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發、紅唇、波浪裙。
堪堪幾個元素,足以讓我們的腦海中浮現一個經典形象——
瑪麗蓮 · 夢露。

作為影史上 " 性感 " 的代名詞。
瑪麗蓮 · 夢露短暫而傳奇的一生,也十分引人遐想。
艱難的童年、三段遺憾收場的婚姻、十幾個與她傳過緋聞的權貴 ……
全世界無數燈光與目光圍繞著她。
而最終,38 歲的她卻在美國總統肯尼迪的生日宴上獻唱不久后,死在了自己的狹小公寓內。

前不久,網飛放出了重金拍攝的夢露傳記片。
它大膽而露骨地描述了瑪麗蓮 · 夢露的一生。
在美國甚至被分級為NC-17,即最高級別,未成年人不準觀看。
飾演夢露的演員,也是如今的影壇新星:
安娜 · 阿瑪斯。
在這部影片里,為了還原真實的夢露形象,她多次全裸出鏡,犧牲不可謂不大。
然而。
這部入圍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影片。
卻受到了各大評分網站的一致差評。


有人憤怒聲討:
在導演眼里,夢露不過是一塊等著挨操的肉。
也有人提出不同觀點:
觀眾感到不適,正是這部影片想要傳達的意義。

影片究竟如何,和派爺一起來看——
《金發夢露》

火光沖天。
一個女人開著車,載著女兒沖進著火的別墅區。
女孩的臉上充滿恐懼和不安。
而開車的女人卻沒有安撫女兒的情緒。

她雙眼直直地盯著前方,嘴里呢喃著一句話:
你的爸爸沒有拋棄我們,他就在這里面。

很快,這個瘋女人被人攔下。
負責疏散的工作人員制止了她開往火災更嚴重的地方。
女人只能在車內瘋狂吼叫。
而小女孩在媽媽的歇斯底里下,終于小聲地哭了出來。
這個女孩叫諾瑪 · 簡。
她是一個從未見過親生父親的私生女。
諾瑪的媽媽,患有家族遺傳的精神分裂癥。
沒有發病的時候,媽媽很愛她。
會溫柔地給她講睡前故事,也會抱著她,告訴她關于父親的浪漫事跡。
雖然從未見過父親,但父親高大帥氣、溫柔善良的形象,深深根植在了諾瑪心里。

而更多時候。
諾瑪需要承受母親的發瘋。
她總是痛罵諾瑪:
如果沒有你,他就不會離開我,你應該去死!
有一次,她甚至試圖將諾瑪按進浴缸里淹死。

諾瑪掙扎著爬出浴缸,向鄰居求救。
小諾瑪很善良。
即便差點被母親殺死,她開口對鄰居說的第一句話仍然是:
請救救我的媽媽。

母親被送去了精神病院。
而諾瑪無人照顧,只能被送往孤兒院。
盡管她一再表示,她有爸爸媽媽,不是個孤兒。
她依然被輾轉送往多個寄養家庭,漂泊著度過童年。

在一首唱著" 每個孩子都需要爸爸 "的廣告曲轉場后。
時間被撥到了二十年后。
諾瑪已經長大成人,靠著驚人的美貌走到了聚光燈下。

廣告、雜志的拍攝經歷,讓她開始小有名聲。
所有拍過她的攝影師,都稱贊她是鏡頭下的維納斯,擁有讓所有男人瘋狂的魅力。
更大、更繁華的世界,觸手可及。
諾瑪與電影公司簽約,帶著她的絕世容顏走進了好萊塢。
經紀人給了她另一個名字:
瑪麗蓮 · 夢露。

從此后大放異彩?
并不是。
殘酷的日子才剛剛開始。
第一次試鏡。
緊張的夢露在表演的時候屢次出錯。
但并沒有人對她表示責怪。
因為電影的投資方,看中了她的屁股:

要爭取角色。
她被叫去制片人辦公室試戲。
臺詞還沒有讀兩句,就被制片人按在桌子上,扒下了裙子。

影片上映。
她坐在視野極佳的觀眾席。
銀幕上,是夢露展露自信張揚的美貌。
暗光處,是夢露不得不忍受身邊人肆意觸摸。

好萊塢可以給予女孩們實現夢想的機會?
可以。
但代價,是你愿意丟掉你的臉面、尊嚴。
沒有價值,只有價格。
你的渴望和夢想,在他們眼里不過是按時收費的附贈。
走的時候,連秘書都不愿意多分一個眼神。

一個抱著希望而來,卻被夢想狠狠羞辱的女人,會變成什么樣?
是被磨去了斗志,從此放縱自己,妥協于紙醉金迷的潛規則。
還是一腔熱血涼盡,不愿屈就,憤恨離席。
然而。
在這部《金發夢露》里。
夢露卻幾乎被塑造成了一個任人玩弄、只會哭泣的傻白甜。
她一次又一次地愛上男人,再被男人拋棄。
一次又一次地懷上孩子,再失去孩子。

這也是這部影片最大的爭議所在。
一個脆弱的、無助的、需要完全依附于他人的女演員。
如何能在爭奇斗艷的好萊塢里站穩腳跟?
如何能不斷拓寬自己的戲路、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以致于全世界聞名?
靠色上位,不過是男性視角的意淫。
現實中的夢露曾經寫過自傳。
她寫下了自己曾被制片人騙進辦公室里想要潛規則的經歷。
但不同于影片里的被動和軟弱。
真實的夢露狠狠地暴打了男人的眼睛、用高跟鞋踩中了他的腳,最后跑出了辦公室。

沒錯,夢露從來都不是一只任人擺弄的羔羊。
在曾經的好友口中,十幾歲的夢露 " 像個假小子 "。
好萊塢和夢露合作過最多次的導演約翰 · 休斯頓說:
我所知道的瑪麗蓮 · 夢露,會察言觀色,意志也很堅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其實是個非常精明的人。
而看向夢露的履歷。
在自己的本職事業上,她也從來不止是一個花瓶、或者一個性感符號。
那個年代,好萊塢喜歡塑造一種 " 胸大無腦 " 的金發女郎形象。
無數金發女演員里,夢露的顏值最為突出討喜。
嬌憨的五官、活潑的性格、性感的身材。
這些外觀上的優點,掩蓋了夢露的演技。


如果你仔細看,會發現她的每一個小表情都有精心設計的成分。
時而驕縱,時而溫柔,時而端莊。
角色雷同,但她從未放低過對自己的要求。

哪怕是成為了全球知名的紅人,她依然會為了參加演技培訓班而飛往紐約。
后期,為了不再飾演同質化的角色,她和公司撕破臉,索性自己創辦制片公司。
這才接下了《巴士站》等影片,在履歷上擁有了更多角色類型。
再看回影片。
這個被人像件物品丟進套房、無時無刻不在被扒下褲子的 " 夢露 "。
究竟是誰?

在影片里。
夢露輾轉在多個男人身下。
除了那些導演、制片、投資商。
還著重描述了她的幾段關系。
和卓別林兒子的 " 三人行 "、和拳擊運動員的婚姻、和作家的婚姻。
從始至終,她都在渴望一個 " 父親 " 的角色。
替她遮風擋雨,為她建造港灣。


得不到,就自怨自艾,感慨命運不公。

影片用了大量篇幅去描述外界對夢露的傷害和目光。
用一種獵奇的、窺私的視角,不停展現夢露被當成 " 性商品 " 的事例。

而自始至終,夢露的個人視角,只有對 " 家庭 " 和 " 父愛 " 的追求。
為了得到愛,主動被所有男人剝削。
這不僅是完全有悖于現實的改編。
更是一種對主角落后、扁平的人物塑造。

雖然被宣傳為 " 瑪麗蓮 · 夢露傳記片 "。
《金發夢露》其實是改編自小說《浮生如夢》。
小說里,作者塑造了一個在物欲里迷失自我的悲慘形象。
影片導演多米尼克看中了這一點。
他需要一個可悲的女人,作為他控訴好萊塢、指責男性剝削的載體。
但給夢露貼上 " 可憐的婊子 " 的標簽,把她完全符號化,忽視她的一切智慧。
難道不同樣是一種來自后世的剝削?
究其原因,他并不是真正想要去紀念瑪麗蓮 · 夢露。
正如他在采訪時所說:
沒人真正看過瑪麗蓮 · 夢露的電影,大家只想在銀幕上看到一個穿著美麗的金發女郎。
這,才更讓人覺得寒心。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794258e9f0929907196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