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 2332 字,預計閱讀時間約為 5 分鐘
咕嘟。
啊,好疼!
扁桃體發炎起來真是要命,咽個口水都這么疼。這樣的場景相信不少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都遇到過,有些人甚至還生起過把扁桃體割掉的想法。

扁桃體發炎真難受
圖片來源:everydayhealth.com
那么,問題就來了,經常發炎的扁桃體有什么作用?把扁桃體割了對身體有影響嗎?
兒時的免疫屏障,長大后已不再那么重要
想要回答這些問題,咱們就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扁桃體。
在人們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匯處,通俗點說就是舌根附近的位置,有著好幾團淋巴組織團塊,就像此起彼伏的粉紅色山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扁桃體。
大家平時照鏡子容易觀察到的其實是腭扁桃體 ( palatine tonsil ) ,腭扁桃體有一對,它們對稱分布在咽部的兩側,這也是大家通常所說的 " 扁桃體 "。除此之外,咱們還有咽扁桃體(pharyngeal tonsils)、舌扁桃體 ( lingual tonsils ) 和咽鼓管扁桃體 ( tubal tonsils ) ,咽扁桃體靠近鼻子和耳朵,舌扁桃體則位于舌根處,它們和腭扁桃體以及其他一些淋巴組織一起構成了咽淋巴環。

咽淋巴環
圖片來源:uptodate.com
看到這,大家也猜到了扁桃體的作用,作為淋巴組織,扁桃體發揮著重要的免疫作用。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扁桃體是抵御病原體進入人體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咽淋巴環就像一個安檢門,無論是我們呼吸的空氣,還是吃進的食物,都要經過這道安檢門,通過免疫細胞的檢查,才會進入人體。
在我們還小的時候,這樣一道防線和屏障十分重要,因為這時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還沒有完全建立,在不斷成長接觸這個陌生世界的過程中,扁桃體就是守護我們長大的免疫衛士。但隨著咱們身體免疫系統功能的完善,扁桃體起到的免疫作用就變得不再起眼,對于成年人來說,扁桃體并不是不可或缺的。
事實上,扁桃體自己可能也 " 意識 " 到了這一點,在我們最需要它們的時候,扁桃體的淋巴結會增生讓扁桃體更發達以更好地行使免疫功能。在正常情況下,扁桃體發達的程度一般不足以引起扁桃體過度肥大,并且隨著我們年齡的增大,扁桃體的作用變得不再重要后,扁桃體就會開始萎縮變小。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在一些時候,這些 " 免疫衛士 " 也會讓我們感到困擾,以至于生出想要徹底 " 擺脫 " 它們的念頭。
啊,扁桃體又發炎了,好想割掉
雖然在我們成年以后,扁桃體的用處已然不大,但它們還是會經常出來刷一刷存在感,時不時發個炎讓大家記住自己的存在。
大家一起來唱一句:啊 ~ 扁桃體發炎是會呼吸的痛 ~

健康的扁桃體和發炎的扁桃體
圖片來源:rh.gatech.edu
其實,扁桃體他也不是故意的,前面咱們也提到了,扁桃體 " 地貌復雜 ",這樣的構造確實有好處。大家可以類比小腸," 千溝萬壑 " 可以增大小腸的內表面積,以此來增加對養分的吸收效率。對于扁桃體而言,也是如此,復雜的結構可以部署更多的免疫細胞,提高排查病原體的效率。但與此同時,這些丘壑也容易藏污納垢,造成不良影響。舉個例子,遺留的食物殘渣就可能讓細菌滋生,形成扁桃體結石。扁桃體結石的味道別提有多么 " 酸爽 "!

扁桃體結石
圖片來源:livescience.com
如果再嚴重一些,當我們因為過度疲勞等原因,身體免疫力下降時,藏污納垢的扁桃體還會因為細菌感染等原因導致發炎,讓大家飽受煎熬。
這時候,切除扁桃體就成為了一些人的無奈之舉,畢竟用處不大,就像雞肋一樣,不如割了一了百了。在網上搜索相關內容,我們就會發現一些成年人,甚至是小孩,因為苦于頻繁發作的扁桃體發炎,選擇了一勞永逸的做法。
但總的來說,扁桃體能不切還是不要隨便切,對于兒童來說,扁桃體是一道重要的免疫屏障;對于成人來說,扁桃體雖然對于病原體的 " 武力值 " 很低,但是還是能起到一定的預警作用,讓免疫系統知道有病原體入侵了。
那么,什么時候才應該考慮扁桃體的切除呢?
一個主要的考慮指標就是每年扁桃體發炎的次數。在一年內頻繁發作超過 7 次以上的,或者連續三年,每年都要發炎個 3-4 次以上的朋友們就要去問問醫生,需不需要割掉扁桃體了。
另一個重要的指標則是扁桃體是不是過度肥大,以至于影響到正常的呼吸、睡眠和飲食。大家可能不能腦補這個場景,其實,扁桃體肥大起來,也是十分恐怖的。大家看看下面這位扁桃體肥大的患者,這么大的扁桃體,基本上把咽部都堵住了,這該有多影響生活啊。
但說歸說,大家自己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后,還是應該到醫院去看看,畢竟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謹遵醫囑才是最靠譜的選項。
" 殘余器官 " 也很重要
不過,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扁桃體真的是人類演化過程中的 " 殘余器官 " 嗎?
其實不僅是扁桃體切除術,當前有許多手術都涉及切除一些身體 " 多余 " 的部位,比如闌尾、膽囊,甚至子宮 ( 在生育年齡以后 ) 。我們有著許多正當的理由去進行這些切除手術,并且許多患者在切除這些器官后,依舊可以過得很好。
但我們也聽過這樣一句話:存在很多時候就意味著合理,這些過去在人們眼中看似多余的器官,其實并非毫無用處。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扁桃體在我們兒時具有很重要的免疫作用,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扁桃體的影響或許不僅限于此。科學家們對一百二十萬名切除或保留了扁桃體的丹麥兒童進行了 10-30 年的隨訪調查,發現 5% 在 9 歲之前切除了扁桃體的兒童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是一般人的 2-3 倍,同時,這些沒有扁桃體的孩子們也更容易過敏和患上哮喘等疾病。或許扁桃體在我們小時候發揮免疫作用以外,對免疫系統還有持久性的影響。
闌尾和扁桃體類似,也有著人們意想不到的作用。2007 年的一項研究指出,當腸道菌群失調時,闌尾作為益生菌的安全屋,可以對腸道的菌群進行補充。四年后的另外一項研究支持了這一說法,切除了闌尾的患者感染梭狀芽胞桿菌的概率是普通人的兩倍多,因為腸道缺乏有益菌來對抗有害細菌的快速繁殖。
看來,割或不割,才不是挨一刀那么簡單啊!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02dee58e9f0965d54bb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