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之心報道
機器之心編輯部
真正實用化的外骨骼,應該是這個樣子?
他花了十幾年時間,實現了一個男孩從童年起擁有的夢想:挖掘機、沙灘車、恐龍的結合體——一個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的全世界最大的四足外骨骼機械套裝:

作者 Jonathan Tippett 是一位來自加拿大的藝術家和工程師,他花了十幾年時間開發了這款名為 Prosthesis(意為「假體、假肢」) 的機械外骨骼。
整套裝備有 4 米多高,5 米多寬,重達 4000 公斤,擁有比一般汽車還要強的馬力—— 200 馬力,移動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 30 公里。它用鋰電池供電,每次充滿可以運行一小時。

在它的加持下,人類的力量可以提升 50 倍左右,也就是說,可以做一些大膽的事情:
比如離開公路,走上鄉間小道:

徒手拆車:



平趟一片灌木:

必須要說明的是,它并沒有機器學習算法來幫你自動控制腿腳,操作者手腳的動作直接作用于四個機械腿,所以想要當駕駛員必須具備足夠的力量和耐力,還要經過專門的身體訓練,以確保安全。

Jonathan 的靈感來源于童年時看的《變形金剛》和《異形》,他稱這套裝置為「挖掘機、沙灘車和恐龍的混合體」。

在爬上這個龐然大物后,你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就能適應,然后體驗它帶給你的或輕松、或恐懼的獨特感覺。

「一開始,你會被鎖住,因為外框直接連接到機器的腿。所以在啟動它之前,你不能動,而是要等液壓泵啟動。當液體開始流動,內部壓力會上升,機器就會像『活了』一樣突然松開。此時你會意識到,只要你的手或腳輕輕一推,這臺 4000 公斤的機器就會任你擺布。」Jonathan 說。
注意,內側的兩腿是由腳控制的,外側兩腿是由手控制的。如果有一條機械腿遇到障礙或被拉扯,駕駛員會感受到相應的力反饋。

為什么要造這么大的機器人外骨骼呢?Jonathan 表示,構建 Prosthesis 的原因一開始是為了機器人競賽,因此外形隨著設計需求而不斷增大:首先你需要設計一個圍繞人體的完整控制機構,包含保護性的裝甲,隨后是容納電池、馬達和液壓機構的空間——到了這一步,外骨骼的體積還沒有超出人形太多。
隨后是滿足移動速度需求,且能全地形通行的機械腿。最終我們看到的就是這樣一臺全世界最大的四腿外骨骼了。
這款機器人的研發可以追溯到 2006 年,Jonathan 花費了 5 年時間發展理論,又用 5 年時間構建原形。到 2016 年, 他的團隊與科技公司 Furrion Exo-Bionics 合作,獲得了更多資源,九個月后完成了現在的大致外觀。在隨后三年多的時間里,他們又進行了大量改進。
此外,他還創立了一個名為 Exosapien 的公司,這家公司一邊繼續開發這項技術,一邊也在打造一個全球機甲賽事聯盟。
這項運動包括 5 到 6 名操作機械套裝的職業運動員,他們肩并肩地走在巨大、復雜的賽場上,不斷克服障礙。
如果算一下成本,他們研發這套裝置已經花了數十億美元,單套裝置的成本還沒有降下來。未來,他們希望制造出價格更加親民的版本,比如 200-400 萬美元,這樣就可以用于采礦、農業和搜救等專業服務,而不僅僅是娛樂。Jonathan 表示,下個版本的 Prosthesis 最終要達到能在機器人比賽中有競爭力的程度。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cbf48b15ec05959679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