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雷科技 leitech
隨著近幾年安卓手機逐步高端化,旗艦機型的門檻已被抬高到 3999 元起,對于消費者而言,三千多買頂配旗艦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并且,手機廠商還增加了 Pro、Ultra 等定位更高的機型,把頂配旗艦的價格推到六千甚至更高的價位,和大眾消費者的距離越來越遙遠。那么,想要享受到旗艦機的性能,是否意味著你必須花五六千元買旗艦機嗎?
對于這一點,小雷覺得完全沒必要,因為現在很多手機廠商都選擇將上一年的旗艦處理器,下放到今年的 " 次旗艦 " 產品中,以此來降低消費者體驗旗艦性能的門檻。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消費者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性能強悍的機型。略微有些遺憾的就是等待的時間稍長,而且除了性能外,影像、充電等其他方面的體驗可能會遜色一籌。但對于只追求高性能的用戶而言,這些都不是什么大問題,畢竟價格真香才是王道。

(圖源:微博)
有意向購買真香機的朋友,明年手機廠商可能會為大家帶來很多驚喜。博主 @數碼閑聊站爆料稱,驍龍 8+ Gen1 明年將下放到中端機,目前已確定 2K+ 價位至少有三款機型,且屏幕快充都有所提升。想要換新機的朋友可以緩一緩,搭載新一代 " 神 U" 的中端機確實很值得你為之等待。
旗艦處理器下放已成為一種趨勢
驍龍 8+ Gen1 作為高通在今年下半年發布的新款旗艦處理器,基于臺積電 4nm 制程工藝打造,全面優化了能耗表現,性能更強發熱更低,上市后口碑相當不錯。它采用 "1+3+4" 的三叢集架構,集成 1 顆超大顆 Cortex X2、3 顆大核 Cortex A710 和 4 顆小核 Cortex A510,其中超大核和小核的頻率相較于驍龍 8 Gen1 還略有提升,帶來更加強勁的性能表現,但功耗和發熱問題卻得到顯著改善。

(圖源:小米官方)
搭載了驍龍 8+ Gen1 的小米 12S,在 Geekbench 5 的跑分成績為 1297/3990,比驍龍 8 Gen1(1146/2906)在單核及多核性能上都有明顯提升。在游戲表現中其優勢就更為明顯,《王者榮耀》或《和平精英》開啟最高畫質后,仍舊有穩定的幀率表現。即便是《原神》高畫質下,小米 12S 平均幀率依舊能保持在 56 幀以上,且機身溫度最高不超過 42°。要知道小米 12S 還是一款小屏機,其上的驍龍 8+ Gen1 都能有如此表現,放在其他主打性能的機型上體驗還能有所提升。
從小雷同事的實測體驗,以及市場的用戶口碑來看,驍龍 8+ Gen1 確實是一顆相當成功的旗艦處理器,甚至能稱為近兩年來的 " 神 U"。但是,它目前基本只搭載于旗艦機身上,即便是主打高性價比的 Redmi K50 至尊版,標配(8G+128GB)也得 2999 元,想要選到 12G 內存就得加價到 3500 元左右,換機成本還是稍微有點高的。所以,如果驍龍 8+ Gen1 明年能下放到 2000 元價位機型中,還是極具競爭力的,應該會有非常多的用戶愿意為之買單。

其實,旗艦處理器下放到中端機市場早已成為一種趨勢。早在 2019 年時,市面上的主流旗艦都搭載驍龍 855 處理器,而 iQOO Neo 卻令人意外地搭載了上一代旗艦驍龍 845,還將產品賣到 1798 元。與當時動輒三四千的旗艦機相比,iQOO Neo 擁有不俗的性能和更低的價格,受到大量消費者的喜愛。驍龍 870 的成績那更為輝煌,它作為驍龍 865 的升級版,在 2021 年初登場后就被用于次旗艦機型中,定位僅次于驍龍 888。直到今年,市面上仍有搭載驍龍 870 的新機,如小米 12X、vivo S15 等等,售價也是早已跌入 2000 元內。
以前之所以很少有廠商選擇將旗艦處理器下放,主要原因還是成本太高了,而市場上也有驍龍 7 系、6 系等更多新選擇。但是,近兩年高通在中端處理器市場一直沒拿出太過亮眼的產品,導致中端機的競爭力開始下滑,還被聯發科搶走了不少份額。無奈之下,部分手機廠商才選擇將上一代的旗艦處理器下放到中端市場,雖然成本更高但確實效果顯著。如今,高通顯然也認可了這一做法,默許廠商將旗艦處理器下放,這樣無需花費大精力研發中端產品,還能讓處理器在中端機市場保持極高競爭力。

(圖源:iQOO 官方)
這一做法對手機廠商、對消費者都有益處,手機廠商能以此來提高產品競爭力,以推動銷量增長。而消費者也能以更低的成本買到擁有旗艦級性能的產品,達到雙贏的效果。當然,這也可能造成另外一種不良的后果,那就是中端機和旗艦機之間的性能差距逐漸縮小,會嚴重影響到旗艦機的銷量。所以,廠商可能需要在其他配置上做好平衡,讓旗艦機仍舊具有能夠吸引到人的旗艦屬性。
性能不再是手機廠商比拼的最大賣點
其實,很多手機廠商早就已經這么做了。從市面上的不同機型中能發現,即便搭載同一款處理器的中 / 高端機型,它們在其他配置上還是會存在較大的差異,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影像系統,其次還有屏幕、設計以及快充等。可以發現,性能已經不再是智能手機最大的賣點,廠商們都有意圖地將產品賣點分散到其他各個方面,且希望借助影像實力來凸顯產品的旗艦屬性。
小米 12S 系列和 Redmi K50 至尊版均搭載了驍龍 8+ Gen1,但兩者差價一千多。前者因為有曲面屏設計、徠卡影像以及 50W 無線充電等優勢,價格更貴也還是競爭力十足。而小米 12 Ultra 更是借助索尼一英寸定制大底、徠卡專業鏡頭模組和 2K 高刷屏等,將價格推上 6000 元檔位。從網友們的反饋來看,即便賣到這個價位,這款產品身上的諸多亮點依舊很吸引人。
除了小米,OPPO、vivo、一加等也均采取相似的做法,在高端機型上猛堆影像、屏幕的配置,將產品打造成 " 全能旗艦 ",以此來拉開與中端機的配置差異。而那些搭載有旗艦處理器的中端機產品,最多只能被稱為 " 性能旗艦 ",僅在性能方面能達到旗艦機的水準,屏幕、影像、設計等方面還是要略次一級的。
所以,怎么樣去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 " 旗艦機 " 就非常直接明了。如果你對手機的性能、影像、屏幕、設計各方面都有極高要求,那各大品牌的高端旗艦就是你最好的選擇,它們在以上各方面都達到當前行業的最高水準。但如果你只是對性能有較高需求,相機能掃碼就行,屏幕有無 2K 都可,那建議還是選擇次一級的 " 性能旗艦 ",完全能滿足你的日常需求,價格還會便宜一兩千塊。如果這個價格你還不滿意,那還可以等第二年旗艦處理器下放到中端機,雖然性能會稍落后小半代,但也許能幫你再省下千把塊。
如今的手機性能已嚴重過剩,想憑借一顆處理器來制造產品差異化已不太可能,所以廠商都把手機的重心放在影像、屏幕、快充等方面。即便把處理器下放到低價位,也不擔心會對旗艦機造成太大沖擊,核心賣點已經轉移到其他方面。廠商可以借此拓寬產品覆蓋的價格區間,消費者也能根據自身需求,以合適的價格選擇到合適的產品。今年手機市場銷量大幅下跌應該讓手機廠商感受到危機,明年驍龍 8+ Gen1 下放能提高中端機的競爭力,希望能借此提振手機市場的銷量吧。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7d3afb15ec057185b9f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