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el 一直是智能手機創新方面的領導者。當行業中的其他人跟隨我們的腳步時,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恭維。"

2022 年 10 月,當谷歌方面發布他們預熱許久的 Pixel 7 與 Pixel 7 Pro 時,谷歌產品管理副總裁 Brian Rakowski 顯然是相當志得意滿的。事實上,也正是他在此次發布會上公開 "Diss" 了競爭對手在產品功能開發上的 " 落后 ",并說出了本文開頭的這句話。
其實我們無意否認,歷史上谷歌的確是在許多智能手機的功能上都扮演了 " 先行者 " 的角色。從息屏顯示到 NFC 支付、從碰撞檢測到 AI 影像,Pixel 系列或者說谷歌,確實也引領了這些功能在智能手機上的普及。特別是在 AI 影像、在多幀合成 HDR、在算法變焦方面,說谷歌如今依然具備領跑業界的技術實力也并不過譽。

然而在個別功能、技術上做得好,并不代表著如今谷歌的 Pixel 系列機型還在整個業界有多大的 " 領軍 " 作用。事實上,縱觀剛剛發布的 Pixel 7 系列,我們三易生活不僅沒能看到谷歌 " 再次引領行業 " 的決心,反而只感受到了其在產品理念、商業追求上的混亂和墮落。
最新的 Pixel 系列機型,硬件配置卻處處妥協
Pixel 7 系列到底是怎樣的產品呢?以此次該系列中市場定位更高的 Pixel 7 Pro 為例,它幾乎從頭到尾都充滿了 " 妥協 ",甚至可以說是 " 落后 " 的氣息。

首先在外觀方面,Pixel 7 Pro 機身正反兩面均采用了康寧大猩猩 Victus 玻璃,并輔以鋁合金材質的中框。但是請注意,大猩猩 Victus 并非康寧目前最新最好的手機用特種玻璃,最好的是他們為蘋果獨家定制的 " 超瓷晶 ",其次則是目前三星旗艦機型普遍使用的大猩猩 Victus+。相比之下,Pixel 7 系列使用的初代大猩猩 Victus,實際上已經是 2020 年 7 月發布的舊配方了。
其次從屏幕參數上來看,Pixel 7 Pro 采用了一塊 6.7 英寸、3120*1440 分辨率的 AMOLED 屏,并支持 LTPO 可變刷新率。然而從僅有 1500nit 峰值亮度,以及其最低只能達到 10Hz(而不是 1Hz)刷新率來看,谷歌選用的這塊屏幕也不會是新物料。

谷歌 Pixel 7 Pro 多項屏幕參數還停留在 2020 年的水準(圖為三星 Galaxy Note20 Ultra)
要知道,1500nit 的峰值亮度、10-120Hz 的可變刷新率范圍,這兩點早在 2020 年秋季就已出現在了三星 Galaxy Note20 Ultra 上。從這兩個關鍵技術指標來看,Pixel 7 Pro 的屏幕很有可能在基材上就落后了目前主流 Android 旗艦一代,落后蘋果 iPhone 14 Pro/iPhone 14 Pro Max 甚至可達了兩代之多。

不僅如此,雖然我們不否認 Pixel 7 Pro 本身影像部分的軟件水平可能很高,但縱觀其此次硬件部分,則僅為 1/1.31 英寸的 GN1 主攝、1/2.55 英寸的緊湊型(0.7μm)4800 萬像素長焦,再加上 1/2.9 英寸的 " 微型 " 超廣角副攝方案。這套配置別說是與同期的其他品牌 Android 影像旗艦對比,哪怕是與一年前的頂級影像機型相比也顯得有些 " 摳摳搜搜 "。
過時的芯片架構設計,進步幅度令人失望
眾所周知,自上代產品開始,谷歌方面就不再使用第三方的 SoC 方案,而是找三星定制了帶有自研模塊的 "Tensor SoC"。其中,初代 Tensor SoC 的代號 S5E9845,采用的是三星 5nm 制程,CPU 部分是由 2 顆 2.8GHz 的 Cortex-X1 超大核、2 顆 2.25GHz 的 Cortex-A76 中核、以及 4 顆 1.8GHz 的 Cortex-A55 小核組成,擁有 4MB L3+8MB SLC 的大緩存設計,并配備了相當堆料的 Mali-G78MP20 GPU。

其實從初代 Tensor SoC 不同尋常的 " 雙超大核 "、" 大緩存 ",以及 " 超多核 GPU" 設計上,很容易就能看出它參考了三星早期(" 貓鼬 " 時代)自研 SoC 的設計理念。而在諸如內存帶寬、GPU 算力等指標上,2021 年的初代 Tensor SoC,也確實達到了當時行業中第一梯隊的水準,不辱谷歌 " 自研旗艦手機 SoC" 之名。
但如今的 Pixel 7 系列配備的 Tensor G2 又是怎樣的水準呢?與初代 Tensor SoC 相比,其半導體制程從 5nm 改進到了 4nm,CPU 超大核的架構不變,主頻提高了 0.05GHz 到 2.85GHz,中核的設計升級為兩顆 2.35GHz 的 Cortex-A78,再就是將 GPU 方案換成了 Mali-G710MC10。

目前曝光的跑分成績表明,Tensor G2 的 CPU 性能提升極小,無論架構還是性能均已嚴重落后
換句話來說,谷歌的新款自研芯片中,CPU 超大核和小核性能基本原地踏步,中核有架構提升帶來的代差進步,而 GPU 雖然架構升級、但流處理器數量沒變(G710 單個核心規格正好等于 G78 兩倍),性能也不會有太大的增益。
即便放棄 " 開發機 " 的定位,Pixel 系列也儼然已無法 " 引領行業 "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Tensor G2 集成了谷歌新的自研 AI 單元,還有新的安全協處理器,同時更高延續性的架構設計,也意味著工程師可以更深度地在系統、APP 層面進行代碼優化,這些都有望帶來優秀的能效比,以及日常使用中更出色的流暢度體驗。

然而從一方面來說,即便谷歌真是為了 " 方便更好地進行優化 ",故意選擇了 Tensor G2 如今的設計,也無法掩蓋這款芯片硬件設計進步極小的事實。另一方面大家要知道,目前已經有消息顯示,谷歌將在 Android 14 中徹底去掉 ARM v9 架構處理器對 32 位應用的兼容,這也就意味著,對于如今的主流手機廠商和開發者來說,他們都有必要在 2023 年年底前徹底完成中高端機型軟件生態的全面 64 位化。
但眾所周知的是,Pixel 7 系列是目前極少數首發搭載 Android 13 的機型,同時也必然會是明年首批升級 Android 14 預覽版和正式版系統的產品。這就意味著對于開發者來說,Pixel 7 系列機型原本應該是他們開發、調試、適配新系統的設備。然而由于 Tensor G2 依然使用的是基于 ARM V8 指令集的老架構、舊設計,這就使得其對于開發者而言很大程度上失去了 " 參考價值 "。

是的,這才是我們三易生活對 Pixel 7 系列感到失望的最重要原因。誠然,Pixel 系列自誕生以來,定位就區隔于曾經 " 專為開發者而生 " 的 Nexus 系列。Pixel 系列機型的造型更豪華、功能設計更豐富,價格也日益高端化,很明顯更偏向 " 普通消費者 ",是谷歌面向他們展示其硬件設計水準的產品線。
但在日益追求 " 用戶體驗 ",不斷為 Pixel 系列增添獨家硬件設計與功能的同時,此前谷歌起碼沒有完全放棄這條產品線對于開發者的指導意義。通過主流 SoC 設計加上及時更新的系統版本,過去 Pixel 系列機型很好地兼顧了 " 普通用戶 " 與 " 開發者 " 兩方面的需求,也算是實踐了谷歌對于整個 Android 生態的 " 領導職責 "。

然而如今呢?糟糕的硬件設計、落后于時代的用料,就意味著 Pixel 7 系列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已經多少顯得有些 " 誠意不足 "。而過時的芯片架構、與未來操作系統特性不太匹配的硬件指令集,則不僅僅意味著谷歌放棄了 Pixel 系列機型對于開發者的責任,更反映出其內部軟、硬件團隊間缺乏協調,且在自有硬件產品理念上過于注重短期利潤,缺乏行業擔當與長遠目光的這一事實。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1759c8e9f09404d3cf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