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來了,愛講故事的雷總又來了。
就在剛剛,雷軍又整了一場「年度演講」。

具體講了啥故事,感興趣的大伙自己找來看。

咱這邊重點關(guān)注的,是今晚發(fā)布的新品。
有一說一,這次的新品真的話題不斷。
尤其是 Redmi K50 至尊版,預(yù)熱階段就有許多爭議。
咱邊看邊聊。
小米 MIX Fold 2
上代的小米折疊屏被罵得多慘,估計大家都記得。
主要原因是配置、設(shè)計都不太夠「MIX」。

特別是這個外屏,不僅邊框停航母,比例還特別細(xì)長。
被網(wǎng)友調(diào)侃「小米遙控器」,不算過分。

到了這次的 MIX Fold 2,小米折疊屏算是徹底翻身了。

先看外觀,重量僅有 262g,攤開厚度 5.4mm,折起 11.2mm。

▲左 iPhone 13 Pro Max,右 MIX Fold 2
這里順便放一下同類產(chǎn)品折疊后的厚度:

甚至單邊厚度極其逼近 Type-C 接口。

綜合來看,MIX Fold 2 十分到位。
轉(zhuǎn)軸部分用上了不少黑科技。
像自研一體化微水滴轉(zhuǎn)軸、一體化超薄碳纖維浮板、空間化立體堆疊等等。

所有升級就為了倆特性:更緊湊、更耐用。
外屏采用了一塊 6.56 英寸 E5 屏幕(2520×1080)。
比例為 21:9,屏幕邊框也非常窄,相比上代順眼了 N 倍。

內(nèi)屏為 8.02 英寸的 Eco² OLED 屏(2160×1914)。

這個 Eco² OLED 材質(zhì)還是國內(nèi)廠商第一次用哈,估計很多人不太熟。

之前的 Galaxy Z Fold 3 也用這種材質(zhì)。
小米 MIX Fold 2 有幾個不得不提的優(yōu)點。
內(nèi)外一致的 120Hz 高刷、原色屏校準(zhǔn)、1000nit 全屏亮度、前后雙光感以及杜比視界。

很大程度上,內(nèi)屏和外屏的觀感幾乎沒差。
再鞭尸下上一代,外屏 90Hz、內(nèi)屏 60Hz,確實不夠走心。

后置影像模組也挺硬核。
5000W 主攝(IMX 766),1300W 超廣角鏡頭,800W 2 倍長焦鏡頭。

關(guān)鍵還有徠卡加持,能提供「徠卡經(jīng)典」和「徠卡生動」兩種影調(diào),

在折疊屏里算是比較高規(guī)格的。
就是吧 … 這個模組設(shè)計有一丟丟怪。
大方框、小方框、小圓圈,全放到一起。

仿佛回到以前大一剛開學(xué),幾位互不相識的新生被安排在同個宿舍里。
面面相覷。
當(dāng)然吼,只是個人看法,說不定有小伙伴喜歡這設(shè)計捏~

其他規(guī)格方面,驍龍 8+ 加持,配合滿血版 LPDDR5、UFS 3.1。

性能鐵三角齊了。
4500mAh 容量電池,67W 快充,支持多功能 NFC、紅外遙控等。

起步價 8999 元(12+256GB)。

Redmi K50 至尊版
之前的 K50 電競版發(fā)布會最后,盧偉冰給驍龍 8 一個評價:

確實,這幾年阿通的表現(xiàn)都不是那么讓人滿意。
甚至在 K50 和 K50 Pro 上,都只用了天璣處理器。

但是嘛,天璣在某些特性上,像拍照之類的,還是不夠阿通穩(wěn)。
終于吼,搭載了性能好、功耗穩(wěn)的驍龍 8+ 的紅米旗艦終于來了。
外觀長這樣,乍一看還以為是小米 12s 系列出新款了。

Redmi K50 至尊版除了有驍龍 8+ 加持,還使用了滿血版 LPDD5 內(nèi)存、UFS 3.1 高速閃存。
這性能鐵三角,基本上就是近期性能旗艦的標(biāo)配了。

跑分 110W 以上,一點都不意外。
散熱部分,K50 至尊版使用了 3725m㎡ 超大 VC。
相比之下電競版的是 4860m㎡。

雖然好像小一點,但換個角度看,驍龍 8+ 也確實不用花這么多心思在散熱上。

另外還在系統(tǒng)里加入了增強版性能模式、FEAS 2.1 自研智能穩(wěn)幀技術(shù)。

一套組合拳下來,K50 至尊版能夠?qū)崿F(xiàn)《原神》(原分辨率 +BOSS 戰(zhàn)重載)平均 59.38fps 的水平。
即使是持續(xù) 3 小時,也能有平均 58.03fps 的成績。

接下來就是最近爭議比較大的部分:屏幕。
先說規(guī)格哈。
紅米獨家定制 6.67 OLED 英寸,分辨率 2712×1220,PPI 高達(dá) 446。

相比之下,iPhone 13 Pro 是 460ppi,iPhone 13 Pro Max 是 458ppi。

PPI(像素密度)越高,屏幕就越精細(xì)。
從這點來看,Redmi K50 至尊版的屏幕,還是有些東西的。
劃重點,是一塊人見人愛的直屏。

作為國產(chǎn)屏,供貨商是華星光電和天馬電子,類鉆排列。
支持 12bit 色深、杜比視界、AI 畫質(zhì)引擎、高頻 PWM 調(diào)光等特性,通過了專業(yè)色彩校準(zhǔn)(Delta E≈0.38)。

紅米給這塊屏幕的定義是「1.5K」,意思是介乎 1080P 和 2K 之間。
在均衡的規(guī)格調(diào)配下,這塊屏幕能夠做到正常使用下觀感媲美 2K,但功耗接近 1080P。

從整體參數(shù)來看,紅米為這塊屏幕還是花了不少心思。
一方面大多數(shù)消費者確實體驗不到 2K 帶來的爽快,卻在承受著 2K 級別的功耗。
算是一種浪費。

另一方面國產(chǎn)旗艦的頂級屏幕,幾乎全是出自三星。
打造一塊高品質(zhì)國產(chǎn)屏,難度不亞于華為造芯。
而且「1.5K」這個命名,還是太老實了。
放在其他廠商,2712×1220 分分鐘能給你命名為「2.7K」。


▲友商的「3K 屏」
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關(guān)于分辨率多少 K 這個問題,目前沒有統(tǒng)一的標(biāo)準(zhǔn)。
現(xiàn)階段更多是約定俗成的叫法。
這次爭議,主要是因為之前 K50 系列的宣傳語:

當(dāng)時用來宣傳 2K 重要性的話術(shù),現(xiàn)在來看是蠻打臉的。

小結(jié)一下:
屏幕是好屏幕,1.5K 也是比較實在的叫法。
問題是之前吹大了,現(xiàn)在下不來臺。
建議下次還是別把話說太滿。

其他配置部分呢,搭載 5000mAh 單電芯大電池,DOU 模擬續(xù)航測試成績?yōu)?1.28 天。
配備澎湃 P1 充電芯片,支持 120W 快充。

19 分鐘能把電量充滿。
影像部分搭載了三攝模組。
分別是一億像素主攝(三星 HM6),800W 超廣角,以及 200W 戰(zhàn)術(shù)微距。

比較亮眼的是加入了小米旗艦才有的「小米影像大腦優(yōu)化」和「萬物追焦」。
在拍照速度、對焦速度上提升不少。

這下呀,又把老大哥背刺了一波。
另外還有屏下指紋、多功能 NFC、立體雙揚、紅外遙控等,這些就不贅述了。

講價格環(huán)節(jié),2999 元起(8+128GB),徹底殺瘋。

填空題:從現(xiàn)在開始,這里叫 _____!

還有個「梅開二度」的操作。
再次聯(lián)手梅賽德斯 -AMG 馬石油 F1 車隊聯(lián)名,加入了碳纖維紋理、專屬銀灰漸變色等元素。
個人比較喜歡中間這條紅色腰線,挺帥的。

其他新品
除了上面這倆重點新品,還有其他不少新玩意。
像小米平板 5 Pro 12.4。
相比小米平板 5 Pro 主要升級了屏幕,換成 12.4 英寸 LCD 屏(2560×1600)。

電池容量升級為 10000 mAh。

后置鏡頭換成 JN1 鏡頭(5000W)+ 景深鏡頭(200W),用上了小米 12s 的同款影像模組設(shè)計。

為應(yīng)對工作需要,還更新了接口。
升級成 USB 3.2,支持 DP 傳輸。
其他基本沒啥變化,首銷價 2799 元起(6+128GB)。

還有全新的旗艦款降噪耳機——小米 Buds 4 Pro。

全新的智能手表——小米 Watch 1S Pro。

另外還有雜七雜八的配件,就不說了吼。
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到官網(wǎng)瞄一眼。
還有個 One More Thing。
之前發(fā)布過的「鐵蛋」,應(yīng)該都還記得吧?

現(xiàn)在從狗變成人了 ……

整體來講吼,今晚的新品還是挺不錯滴。
特別是兩款新機。
小米 MIX Fold 2 簡直是「翻身做主人」,直接把上代的批評全改過來了。

Redmi K50 至尊版雖然在屏幕宣傳上有點爭議,但這個價格還是值得打出「真香」倆字。

我就想問問,有多少人準(zhǔn)備好沖紅米的?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513768e9f0947384141ad