙手的同頻。
到兩顆心的親近。
中間,還要跨過山和大海。
02
樸贊郁把這段感情里的起伏、障礙、甚至現實的困境,通通藏在了畫面里。
少即是多。
無聲勝有聲。
比如,表現人物之間奇妙又詭異的命運。
電影便多次運用蒙太奇式的轉場。
削弱空間感,打破劇情之間的壁壘。

比如,表現案件中的疑點。
一個普通的正反打,只需要把鏡頭傾斜一點。
提醒你——
尸體,臨死前在 " 看 " 什么?


而在所有鏡頭語言中,運用得最多的。
是監視。
影片中出現了大量的 " 眼睛 "。
被害人的眼睛。
佛祖的眼睛。
魚的眼睛。



都在窺探。
眼睛代替了鏡頭,以第三者視角,在警察和嫌疑人,男人和女人之間,拉出另外一個窗口。
展示了一場關于 " 愛 " 的圍獵游戲。
海俊監視著瑞萊,因為她有殺人嫌疑。
可這種監視并不純粹。
下一秒,他就 " 走 " 進她工作的房間里。

由主觀鏡頭轉為第三視角,并讓海俊直視銀幕,將觀眾帶入他的大腦內。
直觀地讓觀眾看見他對瑞萊幻想。
觀眾看著海俊,是如何一步步 " 愛上 " 瑞萊,走進她的溫柔陷阱里的。

他模仿她的生活,模仿她喝的酒,她用的筆,把自己代入了她的生活。
警察牢固的職業使命,出現了一些動搖。
再后來,不知不覺。
在瑞萊的眼中。
望遠鏡的監視,成了有情人的纏綿和流連。

如果說,這時海俊對瑞萊的感情,還帶有一絲獵人捕獵的玩味。
那么,佛祖眼睛下。
愛意變得正大光明。
在這里,瑞萊和海俊完成了第一次約會,兩人親昵地為對方擦護手霜涂唇膏,獵人和獵物完全站在了一起。
但,別忘了。
在這里海俊還說了一句話:
" 那雙眼睛最后看到的犯人,我承諾一定會抓拿歸案 "。


佛祖面前,我承認愛,但是。
仍有底線。
這時的海俊自信和自負都達到了最頂點——
自認案子破了,也成功得到了喜歡女人的心。
女主就是被動的?
不。
女主眼中也出現了第一視角:

這樣的場景,搭配女主的表情。
像不像饒有興致地圍觀獵物撕咬的獵人?

Sir 不是憑空猜測。
影片剛開始,女主的意圖就很明顯——
她喂養的流浪貓給自己送來了咬死的鴿子作為禮物,可是瑞萊卻說:
" 那個刑警,去把他的心拿來給我。"

是愛意的自然流露?
還是以愛為名脫罪的手段?
也許兩者都有。
而且,兩者都不是她能自由選擇的。
瑞萊是個缺愛的女人,影片兩次出現的電視畫面,里面的女性都處于被傷害亟待拯救的狀態,而瑞萊的反應:" 真狠毒 "。
那是被家暴的她,在異鄉漂泊的她。
忍無可忍后的孤注一擲。
然后,彬彬有禮,溫和謙讓的海俊出現了。
她看了一眼他的無名指,一枚戒指。
作為 " 愛 " 的獵物,海俊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作為自己命運的救星,海俊是目前唯一的選擇。

故事至此才露出真容——
這不是什么警與匪,男與女,好人與壞人的貓鼠游戲。
它是關于一個女人,如何被家庭,被現實,被命運,甚至被愛情,一步步推向深淵的故事。
03
片中有兩句最關鍵的臺詞。
第一句,將整部電影,和所有角色,劃分成兩個陣營。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
如果粗暴地區分:
電影前半段是 " 山 ",是城市里高低起伏的樓梯、屋頂,以及封閉穩固的男性視角。
電影后半段,則是 " 海 ",是永遠潮濕的沿海小城,是夢里的水母,是埋葬秘密的大海。
而電影中的男人多是 " 仁 " 者。
第一任丈夫幫助女主留在韓國,卻攀山而死;第二任丈夫搬到沿海半山別墅,實為躲債。
他們維系的是一座假仁假義的大山。
男主比較特殊。
他的名字有 " 海 ",卻夾在山與海之間。
因為得知第一個案件是瑞萊所為之后,他說過這樣的話:
" 我作為一個刑警,竟然對一個女人神魂顛倒,以至于到了現在已經完全崩潰。"
緊繃的外表下。
愛的無理,和職業的講理,鬧作一團。
他努力維系著仁義,對真相窮追不舍,為女主毀掉關鍵殺人證據,可最終都抵不過對女主的愛情。
這也引出第二句關鍵臺詞:
" 手機扔到大海里,越深越好,不要讓人找到。"
這是男主對女主說的原話。
而女主卻認為,他在說 " 愛我 "。
怎么這么傻呢?
錯了。
女主才是那個真正的 " 智者 "。
她的手機殼,是海浪;她家的壁紙,是海浪;她自己都說過,自己喜歡海。


可這一切都不是她選擇的。
她知道海俊不可能說出那句 " 我愛你 "。
因為習慣了不配擁有愛,她才被逼著從蛛絲馬跡里,尋找愛,證明愛,確認愛。
所以當男主前半段在為兇手發愁時。
她的所有誘惑、挑逗、偽裝,不過都是前半輩子積累下來的生存智慧。
哪怕她最終失敗了。
也依然沒有放棄。
為自己舉行一場 " 葬禮 ",讓自己成為海俊永遠的 " 未結之案 "。
最后一個鏡頭,樸贊郁用了一個從仰角到俯拍的過程。
在海俊腳下,是 " 海 " 的凝視,背后," 海 " 的包容。
被留下來的人。
不過是再次進入一座愛的牢籠。

04
最后 Sir 還想聊聊湯唯。
自 2019 年《吹哨人》后,再度歸回銀幕。
一個愛得堅決,溫柔冷艷,癡情狠毒,又讓人不忍苛責的女性。
許多影迷羨慕這 " 別人家的湯唯 "。
的確。
樸贊郁在電影里為她花了許多心思。
最明顯的,造型。
為了表現湯唯角色的神秘感,善變性,導演直接把她在電影里扮成 " 變色龍 "。
幾乎每一場戲,服裝都不同,發型換了至少三次。
此外,所有鏡頭又是內斂的。
湯唯是挑人挑戲的——
唯有遇上真正懂她的導演,也只有在他們的鏡頭下,方能展現獨特魅力。
比如本片的導演樸贊郁,比如讓湯唯嶄露頭角的李安,以及最終以《晚秋》助湯唯重回影壇,并抱得美人歸的金泰勇。
瑞萊、蕭紅、安娜、王佳芝,這些形象都有共同點:
沒有激烈的大開大合。
勁兒都藏在骨子里。
但在技巧之外。
更多的羨慕,來自國內女性角色長期趨于扁平。
瑞萊是一個怎樣的角色?
戀愛時溫柔活潑俏皮,認清現實后果斷堅決;照顧獨居老人,細心體貼;謀殺丈夫,精心策劃滴水不漏。
作假被張海俊揭穿,恃愛行兇坦白罪行;為了逃罪,又本能地栽贓警察自我保護。
缺乏安全感,向往愛情,但又執著于追求無果的愛情。
最終,在終究無法實現的愛情美夢面前,她走進了海里,回到了原本屬于自己的地方——
面色平和,但胸腔里都是火焰般從未熄滅的對愛與歸宿的渴求。
敏感脆弱,強悍決絕。
身負罪惡,卻讓觀眾心疼。
始終迷離,捉摸不透。
在樸贊郁手下,湯唯有著霧一樣的 " 朦朧感 " ——
短發的湯唯不甘欺凌,是濃烈的紅;
正邪較量,以身誘惑,是不確定的黃;
走向大海,風平浪靜,是藍。



是精心謀劃殺死丈夫的兇手,也是楚楚動人無枝可依的單身女性。
一體多面,性感狡黠。
所以。
該追問的,不是為什么我們只有這一個湯唯。
而是。
為什么我們只能看到一種女人,一種人設,一種故事。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小田不讓切 藝謀不 emo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3d65b8e9f09662969a8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