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調侃《我的世界》這款游戲其實應該叫做「別人的世界」,而看完 ChrisDaCow 這個油管頻道的小伙用我的世界整出來的好活,估計這游戲可能就該改名叫「別人的宇宙」了。

作為一個常年用我的世界做視頻的油管博主,隨手建一些建筑,打個 mod 對于 Chris 都是家常便飯基礎操作。

而這一次他突發奇想,既然我的世界可以還原出各種世界名勝,甚至在我的世界里面玩我的世界都能實現,那在里面還原一個宇宙理論上也是可以的吧?

理論存在,Chris 隨即開始了實踐,首先他要拿地球開刀。

為了更好地體會地球的全貌,感謝地球母親帶來的自然之美,他用我的世界還原地球的第一步竟然是去選擇高空跳傘。

一躍而下的感覺固然很爽,但你確定這樣對擺方塊有幫助?

最后還是選擇用地球儀老老實實地照著拼 ...

他測量了各種海洋、大陸等地的尺寸,再把它們用不同色塊湊成地球的模樣,光是做到這一步就花了他三天時間。


最后再手動涂上高光,看起來真是有內味兒了。

同時,這也給了 Chris 信心把像素化宇宙的這一進程推向我們的太陽系,甚至到整個宇宙萬萬億的星球。


如果按目前搭建的地球大小來看,若想用方塊搭建出整個太陽系,按他的計算每個星球至少要縮小到原來的 70 萬分之一。

每個星球搭完后還要根據它們的不同角度安排不同的光影,這已經不是一個大工程了,而是一個宇宙級巨大工程。

建造土星環的時候,還用上了勾股定理,用 Chris 自己的話說是「重新學」,哈哈怎么說呢,這東西一般人也不會忘吧?


但是建造出來后,巨大的星環和渺小的身影強烈地對比著實讓人感受到了太空行星的壓迫力。


同樣帶個圈的海王星。


行星基本上制作完畢后,就該輪到太陽系最不能缺少的太陽了,作為一個高亮且碩大的恒星,地球的大小在它面前基本只有一個磚塊那么大。

Chris 選用我的世界里最亮的方塊來搭建,還在球體外側加了若干個小橋一樣的東西來模擬表面的太陽活動。

當它點亮并和其他幾個星球排列在一塊時,感覺真的像是操控者小人在一款太空游戲里漫游,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整個太陽系,似乎就這么被他建成了。

下一步,Chris 和我的世界真的把目標放到了星辰大海,首先他選擇先搭建一些我們熟知的宇宙奇觀。
比如這個被稱作創生之柱的星際氣體和塵埃。這東西可比太陽還要大得多得多得多。

據他計算和查閱,這東西高達大約 5 光年左右,更別說在建造的時候還要考慮到周圍那些發光的星體,盈盈閃爍的背景,光是折騰這些就花了兩天時間。


好在最后做出來的成品效果非常好,莫名有種神圣的感覺。


接著,是宇宙中最恐怖最神秘的存在之一——黑洞。

沒人知道那些星體進入黑洞之后會怎樣,就連光線在黑洞附近都會被扭曲,電影《星際穿越》中還原的黑洞樣貌可以說是相當有視覺沖擊力的了。

Chris 決定按照這個用一個個方塊來造出他這個宇宙第一個黑洞。

經過漫長的規劃和計算,最終,黑洞被他分為三個圓盤,彼此融合又彼此獨立。


層層鋪設,微微調整,終于,吞噬一切的黑洞宣布完工,遠遠望去,真的不敢靠得太近。


除此之外,Chris 還建了宇宙中散落的各種星系,從一個星系臂到一整個星系圓盤,從一個星系到一整片星系群,純路人,請問是宇宙大爆發又開始了嗎?


最后,終于來到宇宙建造的終極步驟——還原整個宇宙,字面意思上的。

如果人類有個能拉到宇宙之外的鏡頭,拉到極遠處我們可能會看到這樣一張雜亂無章的圖像,宇宙像一團馬賽克,又像一張神經網。
而 Chris 剛剛做出的星系、太陽、地球,都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像素點,甚至還比不上那么大。

好多好多個他們加起來才能共同構成這些磚塊所代表的那些「通路」。

但點亮之際,一切看起來又是那么的和諧美妙,眼前這個紫色的發光丸子幾乎就是整個宇宙像素化縮小不知道多少倍的模樣。


現在再把它和之前所做的星系、黑洞、星云等東西連起來看,人和宇宙,好像冥冥之中有著微妙的聯系。

Chris 從我們生活的地球一路搭建到整個宇宙,從富有理性的土地到充滿著混沌和瘋狂的太空,丸子形狀的球體卻讓它們殊途同歸。

現在想想,我們說不定也在誰建的宇宙之中呢?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自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2cb758e9f090499682b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