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視頻平臺上,有博主發布各類美食吃播的視頻,讓網友見識了不同地區的特色美食。然而,一些美食主播為了吸引點擊量,竟然觸碰法律紅線,發布獵奇式吃播。
直播食用珍稀野生動植物
涉事平臺也應擔責
近期,某網紅美食博主在自己的賬號里發布了一條“吃鯊魚”的視頻。網友發現視頻中的鯊魚疑似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 噬人鯊。

隨后經相關部門鑒定,視頻中的鯊魚確實是噬人鯊,目前該主播賬號被封禁,相關人員已被警方控制。
盡管該段視頻全程都標注“人工養殖可食用”,但專家指出,標注“人工養殖”并不能作為主播規避違法風險的憑證。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我國的野生動物不可以擅自捕獵、食用,這些都是違法行為。“大白鯊這個物種,目前為止沒有成功養殖的案例,所以即便標記了所謂的這種抗辯,實際上在科學領域中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是一個虛假標記。”
近年來,因發布獵奇吃播而觸犯法律的情況時有發生。2020 年 7 月,擁有 300 余萬粉絲的某美食博主在視頻中采摘瀕危植物“水母雪兔子”,并與泡面同煮而食。2021 年 5 月,一位主播因發布食用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鳳尾螺的視頻,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對此,專家指出,發布傳播食用受保護野生動植物的視頻,不但主播及相關人員要承擔法律責任,涉事平臺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有主播嘗試“全網首吃”“生吃食材”
這種行為可能危及生命健康
還有一些獵奇式吃播,吃不常見或者帶有危險性的食材,會傷害主播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還會傳遞不正確的價值觀。
近期,一種名為鱷雀鱔的“怪魚”在我國多地頻頻出現。它是世界上最兇猛的肉食性淡水魚之一,能長到 2 米長、上百斤。鱷雀鱔的卵有劇毒,誤食危險,肉質粗糙,卻有主播把它做成酸菜魚。

據南京江豚保護協會技術專員丁兆宸介紹,雌性鱷雀鱔在繁殖期的時候,卵巢有劇毒。
記者在短視頻平臺搜索“吃播”相關內容,發現將食材新奇性作為賣點的博主不在少數。許多博主還會把視頻中最吸引眼球的食材作為視頻封面圖,并加上“百年一遇”“全網首吃”等極限形容詞強調食材特殊,吸引用戶點擊觀看。

還有一些主播,以記錄“鄉村美食”為名,發布一些生吃活魚、昆蟲、野生菌等內容的視頻。然而,此類“吃播”隱藏著極大的健康風險。生吃肉類、魚蝦、昆蟲類,存在著感染寄生蟲的風險,而生吃野生菌則有可能導致中毒甚至死亡。專家也指出,發布傳播此類吃播視頻,同樣違反相關的法律法規。

流量至上催生獵奇式吃播
多管齊下,剎住“吃奇”之風
“吃播”的初衷是帶網友“云享美食”。隨著行業競爭越演越烈,一度出現了以夸張食量和吃相爭奪流量的“大胃王”“暴飲暴食”式吃播,并催生出假吃、催吐等行業亂象。
2021 年 4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正式頒行,嚴令禁止制作、發布、傳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內容,“大胃王”吃播類視頻被叫停。隨后,一些主播開始利用大家獵奇心態制作吃稀有食材的視頻。
專家指出,要想有效治理獵奇式吃播,必須多管齊下,從立法、執法、守法三個層面建立立體的合規治理體系。
近年來,為促進網絡直播行業規范健康發展,有關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相繼發布了《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范》等一系列規范性和指導性文件。

今年 6 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印發了《網絡主播行為規范》,其中明確提到網絡主播應當堅持健康的格調品位,自覺摒棄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級趣味,自覺反對流量至上、畸形審美等不良現象。
更多內容,點擊視頻 ↓
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
(編輯 高霞)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fca059e780bf92c00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