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古偶者得天下,這句話說得一點不假。
這個暑期檔最熱的劇是什么?
三大平臺拿出各自的招牌告訴你——
優酷,《沉香如屑》,如今已經播到《沉香重華》了。
騰訊,《星漢燦爛》,如今《月升滄海》也大結局了。
愛奇藝,《蒼蘭訣》…… 我就直說了吧,看下面三部劇的海報,你會不會覺得這是同一家公司出的?

當然,和肉叔都寫了(戳藍字),《蒼蘭訣》一直沒寫,原因是當時播的時候肉叔掃了一眼,覺得 …… 恐怕以肉叔的年紀,看這樣的劇,還是太大了些。
誰知,這些天里,不斷聽到一些離奇發言——
有人突發中二病。


有人失去理智,甘愿自稱 " 道德敗壞的土狗 "。
好的,身為試毒區小王子,無論如何也得要試一下了。
《蒼蘭訣》,我來了。
結果,連夜刷劇。
頂著一對黑眼圈回來跟大家匯報。
我終于明白網上這張梗圖的意思了:

圖源網絡
01
眾所周知,看國產古偶,首先要學會一個字——
忍。
" 忍上幾集就好看了。"
" 多看幾集就順眼了。"
如此種種。
比如前段時間一批辣眼的古裝丑男集體出動。
一方面引起了一番聲勢浩大的討論,另一方面討論的結果是——
不太講究的,忍著看下去,就硬是看順眼了。
又比如 5 毛錢都嫌多的塑料特效。
往往是,看久也麻了。
如果能嗑上幾口工業糖精,大多也就選擇性無視了。
國產古偶,名副其實的審美降級重災區。
以至于,當一部還可以的作品出現時,就會被過譽了。
坦白講,《蒼蘭訣》就是這樣的作品。

它之所以還可以,不在于質的飛躍,而在于一個詞——
差異化。
它和現在大部分仙俠劇做出了區別。
比如,它給肉叔強烈的第一感受,就是視覺上的新鮮。
尤其是這一幕。
男二去找好基友喝酒,嗖地一下,傳送進一副國風水墨畫中。
鏡頭一轉,畫中人動起來了。

會玩會玩。
不得不說,畫面呈現的控制力是挺不錯的。
這種別出心裁的視聽呈現,在兩人互換身份時再次出現。
你想想。
別的古偶仙俠,男女主情到濃時一般會怎么處理?
柔光濾鏡開到最大,唯美氛圍感拉滿,再配上(一般是 OST 御用歌手周深)凄美的主題曲對吧?
但《蒼蘭訣》拋棄了這種常規。
一種略帶喜感的輕快 BGM,輔以巴啦啦小魔仙變身的光影變化。

甜不甜另說,但至少是一種充滿新鮮感的喜劇效果。
而這種詼諧,又是貼合劇情的。
因為這時兩人觸發了靈魂互換的副本,穿到對方身體。
男主帶著女主的靈魂,笨拙地想要發動技能,企圖將身體換回來。
就好比青銅拿了王者號。
每一步操作都走在讓人意想不到的位置。

這種效果的達成其實歸功于背后的班底。
總導演依崢,曾執導過一部國產黑馬《大宋少年志》。
制作團隊炮制過讓不少人真香的爆款劇《從前有座靈劍山》。
從《靈劍山》這個沙雕劇就不難看出,這個班底愛搞反套路。
而《蒼蘭訣》,最大的法寶就是這一點——
用現代思維來反套路。
還是得要給沒看過的肉友們交代一下劇情。
簡單來說。
這是一個傲嬌大魔頭西方甩賣東方青蒼和軟萌可愛小蘭花之間的 …… 喜劇故事。

男主。
和很多一上來就對女主一眼萬年非她不愛的深情男主不一樣,東方青蒼拿的更像是反派劇本。
女主小蘭花救了他,他非但不懂感恩,還想殺死女主。

只是——
我們前面說了他和女主互換身體,這互換身體產生了一個后遺癥:他們互通了彼此的感知。
也就是說。
一旦一方遇上危險,另一方就會自動感應,并且遭受同樣的生理感受。
這么一來,兩人之間的情感、喜感就都牽扯就出來了。

那女主小蘭花呢?
這是最能體現《蒼蘭訣》現代性思維的角色。
像《沉香如屑》的女主,一上來就給她金手指設定加持。
可預知的強設定,觀眾很難與角色的成長共情。
但小蘭花是真的菜——
攤上一個愛喝酒的師傅,不小心被撒掉的酒澆壞了仙根,導致修為和法力一直很差勁。
教會她手藝之后,師傅還直接云游世界,留她在司命殿干活。
平時有機會閑著,但不多。
一個人打理,一點也不辛苦呢。

而且從不用熬夜工作,真的,你看她一點也不困。

是不是像極了工作時的你?
甚至于參加仙考,還得花靈石(就是錢)去補充靈力。
像不像不得已報補習班的你?
這種類比普通人的現代操作,讓所謂的 " 仙 " 接上地氣了。
02
不得不說,《蒼蘭訣》很能藏 " 拙 "。
而且還很會利用這種 " 拙 "。
前面說的畫中飲酒,如果你看過《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會發現,無論是從想象力還是復雜度上面都要差不少,但偏偏不少人覺得這里很驚艷,為什么?
因為主創很懂得利用現有的條件,做出小驚喜出來。
最明顯的是兩位主演。
肉叔的第一感受是:這倆主演,有人會期待嗎?

然而《蒼蘭訣》神奇的是——
它不光合理利用了兩位主演,還出乎意料地讓他們在自己的舒適區散發魅力。
先說華策小公主虞書欣。
虞書欣的影視運是真的好。
雖然選秀上 " 小作精 " 的風格褒貶不一,但一旦進入帶有她個人特色的影視角色,觀眾的接受程度反而更高。
像她此前最出圈的角色,《下一站是幸福》里的蔡敏敏和《月光變奏曲》里的元氣少女初禮,可愛軟萌,聰明伶俐,靠著本色出演獲得了不少好評。
而在《蒼蘭訣》中,虞書欣的演繹跟前兩部現偶差別不大。

演什么,都是虞書欣自己。
但妙就妙在,《蒼蘭訣》里的虞書欣夠貼臉——行為處事帶有現代思維的女主人設,和 " 小作精 " 不謀而合。
甚至兩人在互換身份后,有一段白切黑的演繹。

老實說,這段眼神直直地向上頂,單從演技上來說 …… 唔 ……
但。
偏偏是這樣的演繹方式。
一方面契合了劇情的喜感。
另一方面,這種腹黑的變化,倒也讓 " 小作精 " 多了一絲情緒轉換。
不需要演員費力,又能讓演員的演繹跟以往產生差異。

再說王鶴棣。
網友們對此的反應是:" 醫學奇跡 "。
前陣子古裝丑男話題盛行,B 站吐槽區大團建,王鶴棣主演的《遇龍》強勢入圍。

多少人哭著怒罵王鶴棣毀了心中的龍王大人。
肉叔也實話實說。
王鶴棣在《遇龍》里,從造型到演技,是全方位的災難。
他的臉形是典型的猴系長相,一頭塑料又毛躁的白發,加上額頭兩邊時而稀疏時而飄散的須須,短板暴露無遺。

難怪網友直呼:治好了我多年的白發控。
加上面癱毫無波瀾的情緒變化,形同機器人。
就 …… 可能游戲立繪都比他會演吧?
但不敢相信。
《蒼蘭訣》對王鶴棣的最大化利用,不但幫他從此脫身 " 古裝丑男 " 的行列,更讓他成為天選 Bking(還是褒義的那種)。
他所飾演的東方青蒼依然是不動聲色,帶著一臉冷漠的表情,毫不費力地解決一個人。

在魂穿到女主身上后,這種高冷又變成一種故作嬌羞的小女生脾氣。

在和女主相知的過程中,他又化身大 · 青蒼賣瓜 · 強,面不改色地自賣自夸:
你莫非還見過三界第一強者
曠世月尊東方青蒼不成?

結果被不知情的女主一本正經地人身攻擊:
那個東方青蒼
長得是青面獠牙,長發拖地
那頭發里還全都是虱子
聽說他好幾千年好幾萬年,都不刷牙洗澡
口吐惡氣,可惡心啦

這時的配樂,依然是帶有搞事節奏的輕快 BGM。
喜感再次拉滿。
摒棄 N 生 N 世虐戀式的相遇,男女主這種喜劇人效果,也是《蒼蘭訣》區別于其他仙俠的關鍵所在。
一本正經搞笑的 bking,怎么也比真正端著的 bking 討喜得多吧?

從此,王鶴棣的風評徹底扭轉。
甚至有人回去考古《遇龍》,在討論區留下了這樣的感嘆:
對不起,王鶴棣我以前對你說話聲音太大
03
誠然,《蒼蘭訣》不完美。
但如果說《沉香如屑》是讓你重新復習仙俠的所有套路。
那么《蒼蘭訣》,則是在這個大套路里企圖挖出點不一樣的東西來。
它至少為古偶仙俠提供了另一種打開方式。
這種嘗試,不一定是正確的。
但對于日益同質化的古偶仙俠來說——
它有效。
用數據說話吧:
《蒼蘭訣》已經在多個指標上占領第一。

而過渡給主演們的流量,同樣不低。
尤其王鶴棣,是這波紅利的最大獲利者,粉絲數突破千萬,微信指數持續飆升。

但我們回過頭看。
縱觀國產劇的整個仙俠賽道,十有八撲。
可即便如此,每年依然有一大批流水線的仙俠劇向外輸出。
為什么?
最根本的,還是流量帶來的收益。
2014 年的《古劍奇譚》。
它幾乎是堆砌流量明星的典型代表。
當年這部劇,網播量力壓《甄嬛傳》成為了現象級劇集,憑此,歡瑞不但名聲大噪,還一口氣簽下了楊冪、楊洋、李易峰、趙麗穎等多位頂流。


來源:新華娛樂
2015 年,收視霸王《花千骨》。
1.05 億的成本,首輪收益就高達 1.68 億,2014 年慈文傳媒的年度凈收益中,一部《花千骨》就占了三分之一,這還不包括其后的電影、周邊產品等版權費。


來源:澎湃新聞
這時的仙俠劇,是個香餑餑,人人都想往這個賽道上擠。
流量并不是原罪。
但如果事情發展到只看流量的話,問題就出現了。
譬如說,當有些不能上星的劇,游走分流到另一個分支上,變成了——
分賬網絡劇。
網絡劇的收益,除了廣告分成和補貼等各種機制,只要依靠觀眾的點擊觀看,以獲取分賬票房。
這就造成了 IP 和流量明星的擁堵。
很明顯。
比起開發那些對好劇本依賴度高的現實主義題材,古偶仙俠才是性價比更高的一個選擇。
首先,仙俠劇的 IP 來源豐富——
各大網文平臺,有現成的劇本任選。
其次,仙俠劇選擇的演員范圍極窄——
與其說選演員,不如說是在選顏值。
敏感一點的胖友可能已經察覺了。
網文和主流視頻 app,這兩者的主要受眾,高度重合。
而為了迎合這個年輕群體,資方自然更愿意選擇流量來參演仙俠劇。
一個緊密的閉環,就此出現。

但流量過剩后呢?
" 青蛙 " 便開始意識到,這鍋溫水,要燒開了。
同質化嚴重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即便觀眾一片罵聲,也沒有人愿意做出任何改變。
很簡單,即便口碑撲了,只要還有人看,他們就還有錢賺。
本質上,影響很小。
網文 IP 多如牛毛,流量明星一代接一代。
不愁沒得選。
除非是——
資方發現,賺不到錢了。
不得不說,仙俠劇,其實已經到了一個極危險的時刻。
還是要舉歡瑞的例子。
《古劍奇譚》的火爆,讓歡瑞初嘗仙俠的甜頭。
于是,歡瑞開始如法炮制一連串 " 仙俠清單 " ——《青云志》《天乩之白蛇傳說》《琉璃》等。
但你看一組對歡瑞年度業績分析的數據:
2019 年,《天乩之白蛇傳說》以 3.3 億元出售給愛奇藝,但是在播出后僅 14 天后就被勒令下架重整,這也導致該劇未能收回全款。
(《琉璃》播出當年)2020 上半年預計虧損 1.2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768.5%。
還有澎湃新聞的補充:
在 2021 年的年度財報里,歡瑞仍然虧損 3.33 億。
就在這樣的頹勢下,歡瑞企圖帶著囤貨《沉香如屑》自救,空降開播。
結果嘛 …… 就不用肉叔再贅述了吧?
說到底。
現在的觀眾已經不能夠輕易滿足了。
《沉香如屑》的失敗是注定的。
倘若《蒼蘭訣》還是走老套路,絕對也撲得悄無聲息。

所以。
躺在 IP 流量上數錢的日子,逐漸是一去不復返了。
要想走下去,仙俠劇也得卷起來了。
否則。
我們會像目送著許多題材的消失一樣目送著仙俠劇的消失。
情景喜劇、武俠劇、宮廷劇、諜戰劇 ……
最終,路將越走越窄。

今日打工人:王家衛生委員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faff78e9f0906522569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