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大兒院發熱門診接診量持續處于高位,因肺炎入院的患兒數量也居高不下,浙大兒院呼吸內科病房持續處于人等床狀態。
" 病房里的患兒,大部分是肺炎,其中肺炎支原體肺炎最多,約占所有病房患兒的 1/2,超過五成。" 浙大兒院兒內科主任、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唐蘭芳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唐蘭芳主任表示:不少孩子都是在持續發熱,輸液(抗生素)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才發現為肺炎支原體感染。所以,一旦孩子出現長時間的高熱不退、咳嗽不愈等癥狀,建議一定要來醫院檢查,確定病因,切勿胡亂給孩子吃抗生素,因為頭孢類抗菌藥對肺炎支原體是無效的。
她提示,肺炎支原體肺炎若不及時對癥治療,不僅感染支氣管和肺部,還可累及全身多個系統,出現眾多并發癥,需引起重視。
9 歲男孩因肺炎支原體肺炎上了呼吸機
曾在家自行服用多種抗生素
唐蘭芳主任說,有個 9 歲的男孩子,在收治入院前,已經反復高燒十天。在這期間,他的爸爸媽媽以為孩子跟以前一樣吃點藥就能好,就給他服用了家里常備的退燒藥和抗生素藥物,吃了兩三天不見效,又換了一種抗生素,結果耽誤了治療。
" 住進醫院,檢查結果顯示,孩子的肺部有大量的胸腔積液、機體缺氧、呼吸困難、肝功能受損,再進展下去,生命都可能受到威脅。住進醫院后,我們就給他上了面罩吸氧。"
唐蘭芳主任想到這個病例,仍感心有余悸:" 如果孩子持續發燒,在未明確診斷的情況下,切不可胡亂給他吃抗生素,有可能真的會耽誤了治療。" 好在這個孩子在住進醫院后,在呼吸內科團隊的治療下逐漸好轉。
" 如果孩子當初能早點對癥治療,可能病情就不會發展得如此嚴重。" 唐主任語重心長地說。
肺炎支原體感染,不僅可引發肺炎
還可引起肝中毒、腦炎等并發癥
肺炎支原體不是細菌,也不是病毒,而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最小的致病微生物。肺炎支原體是引起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體之一。
肺炎支原體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表現多樣,包括鼻咽炎、扁桃體炎、氣管支氣管炎和肺炎等,肺炎支原體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兒童當中大約有 10%~40% 的孩子可能會發展成肺炎。
如果對肺炎支原體肺炎不及時進行對癥治療,還有可能會出現胸水、氣胸、肺不張、支氣管擴張、肺功能減退以及病變的肺部反復感染等情況,肺炎支原體感染還可引起全身各系統并發癥:消化系統,表現以肝功能輕中度損害為主;神經系統癥狀的發生率約為 10%,最常見為腦炎;也可引起急性腎小球腎炎綜合征、間質性腎炎和 IgA 腎病,少數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此外,皮膚、血液系統等,也都可能出現癥狀。
肺炎支原體感染善于 " 偽裝 "
早期癥狀跟感冒相似
" 單純從癥狀上來看,肺炎支原體肺炎與普通感冒較難區分,一般需要醫生通過查看血化驗單和胸片進行鑒別,同時,也可以通過門診的呼吸道病原體五聯檢測進行測試是否感染肺炎支原體。" 唐蘭芳主任說。
而且,即使做了血常規、CPR 和胸片,很多時候也難以確診肺炎支原體肺炎,因為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血常規和 CRP 不會有明顯的改變,很多醫生都會以為是病毒感染。此外,還有不少肺炎支原體感染,合并細菌感染,檢查結果會出現典型的細菌感染征象,如血白細胞、CRP 急劇升高,這時候檢查報告,也會出現細菌感染掩蓋了支原體感染的情況。
" 而且,這個時候往往是比較危險的,肺炎支原體感染合并嚴重的細菌感染,容易出現壞死性肺炎、肺膿腫、液氣胸。" 唐蘭芳主任提示。
所以,我們比較推薦的做法是,如果懷疑是肺炎支原體感染,最好做個呼吸道病原體五聯檢測,看下肺炎支原體抗原是否為陽性。
從臨床經驗看,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易發人群為 5 歲以上的幼兒園和小學生。同時,肺炎支原體肺炎往往咳嗽劇烈。如果對應年齡段的孩子發燒伴有劇烈咳嗽,要引起警惕。
肺炎支原體肺炎典型癥狀:
1、乏力、肌肉酸痛,患者初期可有乏力、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癥狀,一般 2~3 天后可以自行緩解。
2、發熱,發熱可持續 2~3 周,一般為中等程度發熱,兒童及體弱者可能出現高熱現象。
3、咳嗽,咳嗽多為陣發性刺激性嗆咳,咳少量黏液,若患者首發癥狀為發熱,體溫恢復正常后可能仍有咳嗽。
4、部分患者存在胸骨后疼痛、頭痛、咽喉痛。
唐主任同時提醒,肺炎支原體肺炎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由口鼻分泌物傳播給其他人,肺炎支原體的潛伏期(已受到病菌感染,但還沒有發病)約 1 — 3 周,潛伏期至癥狀緩解數周內均有傳染性。一旦孩子確診肺炎支原體肺炎,應注意隔離,以免傳染給其他孩子。
來源:錢江晚報 · 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祝姚玲
(編輯 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