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了,國產院線終于有一部好片能讓人痛痛快快的大笑一場,大哭一場。
那就是《人生大事》。
在電影上映以前,這部關于中國傳統殯葬行業的影片,一度被夸到和《我不是藥神》同一個高度。
廠長倒覺得,還沒那么神。
當然,除了故事極其真誠以外,片子最大的可看之處其實在于全員演技在線。
尤其是朱一龍。
從《知否》里溫文爾雅的東京少女偶像小公爺,到現在戴著大金鏈子,腳踢夾趾拖鞋,留著剛出獄的三毫米,一口一個 " 老子 " 的超社會硬核糙漢。
他用實力證明了,頂流是可以既帥,又有演技的。
片中那雙濕漉漉的狗狗眼,多少人想去給小文當媽啊!

剛出場的朱一龍,顛覆的形象著實讓觀眾驚訝了一下。
但緊接著,廠長就看到了片中隱藏的寶藏演員——
陳創。
片中,他是小文的親舅舅。
唯唯諾諾,老實巴交。
明明是應該撐起整個家的大男人,但卻每每被強勢的妻子教訓得狗血淋頭,像個犯錯誤的小學生。

這個心善,無奈,又有點不爭氣的角色,實在很符合陳創一貫 " 小人物 " 的表演路子。
盡管他在片中穿襯衫,戴眼鏡。
但當廠長看到他的第一眼,還是脫口而出——
哮天犬!

是的," 陳創 " 這個名字有點陌生。
但他塑造的角色,很多 80 后 90 后一定印象深刻。
比如《寶蓮燈》里的哮天犬;

比如《魔幻手機》里的黃眉大王;

比如中國最牛逼的電視劇《福貴》里的富家少爺,卻命運悲慘的福貴。

這些角色,多少都有點不體面。
要么臟亂差,要么丑角,要么小人物,以至于陳創在觀眾關于內娛演技派的回憶中,常常沒有存在感。
確實。
同樣總演小人物,他不像黃渤王寶強有那么高的知名度,電影劇本隨便接,電視節目經常上。
甚至,很少聽到關于他的消息。
正因如此,他才是廠長今天說的" 隱藏款寶藏演員 "。

別看他散發著草根氣息,但其實陳創出身于藝術世家。
父母,都是曲藝界的翹楚。
他的童年就是在側幕條看戲,從小就被吊嗓子,練唱腔,練身段包圍著,中國傳統藝術的渲染,讓他擁有了各種曲藝技能。
所以長大后,就順理成章地進入了演員這一行。
在出演哮天犬之前,他也是一帥氣文藝小青年啊!
拉二胡;

在《家有兒女》里彈貝斯。

在《福貴》里唱戲賣藝。

光一部《康熙微服私訪記》,他就能客串好幾個風格完全不同的角色——
有色心沒色膽的小乞丐;

囂張跋扈的郭絡羅氏族親;

心思單純又憨厚的小太監;

千嬌百媚,搖曳生姿的風塵 …… 女子?

時而嬌嗔可人,時而氣急敗壞,一顰一笑都生動極了。
這怕不是初代女裝大佬吧?

尤其是第四部里。
你看他這筆直柔韌的身段,這帶著巧勁兒的手指,這靈活嬌俏的小眼神,還有十分有戲的眉毛。
舉手投足,盡顯嬌艷。
一看,就是自帶曲藝技能在身上的。

正因為他是曲藝界的練家子,他每次參演電視劇,導演都會最大程度的讓他在劇中發揮才能。
畢竟,中國傳統文化是根兒,不能丟啊!
于是你會發現,在他早期的電視劇作品中總能看到陳創各種吹拉彈唱,盡顯技藝的身影。
但直到《寶蓮燈》。
當時的他已經演過很多個不同類型的角色,也有一定的表演經驗了,但導演找到他,讓他出演一條狗時。
他這心里還真直打鼓。

這種直接 " 跨物種 " 的表演,大部分演員也許一輩子都沒嘗試過。
同樣沒有經驗的陳創,忐忑著接下了這次的機會。
從此,他開始不停地從各種角度去觀察狗狗,還會經常喂外面的流浪狗吃火腿腸,以此近距離的觀察狗狗的反應。
然后,模仿。
比如遇到食物時,靈敏的鼻子一聳一聳的;
比如活動時,四條腿的肢體狀態;
比如被人撫摸時,狗狗會瞇起眼睛,十分享受;
比如遇到陌生人,狗狗會立馬警覺戒備。
長時間的觀察模仿,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和領悟。
陳創,真的演活了一條狗。
剛剛變身時,前腿上揚的樣子;

被主人呼嚕呼嚕毛時,乖順的樣子;

被二郎神帶上天時,四肢亂撲騰的樣子;

還有這個坐姿。
真的好像一條狗啊!

《寶蓮燈》這部劇,當時大牌云集。
焦恩俊,顏丹晨,舒暢,曹駿,劉曉慶 …… 小時候我們看這部劇,總覺得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各有各的可愛。
唯獨哮天犬。
他這條二郎神身邊的狗,不僅長得賊眉鼠眼,蓬頭垢面,奇丑無比,還總是善惡不分。
每一次他被眾人欺負的畫面,小時候都覺得又好玩又好笑。
被牛魔王踢飛;

被法術吊在樹上;

被小玉活埋;

天天被沉香他們哄騙著吃狗肉,或者嚇唬著吃自己的狗肉。

但長大了才發現,喜劇的內核真的是悲劇。
每次遇見哮天犬都會欺負一番的主角團們,滿口天下蒼生,仁義道德,卻總是各種任性妄為,仗勢欺人。
反而是哮天犬。
一個不起眼的,面貌丑陋的,總是在受傷的小人物,卻是全世界最好的狗狗啊!
無論如何,對主人永遠不離不棄。

給他求情;

替他挨拳。

主人心系三界,可主人卻是狗狗的全世界啊!
十多年后再看,二郎神和哮天犬這對 CP 的主仆情誼,真的好戳人。
而演活了哮天犬的陳創,也因此徹底改變命運。
隨著《寶蓮燈》的大火,此后每次只要提到陳創,人們都會加上一個前綴," 哮天犬 "。
甚至有人,根本不記得他的名字。
之后找到他的劇本清一色也全都是小人物,仿佛大家都默認,陳創就是臟亂差丑角的代名詞。
據不完全統計,陳創演過的邊緣人物,已經不下 100 個了。

有時候他會怕。
倒不是怕他自己把自己框死,而是怕大眾將他定型。
但轉念一想,能夠將同一種角色演活,演精,演好,不也是作為專業演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嗎?
再說,小人物,往往是最難演的。
從走路,說話,甚至吃面,喝水。
每一個生活化的細節都需要演員不斷的去揣摩,去體會,去感悟,這才能讓普通觀眾從中窺探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
把生活最本質的東西,掰開了揉碎了給觀眾看。
國產劇,因此而真。

反觀如今的國產劇。
清一色打扮時尚的俊男靚女,人均家產上億,出門就是豪車,生活就是談戀愛,是我們普通人看不懂的有錢人的世界。
劇情推進,全靠臺詞。
肢體表達,全靠走位。
在一眾烏煙瘴氣的國產爛劇中,我們異常想念以前那些能演,能拼,能吃苦的演員們。
所以前段時間,陳創又火了。
因為一段獲獎視頻。

視頻中,40 歲的他,溫潤如玉,謙遜儒雅。
風度翩翩的他,渾身渾身散發的學者氣息,簡直和我們印象中那個又臟又丑的哮天犬判若兩人。
又或許,這么多年,我們對他的誤解太深太深。
他不叫哮天犬。
而是應該被尊稱一聲 " 陳創老師 "。
明明不是草根出身,卻真正做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將小人物演繹的淋漓盡致。
包括他獲獎的這部《孔二皮進城記》。
他在片中飾演一個雙腿有些殘疾的鄉村教師,表面邋里邋遢,一度被人當成文盲,卻一心撲在孩子們的教育上。
當時為了更貼合人物,陳創愣是進組之后就再也沒洗過澡。

即便是沒有熱度,沒有大制作的小成本影片,也用自己最大的誠意去演繹。
于是,央視給足了陳創排面。
當時他不僅獲得了第 14 界電影頻道電影百合獎,優秀男演員獎,還拿到了第 21 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低成本電影男演員獎。
獲獎感言中,當他提到《寶蓮燈》的時候,彈幕上的觀眾都炸了。
那段死去的青春記憶,忽然就開始攻擊我們。

他還說,雖然不敢說是陪著我們長大的,但他愿意用表演和作品,陪著我們慢慢的變老。
這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工作者的品格,也是一個演員最純粹最誠摯的初心。
最后,我想說——
謝謝陳創老師,陪我們長大。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c595f28e9f09052e1762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