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今年囤 iPhone 14 系列機型的黃牛們都虧慘了,原以為能靠炒作 iPhone 14(主要是 Pro 版機型)賺個盆滿缽滿,沒想到卻幾乎虧掉底褲,有人說這是黃牛們活該,說是這么說,但背后少不了蘋果打擊的原因,雖然首批產能很快售罄,但大家都知道蘋果補貨速度很快,一旦市場貨源多了,黃牛就沒有賺差價的空間。

雖然今年 iPhone 14 黃牛們虧得很慘,但似乎可以在華為手機上賺回來,因為根據這幾天網上消息來看,Mate 50 系列機型價格已經被黃牛炒到高的不可思議,加價 1000、2000 都是小菜一碟,Mate 50 保時捷版加價最為瘋狂,加價 6000 元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甚至網上爆出最高加價 8000 元才能買到,說實話,這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有人將華為 Mate 50 稱為 " 理財產品 "(主要指保時捷版,其余版本加價沒那么瘋狂),看上去似乎是在肯定產品價值,但個人卻覺得這種說法其實是在貶低華為手機品牌價值,因為加價這么多,買到手機的人就很難花心思去用這部手機,更大目的是為了買到手后再賣出去,而華為花費巨大人力、財力做出來的手機只是作為一件電子產品在用戶中轉手倒賣,這顯然不是華為做手機的初心。
華為官方聲稱 400 萬備貨已經銷售一空,證明華為手機份額雖然減少,但只要有好產品,依然有很多用戶愿意支持,余承東也向大家保證華為手機會抓緊生產,盡量多的向市場供應貨源,可這種保證根本沒影響到黃牛炒作 Mate 50 機型價格的決心,二手平臺的加價情況依然沒有得到緩解。

如果說華為 Mate 50 首批備貨真的有 400 萬部,那和國內其他安卓手機廠商相比也沒太大差別,后續供貨能力應該不會差到哪去,華為應該想辦法打擊黃牛炒作,比如限制每個實名制用戶購買數量,限制經銷商自主定價,通過各種渠道向外界發聲,Mate 50 后續機型正在生產中,很快會向市場供貨,以此來恢復普通用戶的信心。
因為一旦市場需求遠大于供貨能力,而廠商們又遲遲不能補貨,物以稀為貴,黃牛必定想盡各種辦法搶購囤貨,造成市場一機難求的現象,購買心切的用戶在正常渠道買不到,就只能從加價從黃牛處入手,事后又大概率會覺得不劃算,而那些沒買到又不向黃牛妥協的人只能轉身去買友商的產品,長此以往,會對華為手機品牌造成很不利影響,口碑一旦下滑,是很難挽回的。

有人說為啥 iPhone 在用戶心中品牌形象為啥那么深刻,其原因不光是產品好用,更是因為在各方面照顧到了大多數人利益,黃牛從炒作 iPhone 能賺錢到最近幾年都虧錢,自然是蘋果從各方面遏制的結果。
最后還是希望華為打擊黃牛的決心能更強一些,辦法能更多一些,在市場份額下降的事后,穩住用戶可能比多賣幾部手機更重要。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de3d58e9f0951284845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