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正處于一場規模巨大的轉型變革之中。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和滲透率的攀升,汽車電動化的趨勢已定,智能化趨勢掀起狂瀾,我們正朝著前所未見的新車設計前進。
最近,福特新任首席設計官 Anthony Lo 接受了 Fast Company 的采訪,聊了聊消費者對于未來整個汽車行業,可期待整體變化方向是什么。
*Anthony Lo 此前曾在法國雷諾公司擔任汽車外觀設計副總裁,就職福特后也負責設計過一款豪華概念電動車林肯 L100。

林肯 L100 渲染圖|圖片來源:福特
盡管福特也許不是在傳統車廠轉型方面最先進的公司,但在新勢力顛覆、傳統車企轉型、產業鏈正在被大力重塑的背景下,傳統的汽車巨頭對于未來趨勢的闡釋也是不容忽視的視角。尤其是福特這樣,在 100 年前以流水線作業開啟了汽車產業第一次重塑的傳統老牌汽車公司,他們的觀點和做法的也具備一定的代表性。
Anthony Lo 認為「因為汽車行業所產生的一系列變化:電氣化、連通性和所有軟件層面上的創新等,現在必須將重點轉移到客戶和車的互動上 … 通過打磨出最好的界面,讓它成為客戶與汽車品牌互動的最佳接觸點 … 最重要的是還要有可以吸引到人們去展廳或試駕的外觀設計。」
前沿社對 Anthony Lo 的采訪進行了摘編,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升級一切,甚至是車內裝潢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所有的汽車變化中,Lo 看到的最大的不同發生在人們「買車后」。
比起客戶一提車就和他們說再見,在各個不同的車輛生命周期中保持和客戶互動才是新的趨勢。讓客戶能在車輛的整個生命周期中不斷引入新功能,車將像手機一樣變得更智能。
這一層面上的更新是無疑新能源汽車品牌率先引領的,特斯拉多年來一直采用無線更新升級車載軟件的策略,傳統車廠正在迎頭趕上。而更新背后的基本邏輯將對汽車的設計產生更大的影響:
由于電車運動部件更少,電動汽車的使用壽命比油車長(雖然現在對于電車更多要考慮電池壽命),人們預計其行駛里程會基本達到 32 萬公里。假設客戶在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內持有一輛電車,同時為了確保在這段時間內這輛車依舊能跟上技術的發展、不被市場淘汰,就需要保持對汽車軟件的無線更新。但更重要的是,客戶也需要除了軟件之外的更新來保持對自己汽車的喜愛,這也將會是很多車廠的潛在收入來源。

特斯拉軟件更新提醒|圖源網絡
「想象一下車有更長的壽命,那么在使用它一段時間后,你可能就會想要引入一個新的內部布局,或者一種新材料,你可以通過這樣重獲新鮮感。」Lo 說,他覺得這種策略就像房子一樣,你可能想要在擁有它四、五年后改改它。
消費者以后可以更輕易地更換一個不太適合背部的駕駛座,或者把內飾換成更時尚的顏色。這些雖然在今天的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但它們都是售后決定,通常不被制造商認可(或在保修期內)。這一想法讓 Lo 開始思考設計整款車時,怎么讓它的這些部件更易于升級替換。
聚焦打造更舒適豪華的「被動車時光」
駕駛汽車的體驗不僅僅是駕駛,尤其是在經歷過疫情之后,這個說法更加直觀可感。人們在車里花的時間在增多,除了開車之外,也許還有工作和吃飯。電動平臺可能會繼續支持這些趨勢,因為電動汽車可以在車艙內外提供電力,但不需要燃燒什么燃料或排放廢氣。
「如果你在充電站排隊等充電,或者在露營地,你可以在車內做什么?」這就是 Lo 所說的「被動汽車時間」 ,汽車的新設計需要優先考慮客戶使用的新行為。
Lo 關于如何利用被動汽車時間趨勢的早期想法也可以在他之前設計的林肯概念車中窺見一斑。他設計了嵌入地板的屏幕,通過變換動態圖形來營造氛圍,比如說在腳下沖刷的海浪;座位可以相互轉向,這樣人們就可以面對面說話或玩游戲;主控界面本身會讓人感覺是實實在在的,而不是只點擊的大屏幕——這要歸功于它的導航系統,你可以像玩棋盤游戲一樣來導航。你會把一個小型汽車「棋子」放在你想讓它接下來開的地方,而不是笨手笨腳地用搭載地圖。

林肯 L100 概念車交互式中控臺(它沒有方向盤,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棋子控制器)|圖片來源:Design Milk
也許這個「棋子」設計并不是在車內導航體驗中從 A 到 B 最有效的方式,但這些親身體驗對于在人的車內放松至關重要,而不是擔心它的功能,這樣人們用車的被動時間就會舒適一些。
另一位業內人士 Andy McLean,ADI 公司汽車座艙體驗副總裁也曾在一篇博客中撰寫了他對目前汽車艙內智能的看法:
車內體驗正在轉變為真正的數字體驗。車內的軟件環境使人們能夠從家中或辦公室無縫過渡到汽車,享受同樣的沉浸式娛樂選項、生產力工具和無處不在的通訊。第三方應用程序將像在手機上一樣在車內運行,無縫連接在當今的車內體驗中真正觸手可及了。
盡管無縫對接,手機和汽車的世界正在融合,但也有一個區別:手機是個人設備,只有一個用戶,而汽車通常是共有的,車廂可以是共享的空間與一名或多名乘客。車艙中的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的音樂播放列表和播放偏好,以及他們要呼叫的聯系人列表中的不同人。因此,所有這些乘客都希望能夠像在車外一樣沉浸在車內自己的個性化數字世界中。

無縫出行體驗|圖片來源:OPPO
當今汽車技術供應商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將數字化和個性化結合起來,打造身臨其境但又安全的汽車車內體驗。
而汽車駕駛艙的未來將由三個概念驅動:首先是內容的數字化,即地圖、聯系人、媒體等。其次是駕駛員和用戶的個性化,并將我們的家庭環境帶入車輛。第三是身臨其境的座艙體驗,包括降噪等應用程序,以改善座艙內的音頻和語音。
個性化體驗
技術正在尋找獨特、令人興奮的新方法來重新配置汽車的數字設置以適應用車者的偏好。一旦你坐在方向盤后面,駕駛員監控系統中的攝像頭就會執行面部識別,以識別誰在控制車輛。在座艙的其他地方,可以使用其他謹慎的用戶識別方法,例如語音或指紋識別。
一旦被識別,用車者的個性化舒適設置就會啟動,包括座椅位置和座艙溫度。由于汽車是聯網的數字設備,人們設定的內容和信息可以無縫同步。當汽車啟動時,其音頻系統將自動完成播放您正在收聽的播客并繼續播放您的播放列表。

汽車面部識別|圖片來源:網絡
就像手機一樣,汽車的娛樂、生產力和其他應用程序將通過無線軟件更新不斷更新,這是特斯拉開創的一種做法,但將成為整個汽車行業的常規做法。這些軟件更新將由人們安裝的本地和第三方應用程序混合驅動——汽車、車內體驗與人們的手機一樣具備個性化的軟件環境。
根據已披露的調研數據,到 2026 年,車內、人工智能市場的復合年增長率 ( CAGR ) 將到達 45%,70% 年輕的千禧一代在購買汽車時將技術 / 信息娛樂列為必備品。
個人音頻「氣泡」
多數車已經為每位乘客提供了一個顯示屏。現在,一些汽車制造商正為每位乘客創建個人音頻區域。這建立在耳機用戶熟悉的噪音消除技術之上,這個音頻區域最終想要把每位乘客置于一個音頻氣泡中。置身這個「氣泡」里,人們可以收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并進行視頻通話,而不會打擾其他人。
通常,車內的娛樂裝置是消費者擁有的最好的高保真音響系統(比他們家中的任何東西都要好)。音響系統的質量可能是消費者選擇購買某個品牌的汽車的決策原因之一,這可能讓人驚訝,但肯定是真實的。個性化音頻的出現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突出汽車高保真音響的價值。

利用降噪和波束成形技術形成個人音頻泡泡|圖片來源:ADI 公司
個人數字助理
部分消費者已經非常習慣與個人數字助理對話來控制許多智能設備了。在汽車中,語音控制不僅比傳統的用戶輸入技術(觸摸屏或按鈕)更方便,而且更安全,因為它不需要駕駛員將視線從道路上移開。
手勢感應控制也可以給駕駛員提供更安全的方式與車內的音頻、通風和其他系統進行交互。在車輛中實現沉浸式數字體驗這一愿景需要結合先進技術和汽車操作環境知識,并強調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
AR-HUD
去年國內汽車座艙領域的投融資中,HUD(Head Up Display,抬頭 / 平視顯示系統)相關企業被視為重點投資對象之一。去年披露的中國新發布乘用車座艙功能滲透率中,HUD 滲透率為 34.3%。而 AR-HUD 作為 HUD2.0 在車輛內部和外部使用多個傳感器,讓 HUD 和駕駛員能夠將視覺體驗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AR-HUD 可以顯示與環境元素相關的信息,例如駕駛員的速度、車道路徑以及與即將到來的車輛的距離。也就是說,AR-HUD 投影可以匹配外部元素的深度和位置,因此駕駛員可以同時關注 HUD 投影和環境。

AR HUD|圖片來源:華為
超越一切的空氣動力學
最后還是要談回汽車的外觀,電動系統勢必會重塑汽車的外觀,而且這個影響是正面、積極的。
Lo 認為,這也許會是一段時間以來的新興趨勢。過去,傳統車用的是內燃機,汽車設計的任務是通過空氣動力學來提高燃油效率,而對于電動車,其實更加需要利用好空氣動力學,因為它會增加續航里程。
他提到,通過正確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可以為電動汽車增加 48 到 64 公里的續航里程,消除一些困擾人們對電動汽車的續航焦慮,同時可能允許汽車攜帶更小的電池(使其更輕,更節能,更便宜)。
考慮到汽車已經通過空氣動力學測試,空氣動力學聽起來可能不是一個很大的變化,但 Lo 認為我們實際看到的外觀更新將是深刻的。

1961 Hoyt Special|圖片來源:網絡
「外觀設計曾經是設計師的一種獨特表達方式 … 但現在,當我們主要希望在技術上能有更高水平的先進性時,我們就必須以不同思考方式來優先考慮它,」Lo 說,「就像你會看到一輛 50 年代的老式賽車一樣,它擁有這些形狀:覆蓋的車輪和超級光滑的空氣動力學錐形車身,但它同時也很漂亮。」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514aac8e9f090799102b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