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家承包一個大工程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印度一位手工大佬就在家建造起了水壩,還是可以開閘放水,提供電力的那種。

當然,它是迷你版本的,估計能放在桌子上。

完成這項超迷你建筑的施工方,名叫「創意建筑」,這位老哥擅長從 0 開始,用混凝土搭建橋梁、大壩等在日常中看著巨大的建筑。

整座大壩的建筑時間用了兩個月,而開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選好「建筑地址」。當然,其實也就是布景,河流的兩側安置兩塊大石頭作為假山,地面上鋪滿了細沙,就等著大壩開工了。

開工后要做的是給大壩構筑梁柱,一條條金屬線被連接在山體兩端,按結構安插好「鋼筋」:

把它們扎好固定:

完工后長這樣,看起來相當結實。

因為大壩有一個升降的結構,所以要預留出位置放相關的設備。

準備好就開始澆筑混凝土:

看起來像是壞了的芝麻醬,看著有點食欲,但不多:

不平整的地方,通過震動可以讓材料變得均勻,墻體這就差不多了。

接著用類似的方式澆筑好大壩的支墩:

晾干后就像是在拆巧克力的包裝紙,把里面的真身展露出來。

然后開始在大壩中間組裝升降裝置,據介紹零件都是他自己打印的:

兩側的裝置再繼續用鋼筋連接:

接著澆筑:

測試一下,一開一合,運行得不錯:

根基、身體都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要做頂部了。一條長路貫穿兩岸,只不過要分成三段建設:

這個畫面看得強迫癥相當舒適。

頂部結構完成后,大壩主體就已經差不多了:

最后就是組裝水車:

當蓄水池的水線抬高,就可以遙控大壩放水,下落的水流會沖擊水車,讓它開始旋轉,旁邊的燈泡也就跟著開始工作。

就是感覺只能亮一小會兒。

不過整個工程已經讓我感到佩服了,同樣是玩泥巴我只會挖泥坑,這位則是從做迷你磚頭開始嘗試,一步步完善出自己的大工程。

當然這位老哥還造過其他建筑,例如這座拱壩。這種類型的水壩一般會出現在峽谷中,拱形的凸面會面對上游,兩端緊緊貼著峽谷的谷壁。

這樣的設計可以將水的壓力傳給兩側的基巖,抗震性好,同時對地形條件與施工設計要求都比較高。
不過老哥的這款做的倒是功能齊全,大壩也可以開閘放水:

關閉后水流也被完美截斷:

除了造大壩,他還會建造隧道。在水面上船只可以正常航行:

水面下的小車則可以通過隧道到達兩側:

而我比較喜歡的是這座混凝土大橋:

這座大橋也是從 0 開始,一個柱子一個柱子造出來的。

雖然看起來很窄,但車可以走:

甚至人也可以在橋上行走,工程質量看起來不錯:

甚至在最后爆破的時候,大錘都砸了半天才敲碎:

卡車:我一直在干活,沒有惹你們任何人。

說起來有趣,在建造的過程中,老哥還一直試圖讓工具們「自動化」工作。例如讓塔吊自己澆筑混凝土:

可惜自動了,但沒完全自動,還需要老哥自己把瓶蓋擰開:

澆筑水壩的時候倒是還好:

但老哥嫌棄它效率慢,最后還是自己上手晃蕩了幾下:

翻斗車卸貨的時候,他不僅要幫忙抬車廂,還要靠震動給它加速:

實在不行,要不咱們還是直接上手吧。
另外,怎么總感覺這個小車像是正在上廁所呢?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自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f85888e9f097d8e5fd3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