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馬桶的極限在哪里,有一家日本公司給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答案,只有手掌這么大,揣在兜里沒有任何壓力。

怎么,這是要讓人原地解決,然后用紙巾擦擦手?

沒有這么夸張,其實是讓你拉到口袋里:

這個腦洞有點眼熟,而且確實可行,但 ... 真有這個必要嗎?你直接告訴我隨身帶個塑料袋不是更好,我家里的購物袋又大又多。

當然,這個便攜馬桶所包含的內容不只有袋子。

據介紹這個馬桶名叫 Pocketoilet,直譯也就是「口袋馬桶」。因為只有一包紙巾大小,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小的馬桶,可以在最緊急的情況下代替廁所使用。
使用的方式也很簡單,把袋子拆開,里面有四樣東西。

最大的袋子可以容納 1000ml,基本上可以滿足一次暢快地排放。接著是促凝劑除臭劑以及防臭袋,這些工具都是用來防異味的。據說處理得當的話,被包裹好的大便就算放在室內一周也不會出現特殊味道。
此外還有一包洗手水。

使用的時候先找一個馬桶支架套上袋子,如果沒有這種支架,就把袋子放在地上攤開,當一個蹲便使用。

接著把除臭劑等材料扔進袋子,然后就可以使勁兒釋放自我了。

搞定后把袋子收起來,然后整體塞進除臭袋里:

封好后差不多就是這樣。

最后上完廁所記得洗手。

一整套流程下來,給我的感覺和當鏟屎官差不多,只不過服務對象不再是寵物,而是自己。

Pocketoilet 顯然是在幫助人們解決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需要上廁所的時候沒有廁所。不過如果是在日常生活中,這種腦洞總會給人一種脫褲子放屁的感覺,畢竟廁所除了馬桶還需要密閉空間,而且思路很像是家里的垃圾桶。

(看著它躍躍欲試)
所以其實他們的想法與應用場景,主要是針對那些情況更為極端的地區。例如那些受戰爭、自然災害影響的地方。

大量受災群眾被安置在一個特定的區域,衛生條件一般來說都比較簡陋,上廁所肯定會成為一個問題,例如會排大長龍。
這個想法也并不是空穴來風,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就是在做志愿者時發現了這個問題。當時是臺風重創了一座城市,受災群眾不得不為了一個馬桶而排隊 30 分鐘,但通常來說人們很難預測自己的大招什么時候想要釋放,能憋到什么時候更是說不準。

所以按照他們的思路,這種口袋馬桶就成了每個人的私人定制馬桶,并且自己就能處理好自己拉出來的東西,可以緩解一部分排隊壓力。你可以不用去排隊等廁所,而是可以找一個私密性好的地方自己解決。

雖然不算完美,但看起來可以解燃眉之急,干凈又衛生了屬于是。

另外有意思的是,在日本類似的應急設計不光有馬桶。
同樣是應對緊急情況,另一家日本公司還設計過一款「便攜式洗衣機」,所以這次又能有多便捷?

你可以直接在袋子里洗。

這臺便攜式洗衣機或許直接叫洗衣袋更合適,名叫 Attack Zero,工作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換了一種手搓方法,因為它本身只是一個透明的袋子。
使用的時候就是先加水,再加洗衣液:

衣服扔里面,確保衣服浸泡好:

然后開始用手搓,基本就是各種擠壓:

洗得差不多了就把水倒了,然后再加清水重復沖洗,就算是洗完了。

堪稱新能源省電人力洗衣機了。

據介紹,這種洗衣袋適用于出差旅行,野外露營,或者發生自然災害缺電的時候。但我總感覺這種情況下,水資源可能也沒那么豐富。

而且看來看去,我突然發現洗衣機和馬桶這倆使用起來好像差不多,都是一個袋子,然后用來裝東西,完全可以互換使用。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自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48a468e9f0902883ec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