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乎大 V @Domino 清楚記得,2020 年雙十一前后,向他咨詢鍵盤的人興趣風向明顯變了。
在這之前,@Domino 如果說了一個非 Cherry 軸的機械鍵盤,咨詢者會問 " 能不能給我推薦 Cherry 軸的 "?
如今很多咨詢者會說, " 聽說某某國產軸很火,這個怎么樣?" 。
類似的認可,互聯網上比比皆是。

甚至有猛人提出,國產軸是否能夠取代 Cherry 軸?

五六年前大家提到鍵盤就是 Filco,提到軸體一定是德國 Cherry 軸,而提到國產軸則是 「 品質堪憂 」。
從「 品質堪憂 」 到「 取代 Cherry 軸 」,國產軸經歷了什么故事?中國制造在軸體市場是如何逆襲的?
抱著一絲好奇,差評君聯系上了幾家軸廠、鍵盤廠以及幾位資深愛好者,踏上了尋找答案的旅途。
「 零 」
先給不太關注鍵盤的差友們,做個簡短科普,已經有了解的差友,請直接滑過。
咱們日常常用的薄膜鍵盤,鍵帽下面是橡膠帽,每次按下的觸感千篇一律,軟趴趴。

機械鍵盤跟薄膜最大的區別在于:多樣化、個性化的手感。
機械鍵盤每一個鍵下都是一個微動開關( 又稱:軸 ),通過調節開關的結構、壓力克數等獲得不同的手感、聲音。

德國 Cherry MX 軸又稱櫻桃軸、原廠軸,多年以來一直是機械鍵盤軸體領域的老大,其中最經典的是四大軸:青軸、茶軸、紅軸、黑軸。
命名來源于軸柱顏色 ▼

「 ' 世界工廠 ' 」
盡管國產軸的興起是近幾年的事,但要認真聊它,得追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
當時東莞憑借毗鄰香港,綜合用工成本低等優勢成為 " 世界工廠 " ,成為全球電腦零部件的重要生產地。
IBM 亞洲區副總裁李祖藩曾在一次展會上說 " 如果東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車,全球將會有 70% 的電腦產品缺貨 "。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今的國產軸三巨頭:凱華、佳達隆、TTC ,在東莞以及周邊的惠州誕生了。
最開始,他們都不是做機械鍵盤軸的。
比如,凱華最開始就是給聯想、戴爾做電腦臺式機的電源開關的,1997 年前后,開始給羅技、雙飛燕們提供鼠標左右鍵的微動開關、鼠標滾輪以及鼠標滾輪編碼器等。

在凱華們努力耕耘鼠標微動開關時,電子競技逐漸被認可,DNF、CF 這些大型網游不斷涌現,極度火熱,帶著高端外設的需求穩步提升。
2011 年,雷柏找到凱華,希望老朋友幫忙研發機械鍵盤上的微動開關。
當時大家都認 Cherry ,為啥雷柏要玩個花活?
—— 被逼的。。。
凱華業務部的萬總跟差評君說," 當時 Cherry 產能不多,采購周期非常長,最少要半年的時間 "。
對于鍵盤廠來說,眼瞅著市場不斷增長,自己的賺錢速度卻被上游卡脖子了,這哪個生意人能坐得住?
2011 年 7 月,凱華跟雷柏合作,推出了雷柏 V7 ,搭載的是凱華黃軸,這是全國第一款國產軸。

差不多也是這個時間段,佳達隆老總汪總收到了一把 Cherry 鍵盤,對于 Cherry 軸的手感,他非常喜歡,于是這個技術男萌生了一個念頭:這東西,咱家也能做。
非常古早的,佳達隆第一款量產軸 KS-1 ▼

隨著需求供應差不斷擴大,坐落于東莞、惠州的這批工廠,憑借地理優勢率先知悉新的需求,陸續開展起了軸體業務。
「 瘋狂與瘋狂 」
這波率先開展業務的軸廠,很快就嘗到了甜頭。
2014 年前后,中國軸體市場的需求,突然成幾何倍數的增長。
為啥突然爆發式增長?
對此網上有兩種主流解釋:一是 2014 年前后 Cherry 在產能有限的情況下,選擇優先供給自家及海盜船這樣的大廠,其他廠已基本拿不到貨;二是這一年 Cherry 軸專利過期了。
對于這兩種說法,軸廠的朋友們表示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算是最關鍵的原因。
最關鍵的原因是什么?
—— 是中國網吧升級網咖的狂潮。
現在在網上你也能查到相關報道 ▼

如果你是一個 80 后或 90 后,應該會記得初見網吧的場景,一間門面,里面幾排電腦,座椅簡陋,耳機耳罩常年是爛的,煙霧彌漫,各種臟亂差。
但這個小破地方,是很多人觸網的第一站 ↓ ↓

可是隨著電腦飛入尋常百姓家,很多人宅家就能盡享互聯網,臟亂差的網吧被拋棄了。
架不住生意越來越差,2014 年前后網吧來了一次大規模的產業升級。
頂配電腦,高端外設,沙發跟人體工學椅,咖啡、飲料以及服務員定期打掃,統統安排,再給你一個來外面上網的理由。
當時網吧有機械鍵盤、游戲鼠標,和沒有機械鍵盤、游戲鼠標,生意是兩回事。
凱酷給網魚網咖做的定制鍵盤 ▼

全國這么多網吧,都在把薄膜鍵盤替換成機械鍵盤,大家可以想象,這個需求量能有多大,直接把市場需求拉爆了。
一個場景是:凱華的萬總回憶,在市場最火熱時,鍵盤廠商為了能夠搶占市場,會直接預打款給軸廠,以求優先供貨。
一個數據是:2014 年,當時凱華的軸出貨量達到了 2 億顆,這是 2013 年的 20 倍。
「 ' 質量堪憂 ' 的國產軸 」
需求如暴雨一般襲來,很快,大家都聞風而動。
最火熱的時候國產軸一只手都數不過來:凱華、佳達隆、TTC、高特、冠泰、海木、金橙、林能、Tecsee、美潤、雷創、環諾、JWK、達爾優等等。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行業第一梯度的國產軸廠質量不算很成熟,但也不差。
知乎大 V @domino 很早就入了機械鍵盤的坑,他給我們介紹,當時玩家有錢是一定要上 Cherry 軸的。
直到 2017 不少人也都這么想 ▼

但國產軸也有口碑不錯的,當時 199 已經能買到凱華了,其他國產軸價格也都不高,平替 Cherry 入門。
G 軸就是佳達隆軸 ▼

按照這個故事發展,國產軸應該越做越成熟,怎么后面就成質量堪憂了?
這,還得扯回網吧。
首先,當時幾乎所有軸廠操作非常簡單粗暴:模仿 Cherry 軸。
但,Cherry 軸本身的結構是有缺陷的,它怕水怕塵。
比如你不小心飲料灑了,飲料含有糖分,進入軸體結構后,軸內會黏住,導致回彈性能不良,機械鍵盤玩家玩的就是手感,手感壞了,這塊機械鍵盤基本上就是廢了。

個人使用場景下,沒有太大問題,因為自己的東西多少會多加愛護。
但放到網吧,那事情瞬間就不一樣了。
網吧充斥著煙灰、食物碎屑、飲料、油漬,暴力使用等,機械鍵盤特別容易出問題。
經常去網吧的肯定都有體會,大部分網吧鍵盤總有幾個鍵,要么卡鍵,要么回彈手感不正常。
等等,軸壞了,那咱們換軸不就好了?
可以啊,但當時沒有熱插拔,軸都是焊在板上的,換軸是個大工程,要拆開鍵盤,脫焊,換軸,重焊。維修成本極高。
別問差評君為啥知道的這么清楚 ▼

一邊是網吧惡劣的環境,一邊是激烈的市場競爭。
市場起來后,大家都牟足了勁往里沖,但國產軸本身沒有獨特賣點,這種情況下軸廠可以卷的只有:價格。
A 賣一塊五一顆軸,B 就賣一塊四,C 就賣一塊三( 都是批發價 ),看起來一顆軸就便宜了幾毛。
但咱們來換算一下,一毛錢的差距,一塊 104 鍵鍵盤就便宜十塊四毛,如果一個總代一個月出貨三萬塊鍵盤,最后的差價能達到三十多萬,還是很客觀的。
最后卷到什么程度呢?
軸廠的朋友告訴我們,當時網吧需求很大,大家都是找軸廠大量拿貨,有些一次性拿幾十萬、一百萬顆的,有些軸廠甚至能給出三毛、四毛一顆的價格。

" 一分錢一分貨 " ,貴的不一定好,但便宜的一定不會好到哪去,因為商家最終是要賺錢的,越便宜他用的物料就越差,對吧,這是大概率事件。
為了搶占市場,鍵盤廠被迫降低成本,軸廠也被迫降低成本,再加上技術本身還沒有那么成熟。
很快就出了各種問題,比如各種國產軸都開始失靈了。
軸體是批量訂購,批量生產的,一次的出貨量很大,某次軸廠 A 生產了一批軸體,做成鍵盤后被供給到網吧,大約兩三個禮拜出現了觸點發黑,觸點是機械軸的心臟,觸點有問題這個開關就失效了,表現就是按鍵不靈。
當時這批鍵盤被幾萬把幾萬把的退回,最后總代理都不敢再去提貨,因為他的倉庫已經被退回來的鍵盤塞滿了。
此時,消費者們也開始發現國產軸經常出現個別 / 成片的失靈,按鍵不回彈、連點等各種問題。

這些反饋最后匯聚成了這樣一句話: " 國產軸便宜,但壞很快,壽命短 "。

再比如,后來某軸廠生產過一批軸體,由于模具有問題,軸體上的十字軸心比較粗,會把鍵帽的菊花口撐裂開,這樣一來,鍵帽基本上就等于報廢。
你只能在這個軸上使用,如果換別的軸,因為鍵帽菊花口已經松了,不再適配,就會很松動,甚至出現按一按就被彈飛的情況。

做鍵盤的朋友告訴我們,他們 18 年入局時不敢選擇國產軸:" 國產軸整個質量都很一般,就是惡性競爭,比價格,壓縮物料,軸是那么個軸,但使用起來差別很大 " 。
「 ' 悲喜交集 ' 」
現在回過頭去看,差評君個人覺得這是 " 歷史的必然 "。
「 抄襲 」 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的。
一旦內卷,那就只能陷入價格戰,價格戰的本質是什么?是比鈔能力,燒到對手都撐不住,你就贏了,這種邏輯下很難有贏家。
在惡劣的市場環境下,有些軸廠直接就放棄掉了這塊業務,另一些咬牙找其他出路。
佳達隆的李總告訴差評君,當時他們的價格被迫卷到一定程度后,為了保證質量,不愿意再降價,流失了很大一批客戶。
他們選擇是加大力度開拓海外市場,海外市場對高端外設的接受度一直很高,17 年底佳達隆推出了顏值非常能打的 ink 軸,在海外,尤其是歐美市場迅速賣飛了。

還有蒂芙尼軸,在海外也賣得超火,特點是極致的順滑和極致的價格( 接近 7 塊錢一顆 )。
可能顏值高就是能為所欲為吧 ▼

當然,勤勞勇敢點子多的中國人永遠不會輕易放棄。
很多軸廠也開始著手優化軸體,試圖解決軸體在網吧環境下暴露出來的問題。
有人為了解決防水,嘗試給軸體做防水壩。

有人為了處理防塵問題,給軸體設計了小盒子,在盒子的保護下,能有效防止煙灰進入到軸體內部。

有人為了應對軸壞掉,能快速維修更換,搗鼓出了熱插拔 ↓ ↓

就這樣,在嘗試去解決網吧問題的過程中,中國廠商開始了自己的創新之路。
差評君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年我朋友入了一塊 Box 白軸的鍵盤跟我吹噓。
我體驗了一下,能感受到手感跟聲音反饋跟青軸不一樣,出于好奇,就搜了一下,發現 Box 白的發聲結構是扭簧,還有專門的聲腔來改善音質,這是以前從所未有的東西。

嗯,盡管覺得很奇妙,但當時我作為 Cherry 死忠,堅定表示還是自己的大 F 香。
但從這個時候我意識到:軸體不再只是青茶紅黑了。
再后來,我從朋友那邊了解到,大家的玩法越來越多,比如,開始流行給軸體做潤滑,潤滑手感會更輕柔順滑,很微妙。
很多軸廠也順勢推出了自潤軸體。
潤滑還要分厚潤跟干膜潤滑 ▼

比如,雙段彈簧等等。
佳達隆的超長雙段彈簧段落軸 ▼

只能說國產軸,又卷起來了,以前是卷價格,現在是卷創新。
從手感到質量一直在進步,盡管大部分時候還是以換殼為本 ~
而 Cherry 呢?
Cherry 也在改變,比如前幾年推出了銀軸,矮軸 ~
雖然沒有原地踏步,但很明顯從創新幅度、更新速度跟貼近用戶程度來說,沒有中國廠商來的給力。
然后,大家應該知道,Cherry 是以「 品質 」 起家的,穩定耐用,好多年都不會壞,很多玩家調侃用 Cherry 軸的鍵盤質量好到,能陪你到老 ~
一位使用 cherry 3494 的用戶發言 ▼

近幾年雖然它大毛病沒有吧,但是影響玩家心情的小毛病不算少。
比如,很多玩家反應到手的軸體往往存在手感澀跟彈簧音嚴重的問題。
在 Cherry B 站官號下,彈簧音甚至被贊成了熱評 ↓ ↓

這樣的呼聲并不是最近才有的,但是 Cherry 卻一直沒解決。
工程師向差評君介紹,彈簧在按壓過程中會伸縮擠壓( 部分會變形 ),從而剮蹭到軸體里面的內壁,就會產生一種聲音,這就是彈簧音。
以 Cherry 的技術來說解決不是什么問題,誰都不知道他們為啥不去解決,也許有自己的考量吧。
但,無疑,這種不吭聲不溝通,在消費者心里也許是一種漠視。
「 逆襲 」
以前入坑,能買 Cherry 你壓根就不會瞅別的。
現在入坑,那玩家能數出一大堆值得體驗的軸:凱華的 box 白,佳達隆的 G 黃,TTC 的金粉軸。
依舊來自 Cherry B 站官號評論區 ▼

好多以前已經退燒的老玩家,聽說現在國產軸遍地開花,又回坑玩了。
愛好者群里一個老兄的發言
很有代表性 ▼

鍵盤廠們怎么看呢?
iQunix 原本是專門做鋁制桌面周邊的廠子,近幾年入局了機械鍵盤市場,由于設計獨特很受消費者喜歡。
小雪的金蘭軸 OG80 ▼

他們去年 618 在鍵盤上第一次搭載國產軸,用戶反饋很好。" 搭載國產軸時用戶沒有疑問,大家對品牌的關注越來越模糊,在意的是你的產品做得到底好不好 "。
keychron 是一家 " 網紅 " 機械鍵盤公司,鍵盤完美兼容 Win 和 Mac ,而且非常輕便,蘋果用戶特別喜歡。
可插拔 矮軸 ▼

他們從一開始就決定使用國產軸,跟凱華跟佳達隆都有聊。這主要是出于兩方面考慮,一來是當時 Cherry 軸價格高,出于成本考慮,二來是他們想要用矮軸,國產軸在適配度跟可協調度上更好。
既然從鍵盤廠到消費者,都越來越認可國產軸了,那 ……國產軸能取代 Cherry 軸么?
目前來說,Cherry 仍然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
哎?夸了國產軸這么多,居然還要說目前 Cherry 最強?
盡管國產軸正在崛起,但 Cherry 這么多年積累下來的家底夠厚,尤其國產軸有過一波 " 質量堪憂 " 的歷史,玩家重新建立信任也需要時間。
對于 Cherry 的不作為,玩家更多是恨鐵不成鋼 ▼

但,未來誰說的好呢?
這已經不是一個純粹靠營銷或靠品牌聲譽就能打天下的時代,現在的年輕人更懂得自己想要什么,更舍得鉆研探索。
市場不屬于 Cherry ,也不屬于某一家國產軸,市場屬于能制造出真正優秀的產品的品牌。
我們還會看到很多這樣的行業故事,還會看到,無數中國廠商,在激烈的競爭中,產生更多自己的想法,去力爭做出更好的產品,帶著「 中國制造 」的招牌從曾經的 " 質量堪憂 " 變成 " 值得信賴,勇于創新 " 。
最后,就用 @Domino 的一句話作為結尾吧。
" 現在的國產軸在創新和優化上都非常下功夫,很多軸體上的新東西都是國內折騰出來的,現在在海內外名氣都越來越響亮,我覺得實至名歸 "。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2005fb15ec06182167a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