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機圈的小伙伴都知道,雖然今年的旗艦安卓手機一款又一款,硬件上也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只可惜被隔壁蘋果的 iPhone 在銷量上壓過一頭,讓安卓廠商們也是意難平。
但今年也并非全是 iPhone 來當主角,在 3000 元以下的價位段,不少安卓機火出了圈,不管是小米,還是 realme,抑或是 iQOO,都推出了幾款性價比非常高的手機,也吸引了不少人購買。

而其中最出名的,當然還得是 Redmi K50,2K 120Hz 的三星 E4 OLED 柔性直屏、能效比優異的天璣 8100 芯片、5500mAh 電池 +67W 有線快充,這幾樣配置加在一起,居然只要 2299 元,誰看了不心動呢?
雖然 2022 年只剩 2 個多月的時間,K50 發布會也過去了將近 7 個月的時間,但依舊沒幾部手機能在性價比這方面超越它,足以證明 K50 在這個價位段的統治力了。
只可惜,隨著 K50 至尊版的發布,K50 系列也走到了尾聲,不少版本的 K50 目前已經出現缺貨斷貨的情況,或許在雙十一之后,K50 就不再是 Redmi 的主推機型了。

而這,也讓不少人開始期待,明年的繼任者 K60 能在性價比上帶來什么樣的驚喜呢?
早在 K50 剛發布那段時間,Redmi 品牌總經理盧偉冰就在微博上發起了一次關于 K60 的調查,讓網友對一年后要發布的新機留言,來了解大家最想要的硬件升級。

評論中可以看出來,大家對真全面屏、金屬邊框、屏幕指紋、相機等配置有著不小的需求,這也是 K40 與 K50 一直存在的遺憾,都彌補上不現實,改善幾個點也不錯。
這些意見有沒有被產品研發部門聽取呢?答案是肯定的。
綜合目前已知的爆料,Redmi K60 系列可能繼續沿用 K50 系列的機型策略,搭載天璣 / 驍龍雙平臺,K60、K60 Pro、K60 電競版分別對應天璣 8200、驍龍 8+ Gen 1、驍龍 8 Gen 2 這三款芯片,由于用的都是臺積電 4nm 工藝,在性能與功耗的平衡方面不用太擔心。

屏幕和影像方面,K60 系列兩款高配機型將繼續采用居中單挖孔的柔性 2K 屏幕,同時升級到 5000 萬像素的新大底主攝,傳感器大概率是大家都在用的索尼 IMX766,終于換掉了祖傳的 IMX582/586,拍照好看不好看還不知道,但是掃碼速度肯定快了不少,
其他配置方面,K60 大概率會繼續采用 67W 有線充電,K60 Pro 有望升級支持 67W 有線充電和 30W 無線充電,K60 電競版則會支持 120W 有線充電和 30W 無線充電,這也是 Redmi 手機第一次用上無線充電,干翻小米看來真的不是夢了。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媒體最新消息顯示,K60 系列的海外版——小米 POCO F5,目前已經現身 IMEI 數據庫,型號為 "23013PC75I",該機型配備了 2K 分辨率(1440*3200)的 AMOLED 面板,支持 120Hz 刷新率和 1000 尼特的最高亮度,搭載驍龍 8+ Gen 1 芯片,大概率是 K60 Pro 這款機型。
考慮到編號里的 23 意味著 2023 年,01 意味著 1 月,POCO F5 大概率將于明年第一季度登陸印度等海外市場,而對應的 K60 系列會提前在國內發布。
相信最遲在明年 3 月份,我們就能見到 Redmi K 系列全新的 " 旗艦焊門員 " 了。

回過頭來思索一個問題,短短四年歷史的 Redmi K 系列為什么能如此成功呢?
在小 Z 看來,Redmi 在取舍上是目前所有性價比品牌里做得最好的:
K20 系列給了大家最想要的真全面屏,彼時影像實力不俗的 IMX586,支持了旗艦才有的屏幕指紋,價格回歸小米最初的 1999 元,搭載驍龍 855 的 K20 Pro 也只要 2499 元;K30 系列搶先用上了 5G,用上了 IMX686 傳感器和最新的 120Hz 屏幕,價格更是壓低到了 1599 元;K40 系列搭載最受好評的次旗艦芯片驍龍 870,給了一塊三星的 E4 OLED 硬屏,售價也只需 1999 元 ……

讓眼光挑剔的人來選,也能找出一堆缺點,比如 K20 系列與 K30 的屏幕表現并不算好,K40 的充電慢拍照差,K50 的大塑料邊框等等。
但這些缺點剛好卡在大部分人的容忍度之內,買 K20 的人就是沖著全面屏去的,買 K30 的就是沖著 5G+ 高刷屏去的,買 K40 的就是沖著驍龍 870 和 E4 直屏去的 ……
大家迫切需要的它都有,甚至是旗艦水準,而其他部分也沒太差,價格上再給足誠意,想不受歡迎都難。
根據 Sandalwood 的監測數據,國內電商市場十大產品線中,前五里有三個都是 Redmi,相加的份額是除了蘋果外最多的,足以證明 Redmi 這種取舍策略所帶來的成功。

有人說中國消費者是最挑剔的消費人群,而線上消費者更是挑剔中的挑剔,伺候好他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所謂的性價比神機,其實正是聽取了中國線上消費者需求后所誕生的,能滿足這部分人,也意味著線下乃至海外的銷量也不會差。
誰能拒絕一款切中自己痛點的性價比手機呢?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600028e9f091ec21f78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