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咱整了一篇吐槽大曲率的文章。
有小伙伴表示:
所以有木有直屏手機推薦的?
那當然是有滴~這不就來了嘛。
iPhone 13 系列
雖然內心不是很情愿,但 iPhone 確實是當下直屏旗艦的大哥。
新發布的 iPhone 14 相比上代有點改進,但不多。
再加上剛出沒多久,價格還沒下來。
如果是比較著急換機,入手 13 的數字系列也是可以滴。
從續航、性能、影像等角度看,iPhone 13 還是很能打。

預算比較足的,可以考慮上最新的 iPhone 14 Pro/Pro Max。

畢竟新款發布后,iPhone 13 Pro 的價格并沒有降很多。
差價只有那么點,買舊款不太合算。

而且雞賊的蘋果只在 Pro 款上使用自適應刷新率 ProMotion。
這玩意兒除了能讓屏幕更絲滑,還能帶來更優秀的續航體驗。
另一方面是因為 Pro 款的才有 3 倍長焦鏡頭,喜歡拍照的小伙伴應該都知道長焦的妙處。

對手機的屏幕和影像要求比較高的小伙伴,iPhone 14 Pro/Pro Max 還是蠻適合的。
Redmi K50 至尊版
說完直屏龍頭,下面看一個性價比選手。
Redmi K50 至尊版搭載的是驍龍 8+,相比前幾代高通旗艦芯有了很大的進步。

這個進步不在性能上,而是在功耗控制上。
滿畫質 +60 幀《原神》實測,1 小時下來平均幀率 59.1 幀,掉電僅 35%。

手機也沒有很燙的樣子。

這個手機的槽點嘛,主要在塑料中框和屏幕上。
別誤會哈,不是說屏幕素質不行。

1.5K 分辨率(2712×1200),1920Hz 高頻 PWM 調光加持。
再加上各項旗艦規格,顯示效果還是過硬的。

但就是有點被舊款機型的宣傳打了新機的臉了。

至于塑料中框的問題,看在價格份上也算能接受。
畢竟 2999 起(8+128GB)的 K50 至尊版,還要啥自行車。
iQOO 10
iQOO 的數字系列,一直都是走堆料旗艦的風格。

驍龍 8+ 處理器就不用說了,妥妥的穩。
6.7 英寸 E5 超視網膜直屏,擁有 DC 調光、1500nits 局部峰值亮度等參數加持。

而且還有能讓游戲黨狂喜的「屏下雙控壓感」,通過壓力感應觸發映射。
舉個例子吼,在打吃雞這種射擊游戲時,就能把左壓感映射為開鏡,右壓感映射為開槍。
這樣就不用擔心誤觸「走火」,或者需要開槍時反應不夠快啦。

另外還有雙 X 軸線性馬達,19 分鐘充滿 4700mAh 的 120W 閃充,V1+ 影像芯片加持,整體體驗相當到位。
當然對比曲面屏的 Pro 款還是有一丟丟遺憾的。
例如我 hin 愛的超聲波指紋,就沒能用上。

iQOO 10 Pro 才有的 3D 廣域指紋
但整體來講,3699 元(8+128GB)的起步價,放在這樣一款堆料機型上還是挺值的。

喜歡打游戲、而且對手機整體規格有要求的,可以沖它。
真我 GT2 大師探索版
講真,我對這次 GT2 大探的外觀不是很感冒。

但也不能否認,這是一款相當優秀的直屏機型。
沒錯,又是熟悉的驍龍 8+。
另外還有新一代 X7 獨顯芯片加持,能夠提升游戲幀率的同時,降低功耗。

最大的亮點,當屬這個隱藏式壓感肩鍵。

和 iQOO 的壓感一樣,肩鍵的意義在于提升游戲操作效率。
普通的游戲手機,會把肩鍵做得很明顯。
也不是不行,但犧牲了邊框一體性,不夠美觀。

真我 GT2 大師探索版的獨特之處,就是把壓感肩鍵隱藏在金屬邊框里。
日常使用看不出來,但打起游戲那是咔咔爽。

此外還有 100W 快充、5000mAh 大電池,續航也不成問題。
主攝搭載了 IMX766,這鏡頭也是老朋友了,成像沒毛病。

高情商:用心打磨
低情商:庫存清不完
3499 元(8+128GB)的起步價,在驍龍 8+ 旗艦里也挺有競爭力的。
這次講的都是旗艦款的直屏手機,如果預算較少的話可以考慮其他機型。
像 Redmi K50、真我 GT Neo3、iQOO Neo6 SE 等都可以瞄一眼。

有一說一吼,雖說這兩年直屏安卓多了起來,但相比同系列的 Pro 款還是有點閹割。
就像前面的 iQOO 10,屏幕規格就沒 iQOO 10 Pro 高。

希望國產安卓,能搞出一臺規格拉滿的直屏旗艦吧 ……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84f188e9f095ee87e8f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