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沈騰在百花獎得了 0 票,大家都說缺大德無大語。
但另一邊,由沈騰、馬麗主演的《獨行月球》如今票房已經破 10 億。
" 沈馬 "cp 也成為了內娛這兩天的娛樂焦點,不少觀眾都是沖著他們才奔向了影院。

倆人時隔 7 年再度合作劇情長片,加上雜糅了喜劇 + 愛情 + 科幻 + 災難,注定會引來觀眾們兩極分化的口碑評價。
一邊是觀眾覺得對這部片的要求不能太高,就看個樂呵看個快樂:
" 要求別太高,老百姓需要這種電影 "
" 娛樂作用被充分發揮了,不該用文藝片的標準來審視這部電影 "
" 在喪成狗的日子里能用一張電影片開懷大笑倆小時,你就說值不值 "
另一邊的觀眾則認為,含騰量高也不過如此:
" 國產電影真的把觀眾當傻子了 "
" 弱智電影有市場,影視寒冬能過去才怪 "
" 沒看過原著漫畫,真的很爛,笑點很低俗,很開心麻花的水平 "
" 一部沈騰馬麗主演的喜劇片里面最好笑的是黃子韜 "
這次不僅是 " 含騰量 "100%,還是 " 沈馬 "cp 再度合體,沒上映就已經吊滿了胃口。

看完后覺得,確實是開心麻花那股熟悉的味兒。
只是 " 沈馬 " 沒什么含糖量,就算是 100% 的含騰量也救不了開心麻花。
(* 本文涉及部分劇透)
開心麻花電影,
最好笑是黃子韜?
這部科幻喜劇片,如果有影迷用嚴密的科幻邏輯去解讀它,估計能吐槽個三天三夜。
所以想要自己看得舒緩點,那自然是不能過度關注科幻邏輯的,軟科幻也經不起這般分析。
就拿袋鼠剛子來說,出現那一刻,你就知道這是一部圖個樂呵的電影。
而且沈叔鼠 cp 還比沈馬 cp 戲份多得多。

電影改編自韓國同名漫畫《獨行月球》,雖然開心麻花還是以喜劇為核心,但故事的設定還是有種世界末日的色彩。
人類為了拯救地球,抵御行星 π 的撞擊所以制定了一個" 月盾計劃 "。
整整八年,終于成功發射了宇宙之錘,人類的難題眼瞅著就要解決了,但在撤離的當天,基地卻遭到了隕石襲擊,所以不得不提前撤退。
這時候維修工獨孤月(沈騰 飾)沉浸在了給領隊馬藍星(馬麗 飾)寫情書的 " 甜蜜中 "。

月盾計劃失敗,地球被撞擊幾乎毀滅,文明倒退 50 年,人們的生活環境不得不轉向地下。
獨孤月以為自己成為了宇宙中最后的人類,于是開始著破罐子破摔又苦中作樂的生活,基地供給 300 人的口糧,足夠他在月球吃到孤獨終老。
當然,還有獨孤月和金剛鼠剛子的相愛相殺。

其實獨孤月的一切都被馬藍星這邊 " 直播組 " 觀察著,包括獨孤月暗戀馬藍星的一些滑稽行為。
" 獨孤月,你到底在想什么?"
" 想你 "
" 滾 "
這些種種元素的加入,都讓這部帶有 " 世界末日 " 色彩的災難片,以 " 喜 " 開頭。
或許是因為這些笑料都有點熟悉,所以看完會覺得好像很搞笑,但也并非那么搞笑。
更別提沈馬 cp,全程幾乎都是隔著十萬八千里。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依然是如此的渺小。
地下的生活環境導致人們致郁率不斷上升,人心也開始低迷,精神問題需要得到緩解。
為了鼓舞災后的人們,基地又決定將獨孤月在月球生活的一切進行全程直播。
這些看直播的居民們和我們沒有什么差別,喜怒哀樂的情緒被獨孤月帶著走,一種綠葉陪襯。

最突出的綠葉莫過于是黃子韜的 " 本色出演 "。
原本是一線藝人的他,在世界末日面前也懶得繼續注意形象,更何況在災難面前,娛樂也不重要了。
" 以前我是一線藝人,現在我是什么玩意?"
" 現在你是一號線藝人吶 "

也難怪有觀眾看完說,一部有沈騰和馬麗在的開心麻花電影,最好笑的居然是黃子韜。
雖然沈騰在片子里很賣力,在一些笑點上也都得到了反差的喜劇效果。
但這些也還是難以遮掩沈馬 cp 這次的化學反應確實有點失靈了:
" 好消息是沈騰貢獻了最富層次的一次表演,壞消息是成片的質量到底辜負了他。即便他以一己之力將小品升華成電影,但片中呈現的一切都是二手的,成了一件昂貴而蹩腳的 A 貨。"
沈馬 cp、含騰量百分百,
還是讓大家失望了?
故事從一開始,其實就帶有一種個人英雄主義。
你會知道獨孤月沒那么容易回到地球,相反,他或許還要被迫當拯救地球的 " 英雄 "。
當年馬藍星不是沒有看到獨孤月,但她為了更好的大局,還是選擇了準時撤離。
盡管如此,獨孤月還是沒有責怪她,反而更喜歡。

獨孤月一直把自己處在中間的位置,因為這個位置是最好的,不顯眼、不露鋒芒、平平淡淡。
但當災難來臨時,地球都需要這么一個 " 英雄 " 站出來,犧牲小我成全大我。

而站出來的英雄心中必然有一個助推點。
例如今年羅蘭 · 艾默里奇執導科幻災難大片《月球隕落》,男女主都是為了血濃于水的親情,而最后主動選擇犧牲自己的假科學家 K.C,則是為了完成更大的自我,實現過去沒有的價值。

獨孤月愿意成為 " 犧牲的英雄 ",本質上的動力則還是為了愛情,為了馬藍星。
甚至一開始獨孤月是去面試工程師,但職員滿了,后來看見馬藍星后才改變主意屈身地當了維修工加入團隊。
但愛情線的加入也是讓許多原著粉覺得改編不滿意和最想吐槽的敗筆,甚至連 cp 粉都磕不下去。

在原著漫畫中,《獨行月球》算是一個具有悲劇色彩的故事,結局也比較凄美:
男主在最后把中型火箭的逃生空間讓給了月球上的精神支柱金剛鼠,然后人類 17 年后登上月球,發現了獨孤月的生活照片,雖然樂觀但他已經死去。
在硬科幻災難片中,人類需要做到的就是在災難面前如何跟時間賽跑,外加凸顯人和人性的矛盾和博弈。
當然在這部喜劇中,觀眾也不用太擔心災難隕落,人性隕落的事。哪怕是把獨孤月遺忘在月球,也好像無需有人為這一行為負上什么責任。
因為他總會告訴你,人類要有希望,問題來了那就解決它。
喜劇也在消解災難給人們帶來的痛苦。

拯救地球要靠咱自己,但拯救電影又何嘗不是要靠咱自己?
雖然開心麻花是國產喜劇大 IP,但近兩年的電影出品,無論是質量還是口碑都是在下滑,更是有一段時間,觀眾都被 " 含騰量 " 騙進了電影院。
2015 年,開心麻花拍出《夏洛特煩惱》,低成本的電影最后是拿下了 14 億的票房。隨后的《西虹市首富》、《羞羞的鐵拳》還有《驢得水》雖然豆瓣評分不高,但在院線上票房還是樂觀。
直到《李茶的姑媽》《溫暖的抱抱》等爛片一出,口碑票房雙撲街,開心麻花已經不再是某種保障,甚至已經有 " 麻花出品,必屬爛片 " 的聲音出現。
特別是《日不落酒店》,沈騰作為紙片人特別出演,含騰量其實為 0,被罵宣傳造假,純純一騙子電影。

《獨行月球》在開心麻花改編下,它更像是一部雜糅式電影,想討論點什么但又欲言又止,而且里面的笑料包袱大多是觀眾能猜到的。
最要命的一點是,一部喜劇的后半部分在強行煽情。
這個問題靠創作者也無法一時半會地解決,畢竟目前國內影視的環境確實困難,制作水平不斷受限,故事的內容質量也無法繼續進階。
雖然沈馬 cp 的熒幕合作可能看一次少一次,但核心問題是,開心麻花的下一個沈騰在哪,下一對 " 沈馬 "cp 又在哪?
如今在電影院能選擇的電影并不多,難得有沈馬 cp,大家自然也就圖個快樂看個樂呵。
不過,借用獨孤月的口頭禪說一句:有一個好消息和壞消息。
好消息是,正如大家所說的:
老百姓在喪成狗的日子里需要這種電影,而這種電影也拍出來了。
壞消息是,如果持續都是這樣,那這場 " 影視災難 ",咱們觀眾也確實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跨過去。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a8dad8e9f093ba64474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