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期一年一度的旗艦拍照橫評,今天的 6 位主角分別是:iPhone 14 Pro Max、華為 Mate 50 Pro、小米 12S Ultra、OPPO Find X5 Pro、vivo X80 Pro 和三星 Galxay S22 Ultra。

這期內容我們就來看看今年的頂級旗艦在拍照上都有哪些差異,哪款產品的實際表現會更好。按照慣例,本期相機橫評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較為「客觀」的實驗室測試部分,這個環節更多的是展現手機相機硬件本身的實力。

第二部分則是相對「主觀」的樣張部分,樣張是手機相機硬件 + 后期算法綜合能力的表現,這個部分主要還是說一些我們的理解和看法,大家有不同意見也可以評論區交流,求同存異哈。

硬件方面,具體參數大家可以看下面這張表。下面挑一些各家旗艦在相機方面比較明顯的升級點。

今年 iPhone 14 Pro Max 最大的變化就是主攝從祖傳的 1200 萬像素傳感器,升級到了全新的四拜耳陣列 4800 萬像素傳感器。由于像素提升和傳感器面積增大,再加上相機算法的進步,這次 iPhone 14 Pro Max 還增加了 2 倍焦段,蘋果甚至直接把它稱之為一枚 2 倍的鏡頭,但說白了就是通過主攝的數碼裁切輸出的成像。

另外,iPhone 14 Pro Max 還加入了全新設計的閃光燈,它可以根據對焦距離自動調整亮度。

在最終成像上,iPhone 14 Pro Max 對比其他幾款產品會顯得更自然,最大程度地弱化閃光燈的「存在感」。


換到華為 Mate 50 Pro 這邊,大的變化主要是引入了自研 XMAGE 影像系統,主攝還支持十檔可變光圈。可變光圈我們不是第一次見,但是支持十檔調節還是蠻令人驚喜的。

Mate 50 Pro 在攝像頭內置了六個調節葉片鏡片群,通過磁場微控馬達控制鏡頭的光圈開合度,來實現 F/1.4 至 F/4.0 的十檔光圈調控。

具體在體驗上,我認為平時拍照的感知不會太大,畢竟默認模式下光圈還是自動調節的,只有在切換到專業模式上,才能實現光圈調節,但這也算豐富了用戶的拍照應用場景,實際出來的效果,大家可以看這組樣張。

接下來看小米 12S Ultra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這枚全球首發的 1 英寸傳感器索尼 IMX989 ,還有和徠卡深度合作的光學鏡頭,硬件素質算是目前行業的天花板了。

剩下的三款旗艦,由于都是上半年就已經發布的產品,所以各項配置看起來沒有最近的這三款那么亮眼,但實際的素質也都不低,像 vivo X80 Pro 不僅有蔡司光學鏡片加持,還用上了最新的 vivo 自研影像芯片 V1+、OPPO 的 Find X5 Pro 也有馬里亞納自研芯片加持、三星 Galaxy S22 Ultra 則是用上了 10 倍的潛望式長焦鏡頭。



配置就這么多,接下來我們看看它們的實際表現如何吧。
實驗室測試部分,首先是 DR 動態范圍,這里我們參考的是 OECF 光電轉換系數,主要就是圖表中兩根豎向的紅線之間的范圍,這個有效范圍越大,說明動態范圍越好,相機能夠記錄更多的高光和暗部細節。

在這個環節,iPhone 14 Pro Max 的發揮是最好的,其次就是 vivo X80 Pro 和小米 12S Ultra ,表現最差的是三星的 Galaxy S22 Ultra 。

噪點方面,我們用 Visual Noise 來評估。圖中的 Set1、Set2、Set3 分別對應三種不同的觀察視距,再通過對應的 CSF 人類視覺函數換算得來的數值。理論上 VN 值越小,噪點就會越少,畫面純凈度越好。

華為 Mate 50 Pro 在噪點方面的表現相對是最好的,VN 值分別是 1.2 0.9 1.0 ,小米 12S Ultra 次之,表現最差的是 vivo X80 Pro 。

最后的亮度均勻度方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暗角。我們用 3D 視圖來進行解析,中間向上凸起的部分為畫面中央區域,四周向下墜的為像場邊緣。越下垂說明暗角越嚴重,越平坦說明整個成像區域內亮度均勻性越好。理論上 Shading 值越小,亮度均勻度越好,暗角越少。

這個環節 6 款旗艦表現都比較接近,表現相對好那么一些的是 OPPO Find X5 Pro 和小米 12S Ultra。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項測試中小米 12S Ultra 我們引用的是「徠卡生動」模式的數據,而非之前默認的「徠卡經典」模式,原因主要是因為「徠卡經典」的調教問題,該模式的出片風格非常 " 德味 ",成像四周暗角明顯,測得的 Shading 值是離譜的 1.7 ,這更多是徠卡調教的風格問題,和相機本身素質無關。

這是所有測試結果的匯總排行。你們覺得哪款產品的測試表現最出乎你們的意料呢?評論走一波。

不過要注意的是,表征測試更多展現的是硬件基礎,實際的綜合能力還是要看不同場景的樣張具體表現。

樣張部分,我主要想以「觀感」和「細節」兩個部分來講。「觀感」的部分也是特別主觀的評判,歡迎大家在彈幕中也發表自己的看法。要說明的是,所有樣張都是默認設置下直接按下快門拍攝,不主動對焦和調整其他參數。
白天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六款手機的出片風格完全不同。iPhone 14 Pro Max 依舊是最寡淡,也最接近真實的的那一個;

三星 Galaxy S22 Ultra 成像色彩偏藍,對比 iPhone 14 Pro Max 畫面亮度也會更高;

vivo X80 Pro 默認依舊是關閉蔡司色彩的,成片有種飽和度拉滿的感覺,發色很濃艷,并且還有個致命弱點,就是對比度偏低,畫面里該亮不該亮的都亮了,這樣就導致畫面看起來會沒有層次;

而小米 12S Ultra 在徠卡的加持下,所謂的 " 德味 " 很明顯,色彩控制的恰當好處;

對比之下, OPPO Find X5 Pro 在前面幾款競品的面前,出片就顯得有點平淡了,簡單講就是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總體對比下來,我個人會更喜歡華為 Mate 50 Pro 成片的質感。

比如這組樣張當中,華為整體出片的觀感就非常討喜,汽車主體部分足夠濃艷,很吸睛,周圍的地板色彩控制的也很好,并不會像其他四款安卓手機那樣,直接把地板抹成藍色。


接下來我們放大看看細節。光線充足時,就絕對解析力來講,小米 12S Ultra 會稍好一些,表現最差的是蘋果和三星。

至于畫面純凈度方面,vivo X80 Pro 的表現會更好一些。

切換到弱光場景,小米 12S Ultra「底大一級壓死人」的優勢就徹底展現出來了,無論是畫面的純凈度,還是明暗部的細節都是更好的那一個。


華為 Mate 50 Pro 高光溢出會比別人少,延續了一貫壓高光的傳統。而三星 Galaxy S22 Ultra 的噪點控制是最差的。


我認為手機成像的觀感亦或者說是質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我們從點下開門開始,無論是在相冊中的查閱,還是之后社交軟件的分享,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在手機這塊小小的屏幕中完成。

這個時候觀感就尤為重要,很少人會真正地去放大找茬,更多還是第一眼的感覺。并且很多時候,這些照片還經常只是濃縮在一條朋友圈的九宮格內,質感是它能不能吸睛的重要條件。

在這方面,我認為華為 Mate 50 Pro 和小米 12S Ultra 做得要更突出。尤其是小米 12S Ultra ,當有了徠卡的加持后,小米手機的影像直接讓從原來的「參數黨」變成了「影調專家」,多少有點讓人出乎意料。





仔細想想,這兩款產品影像成功的背后,多多少少都有徠卡的影子。那看來,這種聯名也不是空有其名嘛。好啦,這期旗艦手機相機橫評就到這了,如果你覺得內容對你有一些幫助,歡迎轉評贊走一波~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529ae28e9f09565c4cc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