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豫再三,還是決定寫一次易烊千璽事件里,被冒犯的小鎮做題家。

易烊千璽昨天宣布放棄入職國家話劇院,并自稱考國話編制的流程,全部合乎規則,并不是占了蘿卜坑崗。


(易烊千璽發文回應 / 節選)
輿情沒有反轉,不相信他的人依舊不相信。
只剩易烊千璽的粉絲委屈巴拉:他都退出了你們還不依不饒什么?
不知道這算不算小鎮做題家的一次慘勝。
其實我打出 " 小鎮做題家 " 五個字,都有點戰戰兢兢。擔心被說是高高在上,嘲諷努力的普通人。
我也是通過易烊千璽事件才知道,原來這個標簽,現在是個貶義詞。
我明明記得兩年前它剛被發明出來的時候,是充滿自嘲意味的。

所有人都要上學做題,但能當做題家的卻沒幾個。至少要考上個重點大學,才能稱為 " 家 "。
假如你生在河南這樣的高考大省,一本錄取率只有 8%,能靠實打實的分數打敗 92% 的人,那證明你的智商、逆商、志商等等各種商都在上游水平。

而因為來自農村或者小城鎮,沒有祖上蔭庇,卷子上的每一分,都純靠個人能力考出來,更該被高看好幾眼。
跨越重重艱難險阻,考上名校,以為能跟投胎小能手們平起平坐時,才發現自己賴以生存的考試分數,是最不重要的東西。
真正對前途起決定作用的信息、人脈、眼界,等各種資源,才是關鍵。
應試是自己唯一的出路,也是投胎能手們最不值一提的小技能而已。
這里又充滿唏噓、感傷和意難平。
假如連學習能力、意志力、自律能力,等等各種能力都出類拔萃的優等生都很難跨越階級鴻溝,很難逆轉命運,那連做題家都不算的中差生們,又該何去何從?

這是我以為的關于小鎮做題家的討論邊界。
我不明白,它怎么就變成了一個貶義詞,要被看不起?
還是說這個社會,已經把小鎮、寒門、普女、普男等等所有非天龍人屬性,全都歸類成不能揭的瘡疤?
" 普通即丟人 " 這股風氣,好像跟全民考公考編是同步興起的。
所謂宇宙的盡頭是體制內,不過是 " 社會分配不公平 " 的高情商說法。
要是處處都能獲得體制內同款保障,誰會為了一個編制破防?
沒有保障,能買上房的所謂新中產,都可能隨時因為期房爛尾或者大裁員,一夜赤貧,半輩子白干。
階層上升的窗口被關閉,世界自然而然分成二元對立,對人的評價標準越來越單一,非貴即賤,非富即貧。
普通平凡變成罵人用語,不就是在說只有獲得世俗成功的人才配接受贊美?
這兩年,高喊有顏有錢有特權的女明星都是獨立大女人;吹捧男明星都是廳局風哥哥,體制內男友的年輕人,和現在聲討易烊千璽的人,可能是一體兩面。
前幾年被諂媚利用的后浪們,和在這次事件里破防的年輕人,可能也是一體兩面。
時代的車輪還沒壓到自己的腳丫子時,都是慕強至上,在明星身上,幻想代入自己的美好未來。
終于輪到自己上場,才發現世界的真相是,自己和明星從來不在一條賽道。

當然歸根結底,這不是慕強的錯。是沒保障的錯,是不公平的錯,是除了考編沒有別的路可走的錯。
人人只能千軍萬馬殺出一條血路,這條路自然就變成全民痛點,一戳即潰不成軍。
現在這條路,就叫考編。
今天還出現了一個新詞兒,摩擦性失業。

提出這詞兒的專家解釋說,勞動者想做的工作和他們能做的工作不匹配,消耗了沒必要的時間。
粗淺理解一下,就是你天生搬磚的命,就別幻想去當公務員。

其實有資格去考公考編的都已經是幸運的少數人了。
據今年 3 月 18 日《工人日報》報道,多地發布建筑業清退令,60 歲以上農民工面臨失業。
去年湖北武漢某一菜市場進行改造升級,要求 45 歲以上的女性,50 歲以上的男性不得擺攤賣菜。
三十五歲被大廠清退,四五十歲被菜市場清退,六十歲被工地清退。

被嫌棄的普通人的一生,終于在易烊千璽事件里大爆發。
我看到有人說,網友這次表現出的仇富、仇編制,背后其實是在求富、求編制。
拿易烊千璽當靶子噴,是下流社會最愛干的氣人有,笑人無。
可本下流社會想問一句,底層想求富、求編制,不可以嗎?
我寫了好幾年不要再吹女明星是大女主了,每個普通女孩都可以是自己人生的女主角。
每次寫這個話題,都會引用《俗女養成記》里的臺詞:條條大路通羅馬,一日平安一日福。

還有它主題曲里唱的:一人一命,沒人相同。
來跟大家說,不要再用單一價值觀來評價一個人,人不是只能活成一種樣子。
但不內卷,勇敢做自己的前提是,物質上有相對公平的保障制度兜底,心里有安全感。
被當成一個人對待,而不是一塊待蓋戳的豬肉。
今年我不再碰這類劇,不想再給大家熬雞湯,是因為不管怎么鼓勵普通人,結合外面的大環境,都像站著說話不腰疼。
假如每個人都有許多條大路可以選,不考公也不會摩擦性失業,又怎么會在一個國話演員編制上破防呢?
易烊千璽放棄編制,看上去是輿論的階段性勝利,但只要宇宙的盡頭依然只有體制內,那真正的輸家,依然還是我們普通人。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564fb8e9f092dcf61ef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