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被詬病劇情懸浮,人物不接地氣。
或是借「職場」之名炒 CP,大撒工業糖精。
最為致命的是對職場的呈現,宛如兒戲。
無論是從業者還是觀眾,看完都沉默了。
最近又有一部國產劇,來趟「職場劇」這個雷區。
但。
令人意外的是,這回沒翻車,反而讓人看到國產職場劇的另一種可能性——
《玫瑰之戰》
Rose War

這是一部未播先火的劇。
關于它的話題,個個是爆點。
由《慶余年》的導演孫皓執導。
挑大梁的演員,清一色中生代。


這部劇的故事又噱頭十足——
35+ 中年女性,全職太太,婚姻破碎,重返職場。
光是把這些關鍵詞疊在一起,就足夠抓馬了。
想要全部糅進一部職場劇,更是難上加難。
好在,這部劇做到了。

顧念 ( 袁泉 飾 ) 是一位全職太太。
她的生活規律且單調。
操持家務,準備三餐,偶爾和鄰里來往,增進感情。

看似平靜的生活,卻突遇晴天霹靂。
律師丈夫宋嘉辰 ( 于瑾維 飾 ) 牽涉一起重大貪污案,鋃鐺入獄。
并且當庭承認,有過一段婚外情。

丈夫出軌的事實,讓顧念心灰意冷。
多年維系的婚姻毀于一旦,家庭也搖搖欲墜。
可陣痛往往伴隨著新生。
也正是這次變故,讓顧念得以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她為了自己,為了女兒,毅然開啟人生新篇章——
重返職場。


分別往左和往右的兩個鏡頭,自然銜接了這一轉變。
顧念也從乖巧的直長發,換成了干練的短發。
至此,這部劇剛進行了10 分鐘。
它的節奏很快,直奔主題。
顧念步入職場后,也到了整部劇最考驗編劇的部分。
如何呈現真實不懸浮的職場環境呢?
《玫瑰之戰》的處理很巧——
將顧念塑造成一個「律所新人」。

她在老同學豐盛 ( 黃曉明 飾 ) 的引薦下進入律所,可畢竟闊別職場十年。
第一天上班就因為走錯會議室而遲到。
還被律所的離婚律師李大為 ( 王志飛 飾 ) 挖苦:
「十年,十年沒有出來工作,那你憑什么認可她的業務能力?」

顧念也不是吃素的,懂得見招拆招:
「凡是輕視我的男人,都沒什么好下場。」

就算曾經能力過人,她仍需要重新證明自己。
可過程是坎坷的。
她接手的第一個任務是文檔掃描。
卻還在用傳統的方法掃描,差點耽誤了開會時間。

甚至需要另一位新人來教她,如何用更快的辦法。

第一次開庭前,她拉著同事一遍遍模擬問答到深夜,生怕出現漏洞。

可等到真正開庭時,又緊張到手忙腳亂。
先是打翻文件,又碰倒了水壺。

最離譜的是,在辯護環節,把「被告人」說成了「被害人」。

她的狼狽,她的失誤,都是最真實的一面。
不存在一出山就舌燦蓮花,大殺四方的「開掛」操作。
顧念不得不在摸爬滾打中,逐步重拾婚前的工作技能。

直到她完成了自我蛻變。
在第二個案件中,她積極參與調查,收集根據。
再次出庭時,已然成竹在胸。
每個問題都直指要害,成功為當事人作出無罪辯護。

我們之所以說,職場劇不好拍。
就在于它不能脫離生活經驗。
職場生活不是編劇坐在家里苦想,一拍腦門就能寫出來的。
尤其是律師題材。
唯有深入立案、取證、分析、庭審等各個環節,方能展現律師的職業面貌。

跟隨著顧念的日常,觀眾看到了律所內的競爭與協作。
也看到了一位闊別職場十年的「律所新人」,如何一步步完成職場進階。

職場劇不僅要專業,也要接地氣。
單說律師這個職業,或許離我們有一點點遙遠。
但《玫瑰之戰》通過一個個貼近現實的案件,拉近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兩集一個案件的劇情,有種在看單元劇的感覺
并且這些案件貼近生活,極易引起共鳴。
也有一定的普法作用。
比如第一個案子,妻子想為酒駕肇事的丈夫頂罪。
它反映了全職太太在面對家庭變故時的生存困境。

妻子面對顧念的詢問,起初隱瞞了真相。
為了這個家,她甘愿「犧牲」自己。
她說為了女兒能夠有更好的生活條件,就算坐牢也愿意。
因為她覺得自己是個「無能的人」。

可顧念根據已有的證據,確認這位妻子是在撒謊。
隨后調查到她丈夫出軌,且為了報復情人故意行兇的事實,讓顧念找到了突破口。
顧念現身說法,將自己的傷疤揭給她看。
因為顧念也有同樣的想法,覺得離開丈夫,帶著女兒過不下去。

可事實恰恰相反。
正是因為帶著女兒,激發了顧念前所未有的潛力。
最終,這位妻子愿意說出真相。
一個背叛婚姻的丈夫,不值得她押上未來,更不該過分貶低自己。
真正為了女兒好,就應該陪在她身邊,選擇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相信靠自己也能過得更好。

再比如女兒與保姆的遺產繼承糾紛案。
它反映了一種子女未盡贍養義務的現象。
一位制作紫砂壺的老人去世了。
將全部財產留給 8 年來一直照顧他的保姆。
老人的女兒知情后鬧翻了天,直接告到法院。

她的手段也很拙劣,一味控訴保姆覬覦錢財,圖謀不軌。
甚至還說她是有意勾引自家老爺子。
卻拿不出任何證據。
顧念早就看出其中的端倪。
實則是女兒多年來一直不在老人身邊,兩人關系早已破裂。

而老人與保姆之間,卻是勝似親人的師徒關系。
真正讓老人立下遺囑的契機,不僅有多年的照顧與陪伴。
更有保姆對紫砂壺制作的熱愛,并且傳承了老人的手藝。
最終,法院駁回了原告的訴訟。

還有榜一大哥聯合網紅主播做局的案件。
提醒我們警惕各種線上和線下的誘惑。

以及顧念為鄰居家的孩子辯護,事后孩子的母親不停奉承。
顧念卻明確表示,她們已不再是朋友了。
畢竟當初得知顧念的丈夫出事,鄰居是第一個與之割席的人。
這樣虛偽的塑料情誼,不如趁早了斷。

《玫瑰之戰》中的每個案件,背后都是某種社會現象的縮影。
這些案件不再是律師冷冰冰的業績。
注重理性和邏輯的辯護下,亦有人性的暖流。
顧念在為當事人爭取合法權益的同時,更想為當事人帶去力量與信念。

劇中還有這么一句臺詞:
「律師不僅服務于某個人,也是服務于整個社會的。」
同樣道出了這部劇對現實的關照。
引導觀眾心向正義,增強法律意識。


案件之外,《玫瑰之戰》還有一條明晰的主線。
那就是顧念的個人生活。
丈夫入獄后留下一地雞毛。
她既要照顧女兒,也要工作。
在平衡家庭與職場的同時,她如何成長呢?
就是靠這一個個案子。

案件作為劇情的主要部分,歸根結底還是應該服務于人物。
也就是塑造顧念這一角色。
案件中包含了女性成長,職場困境,婚姻關系,親子關系等多個話題。
在處理案件的過程中,顧念的生活態度也在悄然改變。
當事人常說的一句話是:「可你是我的律師啊。」


他們總是把律師放在一個無所不能的位置,似乎可以擺平一切。
事實上,這也是很多職場劇常犯的錯誤。
把一個行業的從業者無限神化,反而是對一個行業的不尊重。
顧念在辯護的過程中,不會受到個人情感因素的干擾。
她會直接向當事人表達自己的困惑與局限,而不是「全都包在我身上」之類的大話。

在基于事實的前提上,全力為當事人爭取最優解。
也正是這樣的工作態度,讓她明白了能力與職責所在。
羅翔曾說過類似的結論:「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

顧念接受了自己不需要成為全能的神。
有所取舍,才能讓生活變得更加自在輕盈。
最終,她的工作又反過來影響了生活。
她不再幻想救世主,而是要實現自我拯救。
她不必委曲求全,就算丈夫被抓,也能夠撐起這個家。

在顧念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律師追求公平正義的勇氣
更看到了一位女性選擇重新開始的力量。
就算是在律所與住所間兩點一線連軸轉,誰又能說這不是一種英雄主義呢?

其實。
顧念嶄新的人生態度,早在第一個案件時就已表露。
也恰是這部劇所強調的主題。
當時她對為丈夫頂罪的妻子說:
「有的時候,老天會跟你開一個玩笑,其實是為了讓你有機會選擇一種新的生活。」
至于是何種活法,我們自己說了算。

全文完。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f9b728e9f0961480a73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