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由沈騰、馬麗主演的《獨行月球》,勢頭還在繼續。
上映 37 天后,《獨行月球》的票房累計 29.13 億,位列中國影史票房榜第 15 名。

圖源:新浪娛樂
然而,與高漲的票房不同的是,片子的評分一跌再跌。
盡管相比于以前拿沈騰做營銷的電影,《獨行月球》是實打實的沈騰主演的電影。
含騰量,100%。
但不少觀眾評價說:" 一件昂貴而蹩腳的 A 貨。"

圖源:新浪微博
這一次,似乎 " 含騰量 " 決定作品質量的定律也失效了。
她姐不免感到可惜。
表面看,只是 " 含騰量 " 這個所謂指標逐漸失效。
實際上,這背后反應的是,近兩年花樣頻出的 " 自殺式營銷 " 已經開始反噬。
最近還有一個更典型的 " 翻車 " 例子——古天樂。
古天樂監制的電影《明日戰記》,上映 10 天,票房僅 5 億。
而片方想回本,保守估計票房起碼要達到 12 億。
這讓片方有些慌了,開始在各大平臺賣力吆喝:
" 古校長 " 嘆過氣;

圖源:抖音
流過淚 ......

很多自稱 " 古天樂粉絲 " 的網友,甚至攻陷了華仔個人賬號的評論區。
" 還不站出來幫幫國產科幻電影嗎?"
" 華哥,幫幫古天樂宣傳下,他太難了!"

圖源:抖音
說實話,她姐一直很喜歡古天樂,也希望大家多支持他。
但這種花樣百出的、自殺式營銷,換來的是什么呢?
是古天樂的風評被害。
而這絕不會是個例。
當反噬開始,一切好作品的 " 標桿 " 都開始失效,等待我們的會是什么呢?
或許,從沈騰身上,我們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貌。
薛定諤的「含騰量」
眾所周知,如今的 " 含騰量 ",早已成為一個 " 符號 "。
它是衡量一部喜劇電影票房的標尺。
即沈騰在一部電影中的出場時間越長,票房號召力越高。
而「含騰量」越少的片子,口碑就會越差。
它也是諷刺喜劇電影中含沙射影的娛樂現象。
這背后是急功近利的營銷,一次又一次擊穿大家的底線。
其中,以麻花系為最。
在《夏洛特煩惱》實現口碑和票房雙豐收后,沈騰,就成為了開心麻花的金字招牌。
要說沈騰這張喜劇王牌,打好了就是王炸。
《羞羞的鐵拳》里,沈叔叔只用四個字,就貢獻了唯一出圈的笑點,輕松拿下 22.14 億的票房。
" 你過來啊!"

圖源:電影《羞羞的鐵拳》
可,事實證明,不是所有的電影,都有《羞羞的鐵拳》這般好運。
此后的大部分情況下,多是沈騰這張好牌,在各個電影里被打得稀巴爛。
《李茶的姑媽》,沈騰以" 特別出演 "的身份,出場僅 3 分鐘, 票房高達 6.4 億。
成績很可觀,豆瓣評分卻只有 4.6,還獲得了當年的金掃帚獎。

圖源:電影《李茶的姑媽》
" 特別出演 ",說好聽點是老人帶新人,友情客串。
說難聽點,是除了沈騰之外,演員表里的其他人都還不夠能打。
而片方硬拉沈騰出來當宣發噱頭,借此實現對電影熱度和票房的加持,無異于 " 掛羊頭賣狗肉 "。
結果也顯而易見,沈騰也救不了開心麻花。
在過去一年," 麻花出品 " 的電影幾乎包攬了金掃帚獎半壁江山。

圖源:《新浪微博》
麻花系之外,用一張牌吃遍天下的國產喜劇電影,同樣也已經快把沈騰的 " 羊毛 " 薅禿了。
早在《夏洛特煩惱》大紅后,王晶就邀請沈騰 " 特別出演 "《王牌逗王牌》。
從實際出場時間來算,沈騰在里面只是個十番開外的角色。
但片方直接把他和劉德華、黃曉明兩位主演放在同一張海報里,制造一種 " 偽主演 " 的假象。

圖源:豆瓣
細數沈騰的 " 客串宇宙 ",評分不高,但常在宣發中強調沈騰的例子,比比皆是。
韓寒導演的《四海》。
預告片含騰量可觀,各種宣發都顯示沈騰戲份吃重。
結果到了正片,沈騰所有戲份基本上都在預告片跟海報里了。

《日不落酒店》更是將 " 宣發詐騙 " 手段運用到了極致。
在上映前的宣傳中,鋪天蓋地宣傳沈騰,在海報中甚至是僅次于男女主演的存在。
最后,沈騰僅僅以 " 紙片人 " 的形式,在電影里 " 客串 " 了一把。
" 含騰量 " 幾乎為零。

盡管沈騰這張牌好使,但如此操作沒下線,可就真拿觀眾當 " 傻子 " 了 ......
片子最終被打上 " 詐騙片 " 的烙印,載入中國爛片的史冊。

圖源:豆瓣
如果說,此前造成的僅僅是大家開始警惕 " 麻花式喜劇 " ——
" 開心麻花出品,凡是沈騰主演的,就可以一看,別的暫時不用。"
那如今,隨著拿沈騰這個招牌營銷范圍變廣、詐騙次數變多,已經開始讓觀眾對 " 沈騰牌 " 喜劇也逐漸持懷疑態度——
" 沈騰好笑,但沈騰的電影可能不一定。"
「溺愛」沈騰
發現了沒?
盡管不少人被薛定諤的 " 含騰量 " 忽悠了一次又一次。
但不少人依然愛沈騰愛得深沉。
原因無他。
像沈騰這樣的喜劇人,在當今影視圈,再也找不到第二個。
尤其在觀眾緣這一塊,沈騰已經贏麻了。
" 郝建 ",幾乎是所有人認識沈騰的開始。

圖源:網絡
這個有點雞賊、有點慫,后腦勺頭發還翹起的中年小男人。
總是一臉標志性 " 賤笑 ",卻長在了全國人民笑點上。
" 郝建 " 演久了。
就算他站在臺上不動,觀眾都能哈哈哈笑得停不下來。
當然,作為地表最好笑的男人,沈騰并不單靠 " 觀眾緣 "。
韓寒曾評價,沈騰的表演有一種 " 不怒自威,不笑自喜,不鬧自嗨,不苦自悲 " 的獨特魔力。
從《夏洛特煩惱》里的夏洛,到《西虹市首富》中的王多魚,再到《飛馳人生》里的張弛 ......


圖源:上《夏洛特煩惱》;下《飛馳人生》
以上這些角色,不高大、不完美、不得志,有點慫,賤嗖嗖的,時常雞賊,又總是心軟。
但,總有一種讓人代入日常生活中那種錯位、尷尬所帶來的笑點。

圖源:《西虹市首富》
但,這些還不夠觀眾一見沈騰就笑的理由。
更重要的原因,或許是——
他在戲里戲外都擁有一個無孔不入的完整的喜劇形象。
和沈騰差不多好笑的黃渤、徐崢,出了戲,他們或嚴肅或謹慎。
相比之下,沈騰似乎完全沒有思想包袱和苦難烙印。
成名之后,媒體想從他身上挖出這種故事,沈騰很坦誠," 沒有什么苦可訴的 "。

圖源:《魯豫有約》
以至于人們都認為,沈騰的幽默感是渾然天成的,是流淌在血液里的。
幽默,當然跟天賦有關。
但數十年如一日 " 長在全國人民的笑點上 " 背后,多的是沈騰不為人知的殫精竭慮。
對于喜劇,沈騰有種 " 不瘋魔不成活 " 的執著。
喜劇的包袱,要不斷推陳出新。
沈騰就常常幾十個小時不睡覺,通宵達旦地創作。
" 我對笑有一種要求,第一步觀眾有 500 次笑,那這次你必須有 600 次,甚至 700 次,你不能比以前低。"

即使早已經不是默默無聞的小演員,他還是愿意拼命去博觀眾一笑。
很多人不知道,沈騰有嚴重的腰傷。
在他還不火的時候,有一次被掛在天花板上的道具砸傷了。
為了不錯過表演,他只是簡單處理了一下。等表演結束完,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直到現在,他的腰每逢陰天下雨,都會疼得直不起來。
拍攝《獨行月球》時,在腰傷復發的情況下,沈騰依舊頂著 40 斤重的工作服不斷吊威亞奔跑。

雖曾被醫生建議 " 暫時中止拍攝 ",但沈騰還是堅持在各種設備中懸空折騰。
豆瓣上有一個影迷這樣描述沈騰:
" 我覺得沈騰更像 " 泡騰片 ",投入杯中,呼嚕呼嚕冒起一堆氣泡,有所消耗。但最終,也為這杯水,帶來了些許亮色。"
當然,這里的 " 消耗 ",并非 " 消費 "。
沈騰說過,曾有電影真的拿錢狠狠 " 砸 " 他。
即便如此,他還是拒絕了不夠滿意的劇本。
他反復提醒自己:
「我不可以消費 " 沈騰 "。我不能消費我的職業生涯。」

對他來說,逗笑觀眾,是一個喜劇人的宿命,更是一種「責任」。
只要舞臺上能夠帶給觀眾快樂,只要無愧于心,就夠了。
而像沈騰這樣認真且優秀的喜劇人,太稀缺了。
這,也是很多人喜愛沈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欠沈騰的拿什么還
稀缺性,讓沈騰獲得了別人無法企及的票房成績和觀眾緣。
也正是因為這種稀缺性,正在肉眼可見地消耗沈騰。
比如這次《獨行月球》。
上映前,片方宣傳的噱頭是:" 開心麻花出品 "" 含騰量 100%"" 沈騰馬麗時隔 7 年再次聯手 "" 科幻喜劇 ".....
結果呢?
" 沈馬 CP",含糖量幾乎為零不說,還被 " 沈鼠叔 CP" 取代了。
" 科幻喜劇 ",科幻有了,喜劇卻被硬塞煽情。


如此這般,下一次 " 含騰量 100%",沈騰是否還能保持現在這樣的票房號召力,或許要打一個問號。
當然,她姐并非想要針對某一部電影或者某一個演員。
而是想說,這種 " 自殺式營銷 " 橫行和失效的過程,并不是可以一笑而過的。
這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
" 自殺式營銷 " 見效時,惠及的是一批勇于舍棄底線,或者說,本就沒有底線的投機主義者。
不論是什么類型的作品,方法都如出一轍:
夸造型、吹演技、營銷 CP、賣情懷 …… 花樣諸多。

《愛情公寓》大電影,玩的是情懷,賣的是噱頭
" 道德綁架式營銷 "" 乞討式營銷 "…… 層出不窮。

只要觀眾信了,進了影院,就是資本和市場的雙贏。
至于后續的口碑,無人在意。
但與之相反的是,值得被看見卻不屑通過這種方式獲得關注的、真正優秀的作品,則無法獲得與作品質量相匹配的曝光。
比如《隱入塵煙》。
在宣發期間,沒有刻意借助有口碑的演員作為宣傳,更沒有 " 掛羊頭賣狗肉 " 的誤導性營銷和夸大營銷。
最終,票房也只能無奈地 " 隱入塵煙 "。
上映 57 天,目前票房不足 6000 萬。

圖源:網絡
這對于真正優秀的作品,顯然是非常不公平的。
但,這還不是事情的全貌。
長此以往," 反噬 " 的不僅是作品,更是演員。
沈騰,也面臨這樣的困境。
《獨行月球》上映期間,另一則有關沈騰的新聞爆了:
第 36 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入圍最佳男主角的沈騰獲得 0 票。

一時間,無數網友替沈騰打抱不平:" 憑什么沈騰 0 票?"
對此,官方的回應是," 沈騰沒有突破以往的演技 "。
但這樣的說辭,顯然不能服眾。

要知道,迄今為止,沈騰主要作品電影票房高達 231 億元,僅次于吳京,位居中國演員第二位,其中不乏大獲好評的角色。
而無論是 0 票,還是過往 0 提名,其實背后都反映了一個事實:
資本圍獵下,已經讓沈騰這張名牌整體呈現疲軟趨勢。
這種疲態不只反應在影視作品上,綜藝亦是如此。
在開心麻花團綜《麻花特開心》里,看得出沈騰盡全力玩梗,打上了回憶殺 + 情懷牌。
但,最終依然帶不動口碑。

就連沈騰的老牌綜藝,評價也遭到滑鐵盧。
這疲態背后,是沈騰這張王牌不行了?
說到底,其實是喜劇演員沈騰,正在被透支。
沈騰的喜劇價值,也正在以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被榨干。
一個優秀的喜劇演員,不該被如此消耗和透支。
因為這種做法,無異于殺雞取卵。
有更好的做法嗎?
當然有。
賈玲執導的《你好,李煥英》,就是一次很好的示范。

圖源:《你好,李煥英》
因為人情,沈騰主動要求到賈玲新片里客串。
賈玲不僅把沈騰的「友情客串」變成主演之一,還絞盡腦汁把劇本改了又改。
人家說有沈騰還用費那勁嗎?
畢竟沈騰是一個不用說話都渾身笑點的人。
賈玲回答說:
"我不想消耗他,把人家曾經為自己建立得那么豐厚的羽毛拔了。"

賈玲始終在用一種真誠的態度對沈騰,對作品,也是對觀眾。
而這才是該有的態度。
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么萬能的票房靈藥。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只會不斷消耗觀眾的耐心和信任。
這是不可逆的。
無論是對中國電影,還是對沈騰。
這也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
點個「在看」,希望可以善用 " 沈騰 ",而非濫用 " 沈騰 "。

圖源:電影《瘋狂外星人》
監制 - 她姐
作者 - 可楽鍋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3655e8e9f095ffe1235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