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這游戲,上了頭。
它很簡單。
你只需要拿起來,按下去 ——

△ 真 · 字面上頭
又見到張譯影帝級的演技。
他滿頭冷汗不說,嘴唇、眼皮,甚至抬頭紋都在顫抖。

以上片段只有 15 秒,卻讓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等不及的,先戳這 2 分鐘預告嘗嘗鮮 ——
《萬里歸途》。
看完預告片你也許隱隱疑惑 ——
又是撤僑?
對,但過往的電影把重點放在了“戰”上。
而《萬里歸途》的重點則是“路”。
誰在趕路?
誰接通了路?
終于有部電影,聚焦在了行動里那群不為人知的幕后英雄。
01
2015 年,努米亞共和國發生戰亂。
叛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還有六具尸體,被殘忍地懸掛在電線上。

種種跡象表明,事態緊急,撤僑不能再等了。
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一等秘書宗大偉(張譯 飾)及章寧(張子賢 飾)、政務參贊嚴行舟(成泰燊 飾)與隨員成朗(王俊凱 飾)。
四人組成一個外交官小分隊,合力協助撤僑任務。

可等任務完成后,卻得知仍有一批同胞被困,正在白婳(殷桃 飾)的帶領下,前往邊境撤離點。
于是張譯和王俊凱臨危受命,進入了戰區。
表面上的任務:一批同胞受困,需要他們與白婳一起去拯救。
但進入戰區,就能找到嗎?
更難的是,找到了之后呢?
成年人一天一般可步行 40 公里,如果有老弱病殘孕等行走不便的弱勢群體,速度還會再慢。
預告中有白天,也有黑夜,這段奪命之旅需要歷時幾天?
期間,會遇到多少叛軍?
死傷多少人?

這正是片名之所在 ——
有時候,某段路并不只是簡單的一公里、十公里。
而是要難上百倍千倍的“萬里歸途”。

開頭 Sir 說過,宗大偉被叛軍要求“玩游戲”。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他不得不舍命一搏。

作為一個外交官,他從常規途徑一一尋求過當地政府的幫助。
但得到的回答:出去,出去,給我出去。


注意桌上的一沓護照和文件。
Sir 記得看過某個撤僑新聞,外交官為我國工人現場制作“出國證明”。
是不是部分滯留在當地的國人存在護照、證明丟失等相關情況,而宗大偉就是在與當地政府斡旋。

這些問題或許可以解決,但野路子還是得走 ——
穿過戰區。
宗大偉的壓力可想而知。
于外,是叛軍作亂,交戰不休,子彈不長眼的生命威脅。
于內,是職責所在,上級下達了必須打通邊境同道,帶同胞們回家的死命令。
而從另一則預告來看。
宗大偉很可能一度為叛軍所抓獲。

Sir 知道,你們可能會有疑問。
這撤僑怎么和我們的新聞中、印象中、想象中都不太一樣。
竟然沒有像《紅海行動》一樣,用飛機、輪船派遣軍人去撤僑?

這正是《萬里歸途》的獨特之處。
《紅海行動》展現的,是撤僑行動中的最后一步與國家軍事力量的強大。而《萬里歸途》聚焦的,則是手無寸鐵的外交官,如何用勇氣與智謀去對抗槍林彈雨。但它們又有共通之處 ——
祖國,不會放棄任何一位同胞。
一定,帶大家回家。

在《萬里歸途》,外交官不再是你印象中的西裝革履、舌戰群儒。
而是既要唇槍舌劍,去游說當地組織。
又要冒著槍林彈雨,帶領同胞來到撤僑點,再萬里護送回國。

宗大偉們該如何破局?
他沒有英雄的自帶光環,卻用最平凡的舉動,告訴了我們什么叫英雄。
02
在《萬里歸途》身上,我們能看到眾多真實撤僑行動的影子。
2011 年,利比亞撤僑。
這是一次字面意義上的“萬里歸途”。
單程 9500 余公里,途經 5 個國家。
行動開始前,正有約 5000 名中國公民被困在戰火紛飛的利比亞西南部城市塞卜哈。

2015 年,也門撤僑。
在陸戰隊接應前,負責領頭的外交官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睡覺地點只敢選在家里相對安全的衛生間。
隨著近幾年國際形勢日趨緊張,今年上半年的烏克蘭撤僑變得更加讓人揪心。
中國駐烏克蘭大使曾這樣描述當時的場面:
大巴出發后遭遇了三次炸彈爆炸,外交官在看場地時被槍指頭。

△ 圖源:抖音 @舟山政法
同樣,駐亞丁總領館的馬冀中領事在通話過程中,附近有炸彈爆炸,把電話都震掉。
《萬里歸途》開拍之前,劇組查閱了許多撤僑的紀錄片、報告文學,采訪了與故事原型接近的當事人。
了解他們當時真實的經歷、真實的情感。
這期間會困在現實。
沒有救援,沒有通訊,沒有物資,他們該怎么辦?
這段長途奔襲,又能走多遠?

困在情感。
宗大偉團隊內部不是沒有分歧。
就像成朗對他的質問 ——
人可以一切行動聽指揮,傷病呢?

困在猜疑。
當身處險境,無法取得聯系時,要不要把這個絕望的情況告訴大家 ——
告訴他們什么?和大使館失聯?我現在就是要把所有人帶出這個地方
帶回國
這是我的責任
你聽不懂人話?

沒有太多英雄壯舉。
《萬里歸途》展現的是讓普通人能夠設身處地的憂慮和困境。
這一次為了給觀眾打造出最真實的臨時感,《萬里歸途》劇組 1:1 還原出戰火中的非洲城市,劇組搭建了數十座相關建筑,置景出完整的街道、使館等。


在拍攝一場叛軍互相殘殺的戲時,一位外籍演員因為拍攝過程太過真實,一度在片場崩潰落淚。
原來他就來自目前還處于戰火中的國家。
這群外籍演員,大多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在這一瞬間,虛構與現實交錯而過,甚至變得難分難舍。
于是,你也就恍然。
場面上的恢弘與炸裂,只是《萬里歸途》最直白的看點。
更重要的,你能在片中,看到形形色色真實具體的人,以及被不同的膚色、國籍、語言覆蓋住的細膩又共通的人性。
03
別忘了,這部電影的導演是饒曉志。
2018 年,《無名之輩》拿下了豆瓣 8 分和近 8 億票房的口碑票房雙豐收。
在這部饒曉志自編自導的電影中,你能看出饒導在塑造小人物群像上的驚人功力。
姿態囂張卻智商觸底的蠢賊,錯把手機模型當真機搶了還不自知,逃走時都能把逃跑工具給騎飛了;
向往自由卻高位截癱的廢人,深陷絕境之地反而悍不畏死;
連工資都收不到卻恪盡職守的保安,生活一團糟卻還憧憬著立功當協警,但就為了幾百塊醫藥費就能丟棄所有尊嚴,化身無賴 ……



這些人物,一半熱血高昂,一半又埋入泥土。
這兩者間的巨大分裂,才給了在現實中麻木的我們,一記鈍擊。
當我們提起撤僑,總會想到熱血、威風的時候。
往往忘記了 ——
勝利沒有輕輕松松、一蹴而就,而是普通人一步一個腳印的跋涉。
他們是身陷動蕩海外的中國同胞。
何嘗不是同樣身為普通人的外交官們。
導演饒曉志說,穿行在槍林彈雨之中,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
“無名之輩”。
子彈不會因為你是誰,就多留一分情面。

“無名之輩”們,不代表就沒了面目。
相反。
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才是電影真正的歸途。
就像電影中的外交官們。
一方面,他們被賦予了特殊的使命,有著光輝的目標。
但另一方面,無法改變他們并不比誰更超脫的本質。
同樣會恐懼。
張譯飾演的宗大偉在第一次面對叛軍的槍口時,表面鎮靜,眼皮卻在顫抖。

同樣有放不下的牽絆。
接到任務,就是他們在國內的家人們最擔心的時刻,外交官們甚至要在臨行前寫下遺書。


也正因為平凡。
當他們奮命一搏時,才更牽動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
總有一種力量,讓那些生而平凡的人挺身而出。
正是他們非凡的勇氣和智慧,保護著大家小生活,小日常。
別忘了感謝他們的付出。
別忘記他們奔赴我們而來,走過的千山萬水。
看似平常的歲月靜好,背后是千千萬萬平凡人共同在守護。

這。
才是《萬里歸途》真正的終點 ——路,是要靠所有人一起走出來的。
它通向求生的出口。
通向家。
這萬里歸途無需被太多的號角和燈光包圍。
走完了全部的路程,才會知道 ——
通往平凡,成為平凡。
足矣。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哆啦 C 夢、李尋歡不作樂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b350ab15ec0231b016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