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 俗話說 " 人是鐵飯是鋼 ",作為主食之一,白米飯在中國人的餐桌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米飯深受人們喜愛。可是最近朋友圈流傳著一篇文章,稱白米飯營養單一,甚至將其歸為垃圾食品。作為傳統主食,白米飯真的像傳言這樣嗎?專家表示,這種觀點有些危言聳聽。白米飯能給人體提供所需的能量,當然要吃,不過關鍵是看怎么搭配,可以配合豆類、谷類、薯類等一起食用。

吃了這么多年的白米飯,是垃圾食品?
近日,一篇名為《白米飯是垃圾食品之王》的文章在朋友圈中流傳,稱白米飯高熱量、低維生素、低礦物質,符合垃圾食品的定義。此外,文章還提到了白米飯的升糖指數很高,同樣不健康。甚至有聲音認為,白米飯還不如炸薯條。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篇文章不是近日才出現的,可以追溯到 2013 年,之后每過幾年就會在網絡上火一次。
超市、農貿市場中,在主食區域,放在貨架上的除了面粉,大多數還是各種品牌的大米,有單獨包裝的,也有放在容器里用來散稱的。對于文章中指出的升糖指數,市民小周表示,近年來自己會特別關注糖的攝入量,比如在日常飲食中,會著意少吃些白米飯,然后用玉米、糙米等代替白米,感覺會健康一些。" 但是米飯從小吃到大,一段時間不吃就會很想吃,它不是什么高油高鹽的食物,怎么會被歸類于垃圾食品呢?像我這樣減少一些白米飯,不就好了。" 采訪中也有市民表示,雖然不一定一天三頓都吃,但是米飯在午飯時間不可缺少,還有市民會摻小米一起煮。也有網友認為,不管怎樣,類似于生酮飲食那種不吃主食的行為是不可取的,主食是我們人體必需的。

白米飯要吃,關鍵看怎么搭配
據了解,早在 7000 多年前,就有人工栽培稻谷的現象。我們餐桌上的白米飯,真的如文章中所說嗎?9 月 5 日,現代快報記者采訪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金暉,她表示,我們每天的膳食應該是多樣的,并且要合理搭配,其中主食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在中國人的平衡膳食當中,谷類是膳食中的主食,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應占一日總能量的 50%-65%,也是 B 族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
對于把白米飯認同為垃圾食品的言論,金暉認為這個觀點很狹隘,有些危言聳聽了。她指出,精白米確實升糖指數會高。為了追求口感,很多人會選擇晶瑩剔透的白米,煮出來的口感也是十分綿糯。一粒稻谷變成精白米,會經過多道加工程序,比如去掉了麩質、胚芽等,而一些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大多存在于這些被去掉的外層中,因此精白米的在 B 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這一塊,確實會少一些。" 但這并不意味著就能把白米飯描述得一無是處,更不能說成是‘垃圾食品’。"
提到主食,可能大部分人還是會想起米飯、饅頭。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在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谷類每天的推薦量為 200-300 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雜豆 50-150 克、薯類 50-100 克。與舊版對比,谷類減少了 50-100 克,而全谷物和雜豆類以及薯類攝入量要求不變。金暉提示,主食的種類很豐富。" 選擇主食的時候,不要光吃白米飯,可以搭配一些豆類、谷類、薯類食物,或者吃糙米。" 除了食材的選擇,還要注意烹飪方式,可以煮硬一點,不要太過稀軟,這樣升糖指數也會降低。
見習記者 孫蘇皖 現代快報 + 記者 馬壯壯 文 / 攝
(編輯 李蔚蔚)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5d5699e780bf92c0023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