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黑馬看到一則消息,甚是無奈。
說的是工信部發布了《關于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 App 通報(2022 年第 5 批,總第 25 批)》。
有 47 款 App(SDK)違規了卻未按要求完成整改。
還有一些是我們常用的 App,神州專車、網魚、虎撲、零跑等應用都赫然在列。
原因大多是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過度獲取權限。






(向下滑動查看違規 App)
App 違規這事,已是老生常談,屢禁不止,裸奔于互聯網時代成為了一種常態。
我們的個人信息,在這個大數據時代,成為了各大 App 發家致富的 " 工具 "。
只要獲得了個人數據,推送廣告、推出更符合用戶喜好的產品,總而言之," 食材 " 有了,怎么發揮,就看廚師個人了。
留給用戶的就是一地雞毛。
各種騷擾電話,甚至是網絡詐騙。
即便大多數人可能不會上當,但是老年人呢?只要騙到一個人,過度獲取信息這事就有了不算 " 白費 "。
這些 App 不怕罰嗎?
怕,一旦抓到,就會被通報整改,沒有整改的就會直接下架 App,并對 App 運營主體依法予以行政處罰。

這,是不是罰得太輕了?
雖然不知道這些 App 的廣告收益會有多少,但是一個 App 廣告位可不少,有開屏廣告、信息流廣告、貼紙廣告等等。
用戶數據和廣告位越是匹配,價格也就越高。
這不會是一筆小數目,無論怎么想,這收益都要比過度收集信息的風險大。
換做是你,你會不會心動?
這就有意思了。

這真是為了用戶安全考慮嗎?
再來看看另一組數據。
國內安卓應用商店,一般會對 App 抽 30% 的分成,也就是說用戶在 App 里充值的錢,應用商店都要抽走一部分。
游戲的抽成更高,達到 50%。
為此,游和國內應用商店經常扯皮,這些 " 撕逼 " 的戲碼,隨便在網上一搜,就可以看到很多精彩的故事。
Epic 和 Google Play Store 的大戰,和 App Store 的官司,還有騰訊和華為也是撕逼了很久。

而限制就限制吧,廣告還不少。
搜個 App,第一個 App,很大概率是廣告。

這是不是有點不太合適?
話說回來,App 違規屢禁不止,除了加大處罰力度外,應用商店也多花些心思審核一下應用質量吧。
前段時間,OPPO、vivo 和小米聯合弄了一個 " 金標認證 ",有認證的應用,在功耗、穩定性、安全性、兼容性等方面都要達到一定的水準。

這或許能讓國內 App 的質量高一些,也希望這些 App,少東西歪心思吧,更希望個人數據自己做主的時代能更早到來。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0c734c8e9f09390016bd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