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某手機廠商在宣傳新產品時使用 "1.5K" 來描述分辨率為 2712×1220 的屏幕。

我能理解叫 "1.5K" 是想表達分辨率介于 FHD+(比如 2400×1080)和 WQHD+(比如 3200×1440,也有人稱之為 "2K")之間,也知道此前有廠商將 3168×1440 稱作 "3K" 屏而引發了一些爭議,但我依然不認為將 2712×1220 描述為 "1.5K" 是一個好選擇 —— K 最常見的含義就是 " 千 ",比如 Kg(千克)、KJ(千焦)、kW(千瓦)。1.5K 最直覺的意思是 1500,但無論是 "2712" 還是 "1220" 都和 1500 不小的差距。
在今天,手機、電腦、顯示器的規格種類越來越豐富。在產品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因為缺少統一標準或有廣泛號召力的廠商,導致不同產品領域有著各自的 " 黑話 ":你能看到一款筆記本將 2560×1440 分辨率稱為 "2.5K 屏 ",也能看到一款手機將 "3200×1440" 分辨率稱為 "2K 屏 ",更有可能這兩款產品來自同一個品牌 —— 屏幕分辨率縮寫已經被玩壞了。
(查資料的時候甚至看到將 1920×1080 屏幕叫做 1K 的)


在 ET 看來 " 幾 K" 本來就是一個非正式的、比較口語話的叫法。既然降低了嚴謹性,就應該盡可能通俗易懂。既然 1920×1080 和 2048×1080 都是 2K、3840×2160 和 4096×2160 都是 4K,那么 " 幾 K" 就應該代表長邊的近似值(而 p 則是短邊 / 行的數量)。
可能有朋友會說,那 3840×1440 的超寬 " 帶魚屏 " 是不是也能叫 4K 屏呢。還是那句話," 幾 K" 本來就不嚴謹,如果你想明確 3840×2160 分辨率,可以使用 UHD 4K 這樣更有針對性的稱呼。超寬屏不算是市場上的主流產品,具體介紹它的時候再備注下分辨率就好了 —— 我不認為在所有場合下都必須寫長 × 寬分辨率,不然起個標題都要用掉 9 個字符。
一些比較確定的分辨率縮寫:
XGA 1024×768
HD 1280×720
WXGA 1280×800
SXGA 1280×1024
UXGA 1600×1200
FHD 1920×1080
DCI 2K 2048×1080
WQHD 2560×1440
WQXGA 2560×1600
UHD 4K、UHDTV1 3840×2160
DCI 4K 4096×2160
UHD 8K、UHDTV2 7680×4320
DCI 8K 8192×4320

為了便于傳播和理解,適度簡化是必然的。但不能為此增加學習成本,再搞一套 " 密碼本 " 什么的。最后,看到有評論說用 ppi 的。這個只能表現細膩程度,并不足以反應全部參數 —— 比如能不能點對點呈現 UHD 4K 內容。
(完)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3d692b15ec06b256653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