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對泡菜有多離不開,日本人對從手掌發波這件事兒就能有多著迷。

自從元宇宙概念的興起,該概念本身雖然發展的沒啥驚艷突破,倒是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配套技術 VR 和 AR 的發展。
而在用 AR 技術讓玩家體驗在現實做不到的事情這方面,發波,似乎是中二的日本人最先想到的事。

一種叫做 HADO 的新型運動便以這個想法應運而生。
頭部的眼鏡插入裝有官方 APP 的手機,用手機相機作為顯示器就能觀察被 AR 技術改變的現實場景,而為了感應發波的動作,官方在腕部還為玩家們準備了一個特殊的穿戴設備。

當你像上課舉手回答問題那樣高舉手臂時,你就能通過頭戴顯示器看到屏幕下方的發波條在充能蓄力,每蓄滿一格就說明你存了一發子彈。

蓄完后用力將手臂向前方一甩,氣功波便能飛速向前發射過去,非常炫酷。

而對面的人為了不被打中就要竭盡全力閃轉騰挪,在場上左跑右跳,同時還要找機會發波反擊,運動量方面和之前那些虛擬游戲比確實大了不老少。

目前,這項全新的運動在日本正全年不間斷的開展各種比賽,從剛接觸 HADO 的初學者到已經摸爬滾打許久的老手,各個水平都有對應的賽事可以參加。

明星偶像也組團來參加比賽,讓粉絲能看到自己高光時刻的同時,也為 HADO 這個運動增添了一份熱度。

女團 AKB48 成員玩 HADO
進攻防守節奏緊張,戰況瞬息萬變,驚險刺激,誰能拒絕一個從自己手里發波的機會呢?

不過這個游戲雖說是發波,基本玩法邏輯其實和日本人愛玩的躲避球差不多。

都是場地中間畫一條分界線,參與者分為兩隊分別站在線的兩側,互相用球(波)來攻擊對方。

一局比賽為 80 秒,雙方隊員要在這 80 秒內盡全力發波擊中對方身前顯示的這個類似四葉草的東西,這代表著對手的生命值。
每當波擊中一片葉子,四葉草就會少一瓣,而當四瓣全都被擊碎后,對方就能得一分。

被擊碎的玩家也不會就此退出游戲坐牢,一段時間后葉子就會回滿,可以再度投入戰斗。

通過這種方式,80 秒后哪方的分數高,就是哪方獲勝。

當然這種虛擬與現實結合的游戲優勢在于,你可以用現實無法做到的中二方式來完成游戲的逆轉,當你發波的手向下放置一段時間再向上突然抬起時,你還能在身前立馬生成一個無敵的護盾。

配合隊友,在護盾持續時間到達前躲在后面暴風驟雨般向對方輸出也不失為一種戰術。

但每一局可使用的護盾的數量有限,想茍到獲勝可是不行滴。

還有一點有趣的是,一般的體育運動非常依賴參與者的身體素質,力氣大不大,速度快不快,但 HADO 這種電子游戲和運動都沾邊兒的玩意就能靠一行行代碼給玩家來個電子飛升。
游戲開始前,玩家通過腕部的裝置可以把有限的技能點分配到幾項加成上面,比如讓波射速變得更快,波變得更大,甚至讓護盾數量增加等。

雙方未知的加點方式無疑為比賽帶來了更多變數,也讓比賽變得更戲劇化:萬一一邊 all in 了射速,一邊 all in 了盾的數量,在暴風般的攻擊下,盾用完的那一刻就顯得非常尷尬了。

據 HADO 的 CEO 說,他當初發明這項運動就是為了滿足小時候想親手發出龜派氣功的夢想,但現在看來,HADO 這個名字明顯是來自街頭霸王中小白人隆發波時候會喊的,波動拳 Hadouken,三個字的前兩個字,這用街霸的招式來實現七龍珠的愿望,你好 big 的膽子呀。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HADO 已經發展出了完整的教學和進階體系,在官方開設的 HADO 學院當中進修和畢業之后,如果能和同學朋友成功組隊,就能作為官方承認的隊伍參加各種正式比賽。

排名靠前的話,榮譽、獎金,等福利自然接踵而來。


通過連接官方的 APP 就能查看自己比賽中的表現,排名靠后的隊員可以以此作為參考,更好地提升自己發波的功力。

目前,HADO 的熱潮其實也逐漸來到了中國,廣州某小學已經搭建起專屬運動場,深圳還建立了面向公眾的游玩場地。

不知道以后 HADO 會不會一躍成為與傳統體育項目地位并駕齊驅的高科技運動,不過在那之前,趕緊把手搓元氣彈功能上線吧。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自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4c7c68e9f09774364bb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