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娛行業再迎喜訊。
繼 7 月 28 日晚,證監會官網宣布博納影業的 IPO 申請正式獲得核準之后,樂華也拿到了港股上市的入場券。今年 3 月樂華娛樂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8 月 7 日成功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即將正式登陸港股。
另外,2021 年 1 月,檸萌影業啟動 A 股上市計劃,同年 6 月底終止輔導計劃;3 個月后,檸萌影業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2022 年 3 月 29 日,招股書失效;10 天后,檸萌影業第二次遞交招股書,第三次沖擊 IPO,并于 7 月 19 日通過港交所聆訊。
分別來自電影、藝人經紀、電視劇三大領域的頭部公司,幾乎在同一時間段迎來上市喜訊。背后的信號不言而喻:漫長的四年寒冬后,影視行業 IPO 終于迎來松綁,整體回暖。融資壓力得到緩解,業務布局得以拓寬,上市后的影視股們將會講述怎樣的新故事?
王一博和 A-SOUL,能否撐起樂華?
長達七八年時間,共計四次沖擊上市,樂華的 IPO 之旅漫長而曲折。
2008 年,杜華從當時國內最大的數字音樂內容供應商——華友世紀辭職后,次年創辦了樂華娛樂。從 SJ 解約回國的韓庚,曾經是樂華早期最重要的簽約藝人。
2015 年 9 月,樂華娛樂在新三板正式掛牌,證券簡稱為 " 樂華文化 "。掛牌 2 個月便嘗試以并購重組的方式登陸 A 股,上市公司共達電聲擬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收購春天融合(估值 18 億)和樂華文化(估值 23.2 億)。由于政策環境的變化,次年 10 月,共達電聲發布了新的重組方案,將樂華估值降至 18.87 億元。2017 年 2 月,重組宣告終止。2018 年 3 月,樂華文化終止在新三板掛牌。
隨后樂華開啟了 A 股獨立上市的長跑。2018 年 4 月,招商證券提交了關于樂華娛樂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并上市的基本情況表。5 月,招商證券披露的上市輔導工作報告顯示,招商證券已對樂華文化實施了第一期輔導工作。2021 年 6 月,樂華娛樂終止 IPO 輔導。
直到今年改道港股,其上市夢終于得以如愿。從股權結構來看,同大部分文娛公司一樣,樂華娛樂股東以互聯網資本為主,分別指向了幾項深度綁定的業務。創始人兼董事長杜華為第一大股東,持股 50.18%,華人文化、阿里影業分別持股 14.25%,并列第一大股東。優酷與樂華有著不少合作,如前者王牌綜藝 IP《這!就是街舞》系列中,韓庚、王一博等樂華系藝人長期擔任嘉賓。
字節跳動全資子公司量子躍動持股 4.74%,與樂華的合作主要存在于虛擬偶像女團 A-SOUL 的探索。據外界猜測,樂華為成員提供練習生擔當 " 中之人 ",字節則主要負責技術支持。
招股書顯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0 年按收入計算中國前五大藝人管理公司總收入為人民幣 32 億元,占同年總市場份額約 6.1%。而樂華娛樂藝人管理業務收入,在中國所有藝人管理公司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約 1.5%。
2019 年至 2021 年,樂華娛樂毛利率分別為 44.3%、53.5%、46.6%,凈利率分別為 18.9%、31.7%、26%。其主要業務為藝人管理、音樂 IP 制作與運營、泛娛樂業務三項,日前,樂華娛樂有 58 名簽約藝人及 80 名參加訓練生計劃的訓練生。藝人管理業務是樂華娛樂的營收支柱,在 2019 年~2021 年分別帶來 5.3 億元、8.08 億元和 11.75 億元的收入,總收入占比分別達到 84%,88%,91%。
其成本主要來自于藝人分成。前五大供應商中,供應商 B 在 2019 年為公司的第二大供應商,2020 年和 2021 年均是第一大供應商。報告期內,公司向供應商 B 的采購金額分別為 3227.4 萬元、1.33 億元、3.02 億元,采購占比分別為 9.2%、31.1%、43.9%。
近三年內,公司向供應商 B 的累計采購金額為 4.67 億元,且依賴程度明顯加深。根據業務關系年限和簽約時間的吻合程度,以及 2020 年采購額大幅度飆升與王一博在 2019 年憑《陳情令》爆火晉身頂流等線索,不難推斷出供應商 B 正是王一博。
綜上,其九成收入來自藝人," 一哥 " 王一博的去向對于樂華至關重要。樂華娛樂在風險披露中也提示," 我們的大部分收入來自藝人管理業務。倘我們未能維持與藝人及訓練生的關系或擴大我們簽約的藝人及訓練生的數目,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或受重大不利影響。" 杜華在新浪財經采訪中提到," 樂華大部分自主培養的藝人都已在續約 ",為外界帶來一顆定心丸。
過去幾年,樂華趕上了偶像經濟的風口,《偶像練習生》《創造 101》等節目熱播,成功造星 NEXT、吳宣儀、孟美岐。
時至今日,外部環境已經發生急劇變化。選秀節目被叫停,有關部門重申限薪令,疫情影響,加之明星塌房事故頻發,監管紅線收緊,以偶像經紀為主業務的公司,均面臨著不同程度的轉型考驗。對于樂華來說,需要證明自身打造頂流的模式可復制,也需要進一步強化影視制作、音樂制作等行業上下游環節的布局。
倘若核心藝人離去,或是遭遇意外風險,過去一年間收入同比增長 79.6% 的 A-SOUL,及其所代表的 " 可控、低風險 " 的虛擬藝人,最有可能成為樂華的 Plan-B。
元宇宙的風仍在勁吹,在珈樂休眠的塌房風波后,A-SOUL 仍然以四人組合形式繼續活動,正式入駐 Pico 平臺,并在近日迎來了首場虛擬直播 VR 夜談。繼 A-SOUL 和 " 量子少年 " 后,樂華娛樂于 7 月 20 日推出旗下新的虛擬偶像女團 "EOE 組合 ",于 7 月 24 日在 Bilibili 平臺開啟全網首播。
博納、檸萌、樂華扎堆上市," 綠燈 " 后文娛股如何證明長期價值?
過去幾年間,博納、檸萌、樂華上市歷經坎坷,背后是整個文娛行業在資本市場面前,遭遇 " 大門緊閉 " 的整體環境。
2017 年~2018 年前后,內容層面上,廣電總局一系列相關規定增加不確定性,另外,證監會出臺再融資監管政策加大 IPO 難度,稅務風波后,影視行業迎來寒冬,明星綁定模式不再受寵,資本紛紛撤退,長達四年間,文娛公司 " 上市難 " 成為普遍現象。
2017 年全年,只有橫店影視、金逸影視和中廣天擇 3 家影視公司實現 IPO,2018 年,華視娛樂、新麗傳媒、開心麻花、和力辰光四家影視公司集體中止 IPO。嘉行傳媒從新三板摘牌。從 2012 年進入 IPO 初審后至 2017 年,新麗傳媒三次 IPO 均以失敗告終,最終選擇被閱文集團收購,曲線救國。
2020 年 4 月,港交所宣布對 " 同股不同權 " 等三類公司打開大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與港交所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多項政策為影視公司登陸港股帶來利好,近一兩年來港股迎來一波文娛公司轉戰上市潮。7 月 18 日,影視公司耐看娛樂第二次向港交所遞交申請。劉詩詩、吳奇隆的稻草熊影業便是在 2021 年 1 月正式在港股上市。
需要意識到的是,博納、檸萌、樂華均為所在領域的頭部公司,資本市場的大門有所松動,并不意味著每一家公司都能夠順利上市,不少文娛公司在今年仍在延續坎坷。
鹿晗、黑豹樂隊背后的音樂娛樂公司風華秋實,在今年 4 月第四次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今年 2 月,深交所官網顯示,燦星文化(星空華文)首發不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未通過審議會議。這家曾制作《中國好聲音》的公司,第二次向深交所創業板遞交招股說明書,再次折戟。
據相關人士分析,依賴爆款、依賴大平臺所導致的業績波動性大,是影視文娛公司的致命傷,同時也為監管層所忌。過去幾年熱錢涌入,行業大肆擴張,所帶來的后遺癥也逐漸顯現,主要表現為業績承諾無法兌現、或是承諾期滿業績 " 大跳水 ",巨額商譽減值等。
成功 IPO,并不意味著就此 Happy Ending。" 破發 " 幾乎是文娛股的常態。今日稻草熊報收 1.98 港元 / 股,上市超一年半,股價已跌破發行價 5.88 港元 / 股。上市之后,文娛股們需要面臨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應對風險大、不穩定性過高、業績波動大等固有硬傷,向市場證明自身長期價值。
從已經發布的上半年業績預告來看," 虧損 " 仍是華誼兄弟、萬達電影等電影公司的主旋律。不受線下疫情影響的電視劇公司,業績相對更穩,尤其是深度綁定愛奇藝的稻草熊、深度綁定騰訊視頻的檸萌影業等,歡瑞世紀則實現了扭虧為盈。
外部形勢越發復雜,持續產出爆款難度較大,業務多元化、規避風險,勢必成為每一家文娛公司的必然選擇。
上市之后,樂華能支撐起估值嗎?僅僅依靠一個王一博,顯然是不夠的。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3767532ce40b8a00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