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立秋,"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 又雙叒上熱搜。
不過跟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流行用 " 桶 " 裝。" 超大桶 "、" 霸王桶 "、" 超級杯 "…… 容量 1 升起步,里面還會加上各種水果和配料,一桶下肚,十分滿足。
奶茶,當代年輕人的 " 續命快樂水 "。好喝是真好喝,但也千萬不能貪杯。


新聞截圖
1 杯奶茶 =4 杯咖啡、8 罐紅牛?
2017 年,上海市消協對奶茶進行了一次抽查,檢測結果顯示:27 個奶茶店的 51 個奶茶品種中,都含有大量咖啡因!所有樣品中,每杯的咖啡因含量平均為 270mg,其中最高的為 480mg。
更直觀地對比一下:一杯美式咖啡(中杯)的咖啡因含量僅為 108mg;一罐紅牛飲料中咖啡因含量為 50mg。
也就是說,如果你喝了含咖啡因最多的那杯奶茶,相當于喝了 4 杯咖啡,或者 8 罐紅牛。
這也是很多人反應喝了一杯奶茶,心慌手抖,甚至是晚上失眠的原因,其實都是咖啡因在起作用。
不過奶茶本身是茶類飲品,含有咖啡因也是必然的。
所以,完全不必談咖啡因色變。
目前,國際公認的咖啡因攝入量為每天不超過 400mg,對于兒童,則要求不超過 2.5mg/kg/ 日。
奶茶 = 奶 + 茶?
除了上述的咖啡因,奶茶中還有 " 甜蜜的陷阱 " ——糖分。
在 27 杯標示正常甜度的奶茶樣品中,糖的平均含量為 34g,最高的一杯含量為 62g,等于 14 塊方糖。
而對 20 件號稱無糖的樣品檢測發現,它們全部含糖,且含糖量全部超出了所謂 " 無糖 " 的標準。
按照國家飲品的標準,飲品中糖分低于 0.5g/100g 為無糖,低于 2g/100g 為低糖。
無獨有偶, 寧波市消保委 2018 年對全市 1728 家飲品店進行了一次拉網式檢查,檢測發現無糖奶茶中,糖是少了,但咖啡因卻普遍高于普通奶茶。
更為糟糕的是,市面上,大多數的奶茶中可能并沒有奶。
上海消協所做的這次抽查中,發現奶茶中的蛋白質含量普遍不足,而反式脂肪酸普遍超標。這意味著,你所以為的奶茶,大部分可能都是奶精。
哪些人群不建議喝奶茶?
眾所周知,咖啡因具有使人興奮的作用,孕婦、兒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等要小心。
對于壓力較大的人群,長期保持興奮狀態,反而可能會增加焦慮。
此外,攝入過量的咖啡因會導致骨密度降低、骨質疏松等問題。
年輕人骨質疏松,二十歲的人,五十歲的骨骼,早已不是稀奇事兒了。
此外,高糖的危害,早已不是健康界的秘密。長期的高糖攝入會使蛋白質流失,從而使皮膚變老。至于增加糖尿病風險和心血管風險,也已經得到了醫學界公認。

反式脂肪酸,過量攝入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誘發心梗等疾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全球每年約有 50 萬人死于反式脂肪酸。日常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有各種奶油、糕點、油炸食品等,烹調過程中油溫過高也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健康人群一天內可以代謝的反式脂肪酸為 2g,超過此劑量對健康有害。
因此,"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 真不是你想喝就可以任意喝的。
(編輯 周冬梅)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0cc119e780bf92c001e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