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幾個婚姻恐怖故事,派爺真的要氣炸了!
第一則。
某女士與丈夫離婚了。
一天,她刷著抖音吃著瓜,怎么也不敢想,吃瓜吃到了自己頭上。
她的前夫自爆,曾追求一位空姐,花費近 100 萬元。
那時,兩人還未離婚。

第二則。
某男士,突然收到妻子的離婚請求。
她自爆在外面有男人了,而且誠意滿滿,說只要能離婚,可以提供 " 陪睡服務 "。

奇不奇怪?
夫妻間天經地義的事情,被用作交易籌碼。
經父母提醒,這位男士去做了親子鑒定。
不查不知道,小女兒跟他沒有血緣關系。
再后來,雙方在電話中溝通確認,大兒子也不是他親生的!

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
以上事件并非狗血劇炸流量的噱頭,而是血淋淋的現實。
曾經的枕邊人、最親愛的人,為何會成敵人?
如果遇到了這么棘手的難題,又該如何處理?
《親愛的敵人》

《親愛的敵人》來頭不小。
導演肖姝,著名沙雕普法節目《守護解放西》三季的總導演。
要說熱度與口碑,戰績驚人。

這一次,她聚焦的內容更具現實性,從婚姻家事律師的視角,切入到婚姻、家庭內部的千瘡百孔,展現情感里的焦慮、猜忌、背叛……
它值得細看的原因是:這些瑣碎與傷害就發生在你我生活的周圍。
它會教給你,在面對情感困境時,如何最大限度地止損。
有個案子是這樣。
妻子姜女士(化名)不能生育,什么方法都試過了,包括兩次試管嬰兒手術。
幾番失敗后,丈夫提出協議離婚。
在 " 情 " 上遺憾,在 " 理 " 上也不好指摘,姜女士無奈同意。

但就在離婚冷靜期的最后一天(2021 年 8 月 2 號),姜女士發現,丈夫劉某竟然帶著一個女大學生出現在婦幼保健院的婦產科。
做的是流產手術。
而且,這是第二次。

后來,姜女士與朋友經過調查發現,丈夫早就帶著女大學生同居了。
住的正是她與丈夫曾經耗費心力裝修的新房。
還有事實細節:大學生懷上第二個孩子時,姜女士正在做手術。
這還不是最慘的。
他們在離婚前,丈夫就與大學生父母見了面,訂了婚,還給了 15 萬元的定金。

這一切的一切,姜女士統統被蒙在鼓里。
她想要的是尊嚴。
該怎么辦?
尋找丈夫,認清對方態度。
到了之前的家里,她遭遇了重重打擊。
親眼看到感情背叛的證據。

丈夫態度消極,毫無悔改之意。
姜女士再三誠懇相邀商談,丈夫全部拒絕,還出口成臟。
民事律師非常專業,棒打渣男直戳死穴。
他帶女大學生做流產手術,簽署的身份全是丈夫,這足以證明他們是不正當男女關系。

律師給姜女士的建議是:先當面溝通,再用法律武器。

丈夫有多慫呢?
家也不敢回了,就瑟縮在門口,不敢面對。

無奈之下,姜女士只好將丈夫告上法庭。
正義如約降臨。

派爺想說的第二個案件也關于出軌,涉及婚內共同財產。
但它的操作難度更大。
沈光(化名)在婚內追求空姐,從戀愛到相處,快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
為了表示誠意與愛意,他不惜豪擲百萬。

但可笑的是,空姐玩了一招空手套白狼。
轉賬默默點了,禮物默默收了,接著,她也出軌,跟別人風流快活。
牛肉面,雙人餐
有女的頭發,也有男的頭發

沈光知道自己被 " 騙婚 ",惱怒不已,在抖音大肆曝光空姐的丑惡行徑,并想要回 100 萬。
(不得不說,狗男女窩里斗,都有 " 我罵我自己 " 的 feel)
這個丑聞,一度登上抖音熱搜榜 Top1。
前妻邵女士后知后覺,丈夫出個軌揮金如土,用的卻是婚內財產。
于是將前夫、空姐告上法庭。

這個案子的棘手之處是取證。
要證明那那些是婚內財產,必須要作為被告人的前夫哥沈光提供各種轉賬證據。
民事律師出面談判,分三步走。
一、法律概念輸出。
說明沈光用的錢屬于婚內財產。
二、情感攻勢。
聲討空姐的負心寡義。
三、親情化解。
把錢要回來,用作孩子的教育金。


但,要想打贏要有難點:法院認定的證據必須是原件。
也就說是,律師要勸導沈光出庭作證。
幾處耐人尋味的細節。
沈光答應出庭,全是為了孩子。
錢追回來要當教育金,且要設置共管賬戶,兩人都同意才可使用資產。

沈光答應出庭,空姐羞于拋頭露面,她提交的證據全由沈光代為確認。
但讓他無語的是,她花 10 塊錢買豆漿,都要認定是戀愛支出。

你看。
在現實中的案件,要比電視劇的情節還要狗血,但梳理起來也并不復雜。
真正難以看清、難以把握的,是沉浮于欲望之中的人心。
一個父親,為了錢,可以防備曾經最親密的人。
一個女人,為了錢,可以委身設下情感騙局。
人與人的關系脆弱時是如此不堪一擊。
很多人在婚姻中,還面臨著更加慘痛的對待。
湯女士(化名)的丈夫周某(化名)是個暴力狂,一言不合就對妻子拳腳相向。
家暴,出現在離婚案件中的概率很大。
但,因為家暴難以取證,也導致很多人想離婚而不能。
湯女士正是受苦之人。


周某的行為惡劣到什么程度?
即使律師在場,周某也會大聲叱罵,甚至暴力相加,孩子嚎啕大哭他絲毫不管。

只要湯女士談離婚,周某就要強勢趕人:" 你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在這個案子中,律師從兩方面著手——
一是法。
她找到湯女士的家人,動用各種方法,尋找周某家暴的證據,并做成了證據鏈。
二是情。
周某雖然性情乖張,情緒難控,不過,他對女兒懷著真切的愛。
這便是調解的契機。
在律師無數輪的溝通和爭取下,實現了當事人離婚的訴求,女兒跟母親生活,其教育費與生活費則由雙方共同承擔。

但,并非所有家暴案件都適合調解。
在家庭生活中,也并非只在伴侶之間才存在家暴。
有個案子,絕對能顛覆你的想象。
這一天,陳阿姨找到了律師。
她滿身傷痕,手臂輕微骨折,纏著紗布。
問及原因,竟是被人拿刀砍傷。

施害者甚至會用刀背砸向陳阿姨的面部。

究竟是誰,心腸如此歹毒?
她的親生兒子。
簡直禽獸不如。
又是因為什么怨恨,會讓他下此毒手?
原來,陳阿姨有一套房子。
在 2014 年,她曾許諾,百年之后就把房子送給兒子。
此后,兒子就追著母親要房。
第一次用刀砍,就留下了長達 8 厘米的傷痕。

不僅有肢體暴力,還有不堪入目的催命短信。
你以為你可以騙多久?
不要臉!

為什么說 " 騙 "?
陳阿姨的兒子堅持認為這套房是父母共同擁有的。
事實上,那套房原本是公用房。
在房改房時期,陳阿姨與第二任丈夫結婚,兩人共同出資買下了這套房。
可是,陳阿姨的兒子因為一句口頭承諾,一直死纏爛打,暴力不斷,時間長達近十年。
不過,即便兒子傷害自己至此,陳阿姨還是不愿報警,她擔心兒子坐牢。
因為已經危及人身安全,她才不得不求助于律師。
在律師的百般勸導下, 她才鐵了心報警。
調解時,陳阿姨的兒子張牙舞爪,這讓一向斯文有禮的律師怒不可遏。
你怎么一個 45 歲的人
跟你媽媽要東西這么理所當然

有警察居中協調,陳阿姨的兒子簽了調解書,并聲稱不再以任何方式傷害自己的母親。
但律師還不放心。
他又補了一則條款:" 故意殺害 / 虐待被繼承人的,將喪失繼承權。"

作為律師,他深知人心險惡,不得不用法律條文來做 " 威脅 "。
事件的結局,聽來非常悲涼:陳阿姨與丈夫決定賣掉房子,回到老家,躲避兒子的侵擾。
《親愛的敵人》好在哪呢?
團隊為了搜尋素材,曾歷時 18 個月,以跟隨式、觀察式的拍攝方式深入到當事人的生活中去。
作為一部紀錄片,它素材豐富,且有相當寶貴的現實感。
同時,《親愛的敵人》也有著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
你可以注意到,它捕捉到了不少市民普遍缺乏法律常識的現狀。
有人不懂何為 " 婚內財產 "。

有人不懂何為 " 家庭暴力 "。

《親愛的敵人》最溫暖之處在于,它要懲惡,更在揚善。
比如,主創會跟拍當事人半年后的變化。
姜女士得知丈夫出軌后,快刀斬亂麻,隨后開啟了全新的人生。

再比如,陳先生在知道兩個孩子非親生時,他始終沒有產生放棄的想法。
對孩子,眼中有愛,滿是真誠。

即便對妻子有再多怨恨,但一切調解都以孩子的生活、未來為第一標準。
《親愛的敵人》是犀利的。
它暴露了失敗婚姻中的種種丑惡。
《親愛的敵人》是溫情的。
它宣揚著絕境中的人性溫度。
和《守護解放西》一樣,這部紀錄片同樣有著普法的社會意義。
它想告訴大眾,很多時候,法律是保障權利的利器。
同時,它也在宣示,法律不外乎人情;再復雜的婚姻困局,都存在著解決之道。
就像片頭的一處細節。
放下心頭懸著的仇恨之刃。
" 敵人 ",可以成為 " 故人 "。
再糟糕的人生,都有機會重來。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031d418e9f096a8f22cf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